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银楼(銀樓)  拼音:yín lóu
制售金银首饰的商店。
《國語辭典》:行会(行會)  拼音:háng huì
同业组织。由同行的人共同组织而成,早期多为贸易与工匠团体,其目的在于协调利益冲突、议订行规,以及建立行业的社会正当性。行会又称基尔特,即英文Guild的中文音译。在中国历史文献中,「行」初现于隋代,指都市中的各种行业与组织;清代以后,主要以「会」、「公所」、「帮」来指称同业组织。参见「基尔特」条。
《国语辞典》:外包  拼音:wài bāo
业主将自己的工作转由其他业者或单位承包完成。如:「这件工程虽然外包,但整体公共安全仍归公司内部负责。」
《国语辞典》:法兄  拼音:fǎ xiōng
1.和尚称先己受业者为「法兄」。
2.对他人的尊称。《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山妻眼拙,不识法兄,切望恕罪。」
《國語辭典》:三恶道(三惡道)  拼音:sān è dào
佛教宇宙观中的三种极苦的生存状态: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合称。《妙法莲华经》卷一:「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也作「三涂」。
《漢語大詞典》:算缗钱(算緡錢)
汉 代所行税法之一,对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和车船所征的赋税。课税对象为商品或资产,“緡钱”为计税单位。汉书·武帝纪:“﹝ 元狩 四年﹞初算緡钱。”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緡,丝也,以贯钱也。一贯千钱,出算二十也。” 茅盾 《雨天杂写之一》:“及至‘算缗钱’,一时商人破产者数十万户,蓬蓬勃勃的商业资本势力遂一蹶而不振。”
《國語辭典》:工场(工場)  拼音:gōng cháng
工人工作的场所。
《漢語大詞典》:商界
从事商业者的总称。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第五节:“甫决议时,即有巨绅某认捐巨款以为之倡,既及商界各行号,均极愿报効,合之富室默认之数达三百餘万。”
《漢語大詞典》:屠保
屠夫和佣保。指操贱业者。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犹惧隐鳞卜祝,藏器屠保。” 张铣 注:“屠,谓 太公 屠牛於 朝歌 ;保,谓 伊尹 为酒家佣保。”
《漢語大詞典》:上烈
指前代建有勋业者。后汉书·臧宫传论:“虽怀璽紆紱,跨陵州县,殊名诡号,千队为羣,尚未足以为比功上烈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让太傅扬州牧表》:“臣才慙右贤,功愧上烈。”
《漢語大詞典》:同门生(同門生)
同师受业者。犹今之同学。东观汉记·王丹传:“ 丹 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 中山 ,白 丹 ,欲往奔慰。”后汉书·桓荣传:“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 彭閎 、 扬州 从事 皋弘 。”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吾幸登科第,雅不善此;吾同门生 官君 文,乃可法也。”
《國語辭典》:皮匠  拼音:pí jiang
制皮革或修制皮鞋的工匠。如:「这皮匠的手艺很灵巧。」《醒世姻缘传》第一九回:「小鸦儿道:『我既不全要,我倒分一半!我虽是个穷皮匠,不使这样的银钱!』」
《國語辭典》:义和拳(義和拳)  拼音:yì hé quán
清廷中叶后的秘密组织。义和拳源于咸丰、同治年间的乡团,本来是乡民为抵禦外来侵略而习拳,后来逐渐演变为抵禦洋枪洋炮,诈言可以刀枪不入,原称为「义和拳」。后改称为「义和团」。参见「义和团」条。
《國語辭典》:义和团(義和團)  拼音:yì hé tuán
清朝中叶后的秘密会党。义和团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分散性的,在各地方有不同的名称,有大刀会、义和拳、红灯照、梅花拳、金钟罩、铁布衫,长期蔓衍于山东、直隶一带,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迷信方法秘密聚众,教授信众修炼一种据称可以令人刀枪不入的拳法,称为「义和拳」。后来转而支持清朝极力排外,改喊「扶清灭洋」。因清廷守旧派袒护,藉以驱除外人,到处焚杀教士、教民,劫掠教堂,横行京、津间,导致八国联军之祸。
《國語辭典》:堪舆家(堪輿家)  拼音:kān yú jiā
替人勘察风水的人。《史记。卷一二七。褚少孙补。日者传》:「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也称为「风水先生」。
《國語辭典》:犁舌狱(犁舌獄)  拼音:lí shé yù
依中国民间信仰,造恶口业的人死后所堕入的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