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疙里疙瘩
亦作“ 疙疙瘩瘩 ”。
(1).粗糙,不平滑。《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咚!’ 霍金娃 疙疙瘩瘩的大拳擂在炕沿上,心里暗暗大骂安检科长 王信 。”如:在他那疙里疙瘩的脑壳上,头发像针似地竖立着。
(2).不流畅;不顺利。 巴金 《寒夜》十一:“还是那些疙里疙瘩的译文,他不知道这是哪一个世界的文字。” 克非 《春潮急》二六:“ 春伦 平常说话疙里疙瘩,生气的时候,口齿却很流畅。” 柳杞 《好年胜景》:“她搬下来自然是好,可是那疙疙瘩瘩的事情也就多啦。”
《漢語大詞典》:反迕
不顺从。管子·君臣上:“为上而矫,悖也;为下而胜,逆也。国家有悖逆反迕之行,有土主民者失其纪也。”
《漢語大詞典》:逋蛮(逋蠻)
指逋慢不顺的蛮夷。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今天下虽无事, 河 湟 有黠虏之患, 岭 徼有逋蛮之虞。”
分類:不顺蛮夷
《漢語大詞典》:不顺气(不順氣)
犹言不顺心。 马烽 《我的第一个上级》:“一进城就碰了件不顺气的事。”
分類:不顺顺心
《國語辭典》:不合节(不合節)  拼音:bù hé jié
不契合、不融洽。《金瓶梅》第三二回:「伯爵道:『那日不是我还坐。坐内中有两个人还不合节,又是你大老爹这里相招,我就先走了。』」
《國語辭典》:别扭(別扭)  拼音:bié niǔ
与人吵闹、斗气或意见不合。《孽海花》第二六回:「我说这句话,彷佛有意和陆大人别扭似的,其实不相干。」《孽海花》第三三回:「他的死抗日军,并不想建什么功,立什么业,并且也不是和威毅伯有意别扭著闹法越战争时被排斥的旧意见。」
《漢語大詞典》:蹩扭
(1).意见不相投。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蹩扭=纠葛、意见不合、合不来。 天津 话。” 秦瘦鸥 《秋海棠》十二:“昨天晚上来了几个不相识的人,好像是跟 林生 有一些蹩扭,一打开门,便跟咱们争吵起来。”
(2).不顺心;不顺眼。 朱自清 《你我》:“‘它’或‘牠’用得也太洋味儿,真蹩扭,有些实在可用‘这个’‘那个’。” 田汉 《关汉卿》第五场:“刚才 叶和甫 在这儿泼了他几瓢冷水,您又那样说,他还有不蹩扭的?”
《國語辭典》:安之若素  拼音:ān zhī ruò sù
在反常或危困等情况下,仍安然处之,毫不在意。《官场现形记》第三八回:「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也作「甘之若素」。
《國語辭典》:拗口  拼音:ào kǒu
发音彆扭、不顺口。《红楼梦》第三五回:「我的名字本来是两个字,叫作金莺。姑娘嫌拗口,就单叫莺儿。」
《漢語大詞典》:拗格
生硬不顺口。 刘师培 文说·和声:“特语末韵词,有谱可凭;句内声病,涉笔易犯。故往往閲之斐然,而诵之拗格。”
《漢語大詞典》:拗别(拗彆)
亦作“拗别”。 闹别扭;不顺从。《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亲生的,正在乎知疼着热,纔是儿子。却如此拗彆搅炒,何如没有他倒乾浄。”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只是是这疯子手里的状,不先停当得他,万一拗彆起来,依着理断个平分,可不去了我一半家事?”《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都亏了对门 禹明吾 凡事过来照管,幸得 晁源 还不十分合他拗别。”《醒世姻缘传》第六一回:“如何偏是我的妻房,我又不敢拗别触了他的性子,胡做犯了他的条教。”
见“ 拗彆 ”。
《國語辭典》:拗彆  拼音:ào bie
執拗不順從。《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卻是這個人稟性古怪拗彆。」《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只是這瘋子手裡的狀,不先停當得他,萬一拗彆起來,依著理斷個平分,可不去了我一半家事?」
《国语辞典》:拗彆  拼音:ào bie
执拗不顺从。《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却是这个人禀性古怪拗彆。」《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只是这疯子手里的状,不先停当得他,万一拗彆起来,依著理断个平分,可不去了我一半家事?」
《國語辭典》:带水拖泥(帶水拖泥)  拼音:dài shuǐ tuō ní
形容做事不乾脆俐落,或说话、写文章不够简洁。参见「拖泥带水」条。《五灯会元。卷二○。西禅文琏禅师》:「一向恁么来,未免灰头土面,带水拖泥,唱九作十,指鹿为马。」
《國語辭典》:颠颠倒倒(顛顛倒倒)  拼音:diān diān dǎo dǎo
1.形容事情不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话说天下的事,惟有天意最深,天机最巧,人居世间,总被他颠颠倒倒,就是那空幻不实,境界偶然。」《隋唐演义》第四二回:「人的事体,颠颠倒倒,离离合合,总难逆料,然惟平素在情义两字上,信得真,用得力,随处皆可感化人。」
2.形容人言行没有条理,不可相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此老奴颠颠倒倒,是个愚懵之人,其梦何足凭准!」
《漢語大詞典》:打拗
反对,不顺从。《花城》1981年第5期:“大凡一切行动,都是听从老婆的主意,好歹少与老婆打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