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世俗  拼音:shì sú
1.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史记。卷一一九。循吏列传。孙叔敖》 :「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2.世间,俗世。《墨子。鲁问》:「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3.世人,凡人。《庄子。天下》:「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与世俗处。」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此二臣岂好为夸主,而耀世俗哉!」
《国语辞典》:世俗之见(世俗之见)  拼音:shì sú zhī jiàn
社会上一般的看法。如:「由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很多人已抛弃了养儿防老的世俗之见。」《金史。卷九六。列传。路伯达》:「妇人秉心之烈、制事之宜,乃能如是,士大夫溺于世俗之见者,宁不愧哉?」
《国语辞典》:不流世俗  拼音:bù liú shì sú
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不流世俗,不争埶利。」
2.别出一格,与众不同。如:「他的穿著打扮总是独特新颖,不流世俗。」
《漢語大詞典》: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近代第一个中文刊物。月刊。1815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雕版印刷。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全部赠阅。1821年停刊,共出七卷。
《國語辭典》:悠悠  拼音:yōu yōu
1.安閒暇适的样子。唐。高适封丘作〉诗:「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宋。欧阳修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2.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3.眇远无尽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长久、久远。晋。左思咏史诗〉:「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唐。白居易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世俗、一般。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二:「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晋书。卷六五。列传。王导》:「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6.众多。《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7.行走的样子。《诗经。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8.荒谬不合事理。《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
9.飘动的样子。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0.懒散、不用心。《朱子语类辑略。卷二。总论为学之方》:「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1.气息缓慢细长的样子。《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馀气在胸。」
《國語辭典》:世路  拼音:shì lù
社会的状况。唐。白居易 迂叟诗:「冷暖俗情谙世路,是非閒论任交亲。」《红楼梦》第四回:「外甥年轻,不知世路,在外住著,恐有人生事。」也作「世道」。
《國語辭典》:尘俗(塵俗)  拼音:chén sú
1.凡尘俗世。指人间。《晋书。卷九四。隐逸传。索袭传》:「宅不弥亩而志忽九州,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唐。杜荀鹤 题开元寺门閤诗:「唯有禅居离尘俗,了无荣辱挂心头。」
2.世俗、庸俗。《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时司徒袁粲有高世之度,脱落尘俗。」《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同尘俗人处,他一样的尘俗;同高雅人处,他又一样的高雅。」
《國語辭典》:尘垢(塵垢)  拼音:chén gòu
1.尘土污垢。《西游记》第三六回:「我才面西催马,被那太阳影射,奈何门虽有字,又被尘垢朦胧,所以未曾看见。」
2.世俗。《庄子。齐物论》:「无谓有谓,有谓无谓,而游乎尘垢之外。」
3.比喻微末琐屑而无用的事物。《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4.污染、污损。唐。韦应物答令狐侍郎〉诗:「白玉虽尘垢,拂拭还光辉。」
《漢語大詞典》:风埃(風埃)
(1).被风吹起的尘土。 宋 梅尧臣 《和李廷老家会饮》:“车马不畏远,风埃不畏多。”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笼饼蒸饼之属,食必去皮,皆为北地风埃设。”
(2).指世俗,纷乱的现实社会。晋书·列女传论:“驰騖风埃,脱落名教,頽纵忘反,於兹为极。”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释 惠远 之高居,风埃遂隔。” 宋 司马光 《君贶环溪》诗:“地胜风埃外,门深花竹间。”
(3).指仕宦。南齐书·王僧虔张绪传赞:“ 思曼 廉静,自絶风埃。” 宋 陆游 《泛富春江》诗:“官路已悲捐岁月,客衣仍悔犯风埃。”
(4).指危乱,战乱。 陈毅 《为苏南摩擦答某君》诗:“强梁海上来,三年战局开,怒潮翻海岳,雄鬼起风埃。”
(5).犹风尘。指娼家生活。 金 元好问 《洧川行》:“无端嫁作荡子妇,流落弃掷风埃中。”
《國語辭典》:凡俗  拼音:fán sú
平凡庸俗。如:「他看来没什么特徵,很凡俗。」
《國語辭典》:俚俗  拼音:lǐ sú
1.世俗、民间。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白香山诗》:「此必无之事,特一时俚俗传闻,易于耸听。」
2.鄙俗、粗野。《新五代史。卷二一。梁臣传。敬翔传》:「太祖素不知书,翔所作皆俚俗语,太祖爱之。」
《漢語大詞典》:愚俗
犹世俗。亦指愚昧庸俗的人。孔丛子·答问:“乃好事者为之辞,将欲成其説以诬愚俗也。” 唐 刘知几 史通·因习下:“夫以千载遵行,持为故事,而一朝纠正,必惊愚俗。” 清 吴伟业 《寿王鉴明五十》诗:“通识晓世变,早计骇愚俗。”
《漢語大詞典》:俗世
(1).人世间,尘世间。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空中有声,言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乐笙鏞之音,异於俗世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赵操:“ 操 顾其室内,妻妾孤幼,不异俗世。” 夏衍 《乐水》:“不仅无意识地把自己和所谓‘俗世’分开,而更有意地‘孤高自赏’。”
(2).犹世俗。指当代一般人。 明 杨慎 《读书不求甚解》:“晋书云 陶渊明 读书不求甚解,此语俗世之见,后世不晓也。”
《漢語大詞典》:常世
犹世俗。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
分類:世俗
《漢語大詞典》:穷俗(窮俗)
犹世俗。指百姓。 晋 孙绰 《喻道论》:“此诚穷俗之所甚惑。”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并呈中丞谘目》:“去年 姑苏 之水,踰秋不退,计司议之於上,穷俗语之於下。”
分類:世俗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