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53,分104页显示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76  77  78  79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业秤
业通
业累
业结
业恼
业疏
业报
业报身
业报略经
业报差别经
业处
业贼
业义
业道
业道冥祇
业秤
【佛学大辞典】
(杂名)在地狱冥官之下,量罪业轻重之秤也。十王经曰:「业匠搆巧,悬七秤,量身口七罪,为糺轻重。又曰:「五官业秤向空悬,左右双童业簿全。」
业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报通。五种通力之一。如中有之身及鬼神,依宿业自然而得之通力也。俱舍论九曰:「一切通中,业通最疾,凌空自在,是谓通义。通由业得,名为业通。此通势用速故名疾,中有具得最疾业通,上至世尊无能遮抑,以业势力最强盛故。」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报通,即依宿业自然而得的神通。
业累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业之系累。恶业之障害身者。与业魔同。
业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恶业与烦恼。结为烦恼之异名。
业恼
【佛学大辞典】
(术语)恶业与烦恼。秘藏宝钥中曰:「业恼株杭。」
业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之异名。南山作,三大部之一。
业报
【佛学大辞典】
(术语)应于善恶业因之苦乐果报。又业因与果报。宝积经九十六曰:「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日来业报自招无代者。」南本涅槃经六曰:「是薄福人受业报故。」法华经序品曰:「善恶业缘,受报好丑。」宗镜录二十六曰:「命是一期之业报。」
【佛学常见辞汇】
1。善恶业因所招感的苦乐果报。2。业因与果报。
【俗语佛源】
相应于善业因而感得的苦乐果报,称之为业报,犹民间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宝积经》九十六:「汝自作罪今日来,业报自招无代者。」宋·延寿《宗镜录》卷二六:「命是一期之业报,曷等真诠!」业报亦作「业果」,《旧唐书·王缙传》:「又见缙等施财立寺,穷极瑰丽,每对扬启沃,必以业果为證。」佛教的三世因果说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民众的思想,于此也可见一斑。(常正)
业报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之所谈,十身之一。菩萨为济度众生如众生现业因所感之身者。(参见:佛身)
【佛学常见辞汇】
十身之一。(参见:十身)
【三藏法数】
业报身者,谓烦恼为因,所感业报身也。菩萨知诸众生心之所乐,即以业报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也。
佛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Buddhaka%ya,證得无上正觉之佛陀身体也。就中有法身化身等之别。总名为佛身。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身体,有法身、报身、化身等的分别。
【佛学次第统编】
佛身者,證得无上正觉之佛陀身体也。就中有法身化身等之别,总名为佛身。
十身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佛身)
【佛学常见辞汇】
1。华严经所说融三世间的十身,即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一闻身、独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此十身中的第二国土身,即国土世间,第一的众生身与第三业报身乃至第六菩萨身,即众生世间,后四身即智正觉世间,因此十身融摄三世间之诸法而为毗卢正觉之体,故名融三世间之十身。2。华严经所说佛具之十身,乃从前面十身中第七如来身上立此十身,不过经中三处所说的名字略有不同,一说是: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一说是: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如意佛。一说是:无著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涅槃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如意佛。
业报略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分别业报略经之略名。
业报差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一卷,隋瞿昙法智译。为首迦长者说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而转,广说一切之业,各有十种。
业处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Karmastha%na。心业止住之处。即入定而使心住于一境也。观无量寿经所谓「唯愿佛日,令我观清净业处」是也。是虽与禅定粗同义,然中国日本等,多不用此语。净影观经义疏上谓「馀妙净土,纯善所归,是故名为清净业处」。善导观经序分义二谓「言教我观于清净已下,正明既能厌秽欣净,若为安心注想,得生清净处」。皆以清净业所感之处所之意解之,谓为净土之异名。然按梵语业处,无业所感处之义,且观现今缅甸等南方诸国,称为伽楼摩须德跋那Karmastha%na,其法盛行,乃知从来之解说未了。业处者,虽为欲得涅槃而修之,然非广开说法之法,为秘密传之者,故重师资相承,称其师为业处阿阇梨Karmastha%na-a%ca%rya,其传授之仪式,颇为庄重。于坛上安业处佛(菩提树下入定之像),于下坛之两端,各点五个烛,中列盛白色香华之五枚钵,由左方顺次供养之于佛、法、僧、业处佛,及业处阿阇梨。次唱偈,次第礼之。从阿阇梨承业处之法后,默坐静心意,遂至生舍喜Upeks!a%priti云。此南方诸国所行之一种禅法,不独僧侣,即居士间亦相传之。
业贼
【佛学大辞典】
(譬喻)恶业之害身譬如贼。性灵集八曰:「业贼日集。」
业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论场之语。法华讲等时,问者对于讲师,初所问者曰业义。次所问者曰副义。
【三藏法数】
谓诸佛以清净身业,现大神通;清净口业,演大法义;清净意业,种种调伏方便导引,可化众生,令其出离生死,證大菩提,是名业义。
业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道之一。善恶之所作,使人向于六趣,故名为道。胜鬘经宝窟上末曰:「造作称业,通人向于三途,名之为道。」智度论九十二曰:「小者不名业道,以其能趣恶处故为道。」业以思之心所为体,十善十恶,共为业(即思游履之所),故名为道。即业之道也。俱舍论十七曰:「业之道故,立业道名。」【又】监视人善恶作业之天神地祇谓为业道神。略曰业道。观念法门引净土三智经曰:「向天曹地府一切业道数数首过。」
【三藏法数】
业即身口所作善、恶业行也。谓由此诸业为因,致感生死之果,故名业道。
业道冥祇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业道为各自依业因而成之诸种鬼类。冥祇者,幽冥之神祇也。一髻尊陀罗尼经曰:「启白一切诸佛般若菩萨金刚诸天等及与一切业道冥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