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56 【介绍】: 春秋时晋国人。献公太子。有贤名。献公宠骊姬,欲立其子奚齐,有废立意。乃使申生居曲沃。晋献公十七年,受命伐东山皋落氏(赤狄)。后太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骊姬置诸宫六日,阴置毒胙中,诬其下毒欲害献公,乃自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91 【介绍】: 西晋河东安邑人,字巨山。卫瓘子。少辟司空齐王府,转太子舍人、黄门郎。书法宗尚东汉张芝,善草、章草、隶、散隶四种书体。后与父同为贾后所害。谥兰陵贞世子。有《四体书势》,为书法史上重要文献。
全晋文·卷三十
恒字巨山,瓘子,咸宁中辟司空齐王府仓曹掾,泰康初转太子舍人,历尚书郎、秘书丞、太子庶子、黄门郎。惠帝初与父瓘同遇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南兰陵人,字景慈。萧道生子。仕宋,官至正员郎,卒于宋世。齐高帝建元初,追封始安靖王,谥靖世子。
萧方等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8—549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实相。梁元帝长子。以母徐氏失宠,为父所恶。侯景作乱,方等率军入援。城陷,归荆州,收集士马,筑城备战。时河东王萧誉不受湘东王萧绎节度,方等以都督南讨,及战,军败,溺死。尝注范晔《后汉书》,未就。撰《三十国春秋》、《笃静子》,皆佚。
全梁文·卷二十二
方等字实相,元帝长子。太清三年,讨河东王誉,败死,年二十二。赠侍中、中军将军、扬州刺史,谥曰忠壮世子。有《三十国春秋》三十一卷。
邓椿年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六二
邓椿年,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名世子。乾道中续成其父所著之《古今姓氏书辨證》四十卷,见《直斋书录解题》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2 【介绍】: 明河南永城人。洪武二十八年封燕世子妃。永乐二年封皇太子妃。仁宗立,册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立,尊为太皇太后。正统初,王振宠于帝,以太后严正,不敢专政。谥诚孝。
潘荣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9—1496 【介绍】: 明福建龙溪人,字尊用。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景泰初,疏论停起复、抑奔竞,帝纳之。成化时,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积奇羡数万石以备荒。官至南京户部尚书。
维基
潘荣(1419年—1496年),字尊用,号疏庵,明朝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漳州府龙溪县(今福建省漳州市)十二三都潘田社(今颜厝镇官田社)人。官至南京户部尚书。正统十三年(1448年),潘荣中进士。选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天顺六年(1462年),琉球国中山王尚泰久薨,朝廷遣潘荣受一品官服,充册封正使,行人司行人蔡哲充副使,前往琉球致祭,并册封世子尚德为王。潘荣在琉球期间,写成《中山八景记》。还朝后,升任都给事中。成化六年上言,升南京太常寺少卿。七年后,升户部右侍郎,后改南京右副都御史。成化十七年,授户部左侍郎。成化二十年,任南京户部尚书。弘治元年(1488年)告老。卒赠太子太保。
庄宪世子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人。
世纶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世纶(1795年—1844年),字子亮,号仙樵,高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简介
李旲(1809年—1830年),朝鲜王朝后期王子。字德寅,号敬轩,是朝鲜纯祖李玒之嫡长子,母为纯元王后金氏。1812年册封王世子,1819年迎娶世子嫔赵氏(神贞王后),1827年代理听政,1830年去世,死后谥号孝明世子。1834年其子李奂(朝鲜宪宗)即位,追尊李旲为“翼宗大王”。他的养子李熙(朝鲜高宗)在1897年自称皇帝以后,追尊李旲为“文祖翼皇帝”。
《国语辞典》:柏舟之节(柏舟之节)  拼音:bó zhōu zhī jié
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共姜的父母逼共姜改嫁,共姜作〈柏舟〉诗自誓。见《诗经。鄘风。柏舟》。后以柏舟之节比喻夫死守节。宋。朱熹〈与陈师中书〉:「朋友传说,令女弟甚贤,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也作「柏舟之誓」。
《国语辞典》:柏舟之痛  拼音:bó zhōu zhī tòng
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共姜的父母逼共姜改嫁,共姜作〈柏舟〉诗自誓。见《诗经。鄘风。柏舟》。后以柏舟之痛比喻丧夫的哀痛。唐。权德舆〈鄜坊节度使推官大理评事唐君墓志铭〉:「结缡周月,遭罹柏舟之痛。」
《国语辞典》:德垂后裔(德垂后裔)  拼音:dé chuí hòu yì
德泽广被于后世子孙。《书经。微子之命》:「功加于时,德垂后裔。」
《国语辞典》:垂裕后昆(垂裕后昆)  拼音:chuí yù hòu kūn
为后世子孙留下财富或功绩。《书经。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梁书。卷五六。侯景传》:「垂裕后昆,流名竹帛,此实生平之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