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0,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二业──轻重二业
三业──清净三业
三种定业轮
三世业
四种业报
十不增长业
先世行业病
重业轻受
轻业重受
别业妄见
不能免定业
翻结业成解脱德
违现业
施福业
佛类词典(续上)
二种心──意业有二种心二业──轻重二业
三业──清净三业
三种定业轮
三世业
四种业报
十不增长业
先世行业病
重业轻受
轻业重受
别业妄见
不能免定业
翻结业成解脱德
违现业
施福业
二种心──意业有二种心
【三藏法数】
(出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
意业者,意根所起之业也。谓修行之人,于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等五度,非精进力不能成就。身口意三善业,亦由精进力方得发生。然三业之中,意业最胜。故有二种心也。
〔一、精进心〕,谓发菩提心,修习善业,昼夜禅诵,不令放舍,远离一切懈怠心也。
〔二、退转心〕,谓于诸善法,不能进修,或暂时发心修行,辄生退屈,则不能到于涅槃彼岸也。
(出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
意业者,意根所起之业也。谓修行之人,于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智慧等五度,非精进力不能成就。身口意三善业,亦由精进力方得发生。然三业之中,意业最胜。故有二种心也。
〔一、精进心〕,谓发菩提心,修习善业,昼夜禅诵,不令放舍,远离一切懈怠心也。
〔二、退转心〕,谓于诸善法,不能进修,或暂时发心修行,辄生退屈,则不能到于涅槃彼岸也。
二业──轻重二业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经云:或有重业,可得作轻;或有轻业,可得作重;以人有智有愚故也。
〔一、重业轻受〕,重业轻受者,谓有智之人,以智慧力,修习梵行,能令地狱重业,现世轻受也。
〔二、轻业重受〕,轻业重受者,谓愚痴之人,以愚痴故,增其业力,能令现世轻业,地狱重受也。
(出涅槃经)
经云:或有重业,可得作轻;或有轻业,可得作重;以人有智有愚故也。
〔一、重业轻受〕,重业轻受者,谓有智之人,以智慧力,修习梵行,能令地狱重业,现世轻受也。
〔二、轻业重受〕,轻业重受者,谓愚痴之人,以愚痴故,增其业力,能令现世轻业,地狱重受也。
三业──清净三业
【三藏法数】
(出缨珞经)
经云:须菩提问佛色身,佛即以三业答之。(梵语须菩提,华言空生,又云善现。)
〔一、身行清净〕,谓身之所行,能防塞一切诸不善法,是名身业清净。
〔二、口言真诚〕,谓凡所言说,真实诚信,永离邪妄之语,是名口业清净。
〔三、意专向道〕,谓收摄身心,常居寂定,无他异念,是名意业清净。
(出缨珞经)
经云:须菩提问佛色身,佛即以三业答之。(梵语须菩提,华言空生,又云善现。)
〔一、身行清净〕,谓身之所行,能防塞一切诸不善法,是名身业清净。
〔二、口言真诚〕,谓凡所言说,真实诚信,永离邪妄之语,是名口业清净。
〔三、意专向道〕,谓收摄身心,常居寂定,无他异念,是名意业清净。
三种定业轮
【三藏法数】
(出地藏十轮经)
定即禅定,业即行业,轮有运转摧碾之义。谓如来以禅定诵习之法轮,摧碾一切烦恼惑业,而成无上菩提;亦令众生如说修行,而證道果。故说此三种定业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建立修定业轮〕,谓令众生修行正观,观察无明烦恼起灭之相,及观察世间如幻如化;以安那般那数息之法,修习静虑,则能摧破一切惑业,心住正定,是为建立修定业轮。(梵语安那般那,华言出息入息,即数息观也。)
〔二、建立习诵业轮〕,谓令众生习诵大乘经教,初中后夜,精勤无怠,心不散乱,则能摧破一切惑业,是为建立习诵业轮。
〔三、建立营福业轮〕,谓令众生修行布施、持戒、造像、建塔、供佛法僧,又营种种福报之事,则能摧破一切惑业,是为建立营福业轮。
(出地藏十轮经)
定即禅定,业即行业,轮有运转摧碾之义。谓如来以禅定诵习之法轮,摧碾一切烦恼惑业,而成无上菩提;亦令众生如说修行,而證道果。故说此三种定业轮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建立修定业轮〕,谓令众生修行正观,观察无明烦恼起灭之相,及观察世间如幻如化;以安那般那数息之法,修习静虑,则能摧破一切惑业,心住正定,是为建立修定业轮。(梵语安那般那,华言出息入息,即数息观也。)
〔二、建立习诵业轮〕,谓令众生习诵大乘经教,初中后夜,精勤无怠,心不散乱,则能摧破一切惑业,是为建立习诵业轮。
〔三、建立营福业轮〕,谓令众生修行布施、持戒、造像、建塔、供佛法僧,又营种种福报之事,则能摧破一切惑业,是为建立营福业轮。
三世业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过去世业〕,谓过去世,若意起贪瞋痴等,即动身口,作诸恶业;若意不贪、不瞋、不痴等,即动身口,作诸善业。善恶之业虽殊,皆受现在未来之报,是名过去世业。
〔二、现在世业〕,谓现在世,若意起贪瞋痴等,即动身口,作诸恶业;若意不贪、不瞋、不痴等,即动身口,作诸善业。善恶之业虽殊,皆受未来之报,是名现在世业。
〔三、未来世业〕,谓未来世,必由身口意,造作善恶诸业。虽不现作,望于未来,毕竟不无,是名未来世业。
(出大智度论)
〔一、过去世业〕,谓过去世,若意起贪瞋痴等,即动身口,作诸恶业;若意不贪、不瞋、不痴等,即动身口,作诸善业。善恶之业虽殊,皆受现在未来之报,是名过去世业。
〔二、现在世业〕,谓现在世,若意起贪瞋痴等,即动身口,作诸恶业;若意不贪、不瞋、不痴等,即动身口,作诸善业。善恶之业虽殊,皆受未来之报,是名现在世业。
〔三、未来世业〕,谓未来世,必由身口意,造作善恶诸业。虽不现作,望于未来,毕竟不无,是名未来世业。
四种业报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一、现报〕,现报者,谓今生作极善极恶之业,即于今生现受善恶之果报也。
〔二、生报〕,生报者,谓今生作善恶业,来世身中受善恶果报也。
〔三、后报〕,后报者,谓今身造业,来世未受,多生之后,乃受果报也。
〔四、无报〕,无报者,谓由无记业,而受不善不恶之果报也。(无记业者,即不善不恶之业,无所记忆,故名无记。)
(出法苑珠林)
〔一、现报〕,现报者,谓今生作极善极恶之业,即于今生现受善恶之果报也。
〔二、生报〕,生报者,谓今生作善恶业,来世身中受善恶果报也。
〔三、后报〕,后报者,谓今身造业,来世未受,多生之后,乃受果报也。
〔四、无报〕,无报者,谓由无记业,而受不善不恶之果报也。(无记业者,即不善不恶之业,无所记忆,故名无记。)
十不增长业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梦所作业〕,梦所作者,谓梦中所为,非意思所起,亦非身口所作,是为不增长业也。
〔二、无知所作业〕,无知所作者,谓无所知觉之人所作之业,皆非意思所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三、无故思所作业〕,无故思所作者,谓身口所作之业,非故意所思而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四、不利不数所作业〕,不利不数所作者,谓不以利养而作,亦不数数而作,是为不增长业也。
〔五、狂乱所作业〕,狂乱所作者,谓痴狂昏乱之人,于身口所作,本非故意,亦非知觉,是为不增长业也。
〔六、失念所作业〕,失念所作者,谓人既失正念,即同迷痴,凡所作业,不由意地而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七、非乐欲所作业〕,非乐欲所作者,谓凡所作业,必从乐欲心起;若其所作,既非乐欲,是为不增长业也。
〔八、自性无记业〕,自性无记者,谓无记性所作,非善因缘,亦非不善因缘,是为不增长业也。(无记性者,谓不善不恶之性也。)
〔九、悔所损业〕,悔所损者,谓先所作业,既生惭愧,悔过迁善,其业即损,是为不增长业也。
〔十、对治所损业〕,对治所损者,谓所作业,方便对治。如瞋心起时,即以慈悲治之,其业损减,是为不增长业也。
(出瑜伽师地论)
〔一、梦所作业〕,梦所作者,谓梦中所为,非意思所起,亦非身口所作,是为不增长业也。
〔二、无知所作业〕,无知所作者,谓无所知觉之人所作之业,皆非意思所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三、无故思所作业〕,无故思所作者,谓身口所作之业,非故意所思而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四、不利不数所作业〕,不利不数所作者,谓不以利养而作,亦不数数而作,是为不增长业也。
〔五、狂乱所作业〕,狂乱所作者,谓痴狂昏乱之人,于身口所作,本非故意,亦非知觉,是为不增长业也。
〔六、失念所作业〕,失念所作者,谓人既失正念,即同迷痴,凡所作业,不由意地而起,是为不增长业也。
〔七、非乐欲所作业〕,非乐欲所作者,谓凡所作业,必从乐欲心起;若其所作,既非乐欲,是为不增长业也。
〔八、自性无记业〕,自性无记者,谓无记性所作,非善因缘,亦非不善因缘,是为不增长业也。(无记性者,谓不善不恶之性也。)
〔九、悔所损业〕,悔所损者,谓先所作业,既生惭愧,悔过迁善,其业即损,是为不增长业也。
〔十、对治所损业〕,对治所损者,谓所作业,方便对治。如瞋心起时,即以慈悲治之,其业损减,是为不增长业也。
先世行业病
【三藏法数】
谓因先世好行鞭杖、拷掠、闭系种种恶法,恼害众生,故感今世多病,是名先世行业病。
谓因先世好行鞭杖、拷掠、闭系种种恶法,恼害众生,故感今世多病,是名先世行业病。
重业轻受
【三藏法数】
重业轻受者,谓有智之人,以智慧力,修习梵行,能令地狱重业,现世轻受也。
重业轻受者,谓有智之人,以智慧力,修习梵行,能令地狱重业,现世轻受也。
轻业重受
【三藏法数】
轻业重受者,谓愚痴之人,以愚痴故,增其业力,能令现世轻业,地狱重受也。
轻业重受者,谓愚痴之人,以愚痴故,增其业力,能令现世轻业,地狱重受也。
别业妄见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迷失真性,自起妄见,见有一切虚妄境界,或苦或乐;若人不失本真,即不见有虚妄境界。譬如一人病目,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不病目者,即不见灯别有圆影,是名别业妄见。
谓诸众生迷失真性,自起妄见,见有一切虚妄境界,或苦或乐;若人不失本真,即不见有虚妄境界。譬如一人病目,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不病目者,即不见灯别有圆影,是名别业妄见。
不能免定业
【三藏法数】
不能免定业者,谓佛能空一切相,断一切众生之恶,而不能自免定业也。(定业者,决定之业,即木枪马麦等报是也。)
不能免定业者,谓佛能空一切相,断一切众生之恶,而不能自免定业也。(定业者,决定之业,即木枪马麦等报是也。)
翻结业成解脱德
【三藏法数】
解脱即自在之义。谓于身口所作诸业,若能观察其性本空,则无系缚之相,于一切法无不自在,即成解脱,故名翻结业成解脱德。
解脱即自在之义。谓于身口所作诸业,若能观察其性本空,则无系缚之相,于一切法无不自在,即成解脱,故名翻结业成解脱德。
违现业
【三藏法数】
违者,背也、远也。现业即现行六尘境界所起之业也。谓修菩提之人,既能断除五辛,不犯淫杀,则于现前六尘之境违远而不相涉。故经云: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是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违者,背也、远也。现业即现行六尘境界所起之业也。谓修菩提之人,既能断除五辛,不犯淫杀,则于现前六尘之境违远而不相涉。故经云: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是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施福业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若遇贫穷之人来乞之时,须食与食,须衣与衣,乃至卧具医药,随其所欲,皆悉施与;因施获福,是名施福业也。
谓修行之人,若遇贫穷之人来乞之时,须食与食,须衣与衣,乃至卧具医药,随其所欲,皆悉施与;因施获福,是名施福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