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5,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赵与霦
赵与彪
施南一(字 与之 )
赵与可
赵与植
陈宜中(字 与权 号 六君子 )
赵与岫
赵与𣲲
赵与䛆(字 仁甫 )
李与(号 南窗 )
赵与芮
郑思肖(字 所南、亿翁 号 忆翁、三外野人 与字 )
赵与𤍟(字 晦叔 号 方塘 文简 )
赵与稙
其它辞典(续上)
赵与霆赵与霦
赵与彪
施南一(字 与之 )
赵与可
赵与植
陈宜中(字 与权 号 六君子 )
赵与岫
赵与𣲲
赵与䛆(字 仁甫 )
李与(号 南窗 )
赵与芮
郑思肖(字 所南、亿翁 号 忆翁、三外野人 与字 )
赵与𤍟(字 晦叔 号 方塘 文简 )
赵与稙
人物简介
简介
咸淳二年(1266)任抚州知州。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咸淳二年(1266)任静江府知府兼安抚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婺州义乌人,字与之。度宗咸淳四年进士。官太学博士。与石一鳌、黄潜同时并以文学教授,名人科士多出其门。有《春秋经传纪要》。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咸淳三年(1267)任建德府知府。咸淳五年(1269)任两浙西路提举常平等事。咸淳五年(1269)任江南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与权。理宗宝祐中与黄镛等上书攻丁大全,被削籍,拘管他州,时号为六君子。景定三年廷试第二。由绍兴府推官数迁监察御史,历礼部侍郎、中书舍人、刑部尚书,依附贾似道。度宗咸淳十年,拜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恭帝德祐元年,奏乞正似道丧师芜湖之罪。旋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张世杰与元兵战而败,京学生攻宜中误国,遂去位。寻起为左丞相,因元兵至而宵遁回乡。复与陆秀夫、张世杰立益王为帝。景炎二年,广州失守后独走占城而不返。后死于暹国。全宋诗
陈宜中,字与权,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二年,除校书郎(同上书卷九)。四年,为浙西提刑。五年,迁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七年,筽福州。九年,除刑部尚书。十年,拜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进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宗景炎元年(一二七六)井澳之败,走占城。元至元十九年(一二八二)复走暹,殁于暹。《宋史》卷四一八有传。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八一六○
陈宜中,字与权,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入太学,宝祐中与黄镛等上书劾丁大全,号「六君子」。登景定三年进士第。数年迁监察御史。历江东提举茶盐常平公事、浙西提刑、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知福州。咸淳十年自吏部尚书除签书枢密院事。德祐元年,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寻拜右丞相,迁左丞相。与王爚不合,罢,寻复为右相。元兵迫临安,宜中请迁都,太后不许,乃遁归温州。景炎元年,陆秀夫等拥二王入温州,复除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次年,逃入占城,后没于暹罗。《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咸淳四年(1268)任永州知州。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德祐元年(1275)官绍兴府知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末元初福州连江人,字所南,号忆翁,一号三外野人。少为太学上舍生,应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痛国事日非,叩阙上书,不报。宋亡,隐居吴下,寄食城南报国寺。坐卧未尝北向,闻北语则掩耳走,誓不与北人交接。善诗。工墨兰,自易代后,不画土根。卒年七十八。有诗集《心史》,旧无传本,明末得自苏州承天寺井中,有铁函封缄,世称“铁函心史”。另有《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全宋诗
郑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名与字、号皆宋亡后所改,寓不忘宋室之意,原名已不详。宋末太学生,元兵南下,曾扣阍上书,不报。入元,居吴下,自号三外野人。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不画土,根无所凭,以为地已为人夺去。元仁宗延祐五年卒,年七十八。有《所南先生文集》,又有《心史》七卷,系明崇祯十一年苏州承天寺狼山中房浚井时发现,藏于铁函中,清徐乾学《通鉴后篇考异》以为是明末人伪托。明洪武《苏州府志》卷四○有传。 郑思肖诗,第一卷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汲古阁《所南诗集》为底本,校以《知不足斋丛书》本(简称知不足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第二至五卷以明崇祯十二年张国维刻《心史》为底本,校以清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郑思肖(1241-1318) 字亿翁,号所南。连江(今属福建)人。宋末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宋亡隐居平江(今苏州),坐卧必向南,誓不与北人交往,因号所南。擅画墨兰,兼工墨竹。画兰根不着土,人问故,答曰:"土为蕃人所夺,汝尚不知耶?" 有《咸淳集》一卷、《大义集》一卷、《中兴集》一卷,共收诗250首,杂文4篇,前后自序5篇,共命名为《心史》,以当时形势无法刊行,遂于晚年将《心史》重缄封好,藏苏州承天寺眢井中,直至明崇祯十一年(1638)始被发现,藏一大铁盒中,外写"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 梁启超穷日夜之力读之,每尽一篇辄热血"腾跃一度",曰:"此书一日在天壤,则先生之精神与中国永无尽也。"全宋文·卷八三三一
郑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所南,号忆翁(一作亿翁),又号三外野人,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人,寓居吴县(今江苏苏州)。郑起子。为太学上舍生,尝应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扣阍上书,辞切直,忤当路,不报。宋亡隐居,改今名,及字与号皆示不忘于宋。坐卧不北向,扁其室曰「本穴世界」,隐指「大宋」也。岁时伏腊辄野哭南拜,闻北语必掩耳疾走。精绘墨兰,国亡后,为兰不画土,意谓宋朝疆土已为元人所夺。尝谋举事讨元复宋,未果。无妻无子,郁郁而终。卒于元延祐五年,年七十八。着作存世者有《心史》七卷、《文集》一卷、《一百二十图诗》一卷、《锦钱余笑》一卷、《太极祭鍊内法》三卷。见正德《姑苏志》卷五五及所撰诸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2—1303 【介绍】: 宋元间台州黄岩人,字晦叔。号方塘。宋宗室。度宗咸淳七年进士,为鄂州教授。宋亡,应世祖召至上京,授翰林待制。朝廷立法,多所咨访。忠言谠论,无所顾惜。进直学士,转侍讲,又疏言权臣专政之咎。累迁翰林学士。卒谥文简。
人物简介
简介
咸淳六年(1270)任两浙路转运判官。咸淳七年(1271)任两浙路转运副使。咸淳七年(1271)8月升副。咸淳七年(1271)任临安府知府兼安抚使。咸淳九年(1273)任婺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