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业处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Karmastha%na。心业止住之处。即入定而使心住于一境也。观无量寿经所谓「唯愿佛日,令我观清净业处」是也。是虽与禅定粗同义,然中国日本等,多不用此语。净影观经义疏上谓「馀妙净土,纯善所归,是故名为清净业处」。善导观经序分义二谓「言教我观于清净已下,正明既能厌秽欣净,若为安心注想,得生清净处」。皆以清净业所感之处所之意解之,谓为净土之异名。然按梵语业处,无业所感处之义,且观现今缅甸等南方诸国,称为伽楼摩须德跋那Karmastha%na,其法盛行,乃知从来之解说未了。业处者,虽为欲得涅槃而修之,然非广开说法之法,为秘密传之者,故重师资相承,称其师为业处阿阇梨Karmastha%na-a%ca%rya,其传授之仪式,颇为庄重。于坛上安业处佛(菩提树下入定之像),于下坛之两端,各点五个烛,中列盛白色香华之五枚钵,由左方顺次供养之于佛、法、僧、业处佛,及业处阿阇梨。次唱偈,次第礼之。从阿阇梨承业处之法后,默坐静心意,遂至生舍喜Upeks!a%priti云。此南方诸国所行之一种禅法,不独僧侣,即居士间亦相传之。
业贼
【佛学大辞典】
(譬喻)恶业之害身譬如贼。性灵集八曰:「业贼日集。」
业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论场之语。法华讲等时,问者对于讲师,初所问者曰业义。次所问者曰副义。
【三藏法数】
谓诸佛以清净身业,现大神通;清净口业,演大法义;清净意业,种种调伏方便导引,可化众生,令其出离生死,證大菩提,是名业义。
业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道之一。善恶之所作,使人向于六趣,故名为道。胜鬘经宝窟上末曰:「造作称业,通人向于三途,名之为道。」智度论九十二曰:「小者不名业道,以其能趣恶处故为道。」业以思之心所为体,十善十恶,共为业(即思游履之所),故名为道。即业之道也。俱舍论十七曰:「业之道故,立业道名。」【又】监视人善恶作业之天神地祇谓为业道神。略曰业道。观念法门引净土三智经曰:「向天曹地府一切业道数数首过。」
【三藏法数】
业即身口所作善、恶业行也。谓由此诸业为因,致感生死之果,故名业道。
业道冥祇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业道为各自依业因而成之诸种鬼类。冥祇者,幽冥之神祇也。一髻尊陀罗尼经曰:「启白一切诸佛般若菩萨金刚诸天等及与一切业道冥祇。」
业感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善恶之业因,感苦乐之果者。秘藏宝钥中曰:「夫灾祸之兴。略有三种:一时运,二天罚,三业感。」
【佛学常见辞汇】
善恶业因能招感苦乐的果报。
业感缘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缘起论之一种,说世界自他一切之万象,为依吾人业因而感生之理。(参见:缘起)
业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恶业之障碍。恶业妨正道者。涅槃经十一曰:「业障者,五无间罪重恶之病。」俱舍论十七曰:「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业障。」华严经世主妙严品曰:「若有众生一见佛,必使净除诸业障。」
【佛学常见辞汇】
由前生所作的种种罪恶而生今生的种种障碍,如所作所为皆不如意,就是业障的缘故。
【俗语佛源】
恶业能障碍向善的正道,名为「业障」,亦作「孽障」。多指前生所作恶业而为今生的障碍。《俱舍论》:「一者害母,二者害父,三者害阿罗汉,四者破和合僧,五者恶心出佛身血。如是五种名为业障。」《华严经·世主妙严品》:「若有众生一见佛,必使净除诸业障。」佛教徒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规范行为或遭遇到的某种不幸,常称之为「业障」。民间也有以「孽障」骂人的,意指被骂者为我的祸患或恶果。(常正)
【三藏法数】
业即业行,谓由贪瞋痴起身口意,造作五无间重恶之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五无间业者,一杀父、二杀母、三杀阿罗汉、四出佛身血、五破和合僧也。)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由贪瞋痴等惑,于诸善法不能勤行,而随身口意造作恶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
业障除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除业障之意。印言名。又名大慧刀印。以智慧之利刀除灭业障,故有此名。即二羽为金刚拳,屈进力二节,禅智压二度,结业障除印,诵唵缚日啰羯磨尾输驮耶萨嚩啰拿你母驮萨底曳曩三摩耶吽之真言时,则以金刚业之故能净三业,灭五逆决定业云。见金刚顶莲华部心念诵仪轨等。
业网
【佛学大辞典】
(譬喻)善恶之业因罗人而使沈没于生死,故譬之于网。归敬仪曰:「业网所拘。报增鬼录。」
业寿
【佛学大辞典】
(杂语)依宿世业因而定之寿命。秘藏宝钥上曰:「业寿之风。」
业种
【佛学大辞典】
(杂语)善恶业之可生苦乐果者。犹如世间之种子。楞严经一曰:「业种自然,如恶叉聚。」止观四上曰:「业种虽久,久不败亡。」
业种子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二种种子之一。(参见:种子)
业轮
【佛学大辞典】
(譬喻)善恶之业,能载人使轮转于六趣,故譬以车轮。
【佛学常见辞汇】
(喻)善恶业能使人轮转于六趣。
业影
【佛学大辞典】
(譬喻)言业之从身如影也。智度论六曰:「处处常随逐,业影不相离。」成实论业因品曰:「因形有影,形灭则影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