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顺次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顺次生受业之略。又曰顺生受业。三业四业之一。(参见:业)
顺后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顺后受业之略。三业四业之一。(参见:业)
顺后受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顺后次受业。(参见:业)
【佛学常见辞汇】
此生造业于后数生才受报,为三业之一。
顺苦受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受业之一。
顺现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顺现受业之略。三业四业之一。(参见:业)
顺现受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顺现法受业。(参见:业)
【佛学常见辞汇】
此生造业此生即受报,为三业之一。
胜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胜妙之行业也。俱舍论三十曰:「遍悟所知成胜业。」
【佛学常见辞汇】
殊胜的行业。
结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惑谓之结,由惑而起之善恶所作谓之业。宝积经百二十二曰:「百千万劫,久习结业,以一实观,即皆消灭。」行事钞上四曰:「结业自缠,永流苦海。」
【佛学常见辞汇】
指由烦恼而生的思想与行为。
意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业之一。(参见:三业)
【佛学常见辞汇】
三业之一。(参见:三业)
【三藏法数】
意业,即意所起之业也,有善有恶。若贪欲、瞋恚、邪见,即意恶业也;若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即意善业也。
罪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罪恶之所作。为感未来苦果之因者。法华经化城喻品曰:「罪业因缘故。失乐及乐想。」
罪业应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之略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信相菩萨问二十种恶报之罪因。佛一一答之。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羯磨Karma,身口意善恶无记之所作也。其善性恶性,必感苦乐之果,故谓之业因。其在过去者,谓为宿业,现在者谓为现业。俱舍光记十三曰:「造作,名业。」业为造作之义。是有二种:一如身之取舍屈伸等造作,名为身业,音声之屈曲造作,名为语业,是直指身之造作,语之造作为业也。二与第六意识相应而起,心所中思之心所也,思之心所以造作为性,故以之为业性。即动作身之思为身业。动起语之思为语业。作动意之思为意业。依此义而俱舍论就十业道区别业业道与业道。谓杀等七支为身语二业,故为业,又为业之道。业为身语之二业,自体是业,业之道为思心所游履之处。又贪瞋等三者,唯为业之道,以彼非自体业,唯为思心所游履之所故也(依大乘之教,则意亦有业之义,依此则贪等之意业亦为业业之道也)。此二种业中,小乘俱舍以第一种为实业,为正感果之异熟因,大乘唯识以第一种为假业,以第二种正发动身语之现行思心所,为招当果之实业。
【佛学常见辞汇】
我们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如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叫做善业,坏的思想坏的行为却叫做恶业。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凡夫,有种种业,所谓业者。
爱见行 爱行、见行。
三行 福、罪、不动。
三业 身、口、意。
同别二业 同、别。
引满二业 引、满。
三业 顺现法受、顺生受、顺后受。
四业 三业、加顺不定受。
定不四业 异熟定、时分定、二俱定、二俱不定。
决定三业 作业、受异熟、分位。
故不故思 故思、不故思。
故思三 审虑思、决定思、动发胜思。
故思五 他所教敕、乃至颠倒分别。
增不增二业 增、不增。
增长业除十 梦所作、乃至对治所损。
定不定受二业 定、不定。
三因业重 意乐、加行、思。
十恶 身三、口四、意三。
身三 杀、盗、邪淫。
口四 妄语、绮语、恶口、两舌。
意三 贪、瞋、痴。
三品十恶 上、中、下。
五逆 杀父母、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羯磨僧。
戒取 略。
邪定 略。
味禅 略。
十善 不杀、乃至不痴。
止行二种十善 止、行。
三品十善 上、中、下。
五戒 杀、盗、邪淫、妄、酒。
行施 略。
世间禅定 略。
表业无表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就身语意之三业言之,小乘俱舍之说,局于身语二业,有表业无表业(谓为表色无表色)。大乘法相之义,三业皆有表业无表业。表者表示之义,身之表业者,他可见之动作。取舍屈伸等是也。语之表业者,他可闻之言语,名句文是也。意之表业者,起贪瞋等之念。意业虽不表示于他人,然犹于心内自表示,故名为表业。三业之无表者,与身表业共于身中生不可表示于他之一种业体也。是为身无表业。又与语表业共于身中生一种之业体,谓为语无表业。又与意表业共生一种之业体,谓为意无表业。其中小乘不立意表业,故随而不立意无表业。大乘立意表业,且三业共以思之心所为体,故意表亦如身语二表有意无表。然而小乘以为表业无表业共为四大所生实之色性,谓之表色无表色,大乘之表业以现行之思之心所为体,无表业以思心所之种子为体。故其实业性虽为心法,而现行之思,起色法之身表业语表业,有防色法身表语表过非之用,故纳于所发所防,而假名谓为表色无表色也。盖小乘立思心所造作之身表业语表业,为善性恶性无记性之实法,故直以所发之身语二业为业体,以其中善恶之业体为感苦乐之果,然则业体即色法也。无表业为色处中之表色(色处有显色形色表色之三,取舍屈伸等为表色),语表业为属于声处之声屈曲,故共是无记法,而不能招当果,故不立为业体。业体定为能发之思心所,但就所发所防之色而假付以色之名。盖业体正为心法也。若依成实宗,则立之为非色非心法。问:小乘立身语二表业。大乘立身语意三表业。此二表业三表业悉有无表业耶?答曰:表业有律仪,非律仪,非律仪非不律仪之三种。律仪业,为受五戒八戒等时之表业。非律仪业,为正作杀生等恶戒之表业。非律仪非不律仪业,非善戒,亦非恶戒,此其馀善恶之所作也。小乘俱舍谓此三种共生无表,大乘唯识家无定判,一同于俱舍。一谓律仪非律仪之表业,虽必生无表,然非律仪非不律仪即处中之表业,善恶之心,皆为微弱,故无发无表者。是难陀论师之义也。慈恩谓二说中为判是非之显文,故取舍任情。但俱舍论处中之表业,虽谓为律仪非律仪外之善恶,然非谓无论如何微少之善恶业,皆生无表,谓依善类似律仪,恶类似非律仪之规则所立之中品善恶业而为无表,非不规则之汎尔善恶也(此事于无表色部辨之),因而善恶分上中下三品,上品之善,与律仪之表业,共有律仪之无表业,上品之恶,与非律仪之表业,共有非律仪之无表业,中品之善恶,亦与非律仪非不律仪之表业,共发非律仪非不律仪之无表。但下品之善恶,惟有善恶之表业而无生无表者。例如誓于十日乃至一月布施于僧,为处中之善业,此发无表,如只布施一时。为汎尔之善业,不发无表。见俱舍论业品,义林章三末。
业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善业有生乐果之力用。恶业有生恶果之力用。有部毗奈耶四十六曰:「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佛学常见辞汇】
业的力量。善业有生乐果的力量,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
业天
【佛学大辞典】
(术语)善恶之业,必引苦乐之果,如天道之自然,故曰业天。儒所谓天道,即佛之业道也。无量寿经下曰:「天道自然。」日本望西楼注曰:「憬兴云:天者业也,恶业之道故。瑜伽亦云业天,盖同此矣。瑜伽论云:业天所恼,虽无作者,而业果自属,难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