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碍眼(礙眼)  拼音:ài yǎn
1.眼睛所见。唐。杜牧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诗:「譬如匠见木,碍眼皆不弃。」
2.不顺眼,有所妨碍。《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等他坐坐监,也就性急不得出来,省得许多碍眼。」《红楼梦》第八○回:「虽是香菱犹在,却亦如不在的一般,纵不能十分畅快,也就不觉的碍眼了。」
《漢語大詞典》:捩眼
(1).左右侧视;侧目而视。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四座各低面,不敢捩眼窥。” 清 黄遵宪 《纪事》诗:“路旁局外人,各各捩眼窥。”
(2).不顺眼。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二:“‘东风摇百草’,‘摇’字稍露峥嶸,便是句法为人所窥。‘朱华冒緑池’,‘冒’字更捩眼耳。”
《漢語大詞典》:蹩扭
(1).意见不相投。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蹩扭=纠葛、意见不合、合不来。 天津 话。” 秦瘦鸥 《秋海棠》十二:“昨天晚上来了几个不相识的人,好像是跟 林生 有一些蹩扭,一打开门,便跟咱们争吵起来。”
(2).不顺心;不顺眼。 朱自清 《你我》:“‘它’或‘牠’用得也太洋味儿,真蹩扭,有些实在可用‘这个’‘那个’。” 田汉 《关汉卿》第五场:“刚才 叶和甫 在这儿泼了他几瓢冷水,您又那样说,他还有不蹩扭的?”
《國語辭典》:刺眼  拼音:cì yǎn
1.触目。引申为光线或颜色令人眩目。唐。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诗之一:「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如:「夏天的阳光非常刺眼。」
2.惹人注目且使人觉得不顺眼。《文明小史》第四四回:「但是报上宗旨须得改变,非但一句犯上话不敢说,就是稍须刺眼的字也得斟酌斟酌了。」
《國語辭典》:触眼(觸眼)  拼音:chù yǎn
1.眼光所触及。元。吴莱夕乘月渡荆门闸〉诗:「初更渡荆门,触眼舟楫乱。」
2.惹人注目。《荡寇志》第三四回:「总为郭盛一案,提动天怒,所以我们这边十分触眼,转显得陈希真那边十分凑趣。」
《國語辭典》:刺目  拼音:cì mù
惹人注意或不顺眼。如:「新潮前卫的打扮令人觉得刺目。」
《國語辭典》:扎眼  拼音:zhā yǎn
1.刺眼。如:「拉上窗帘吧,阳光好扎眼。」
2.惹人注意。如:「你别穿这大红大绿的衣服,怪扎眼的。」
《漢語大詞典》:一脑门子官司(一腦門子官司)
方言。形容心情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 曹禺 《日出》第二幕:“这个家伙怎么一脑门子的官司?” 刘绍棠 《蒲柳人家》:“老头子阴沉着脸,哼哼哈哈,一脑门子官司。” 董一丁 《家庭交响曲》:“说实在的,平常我一走进这个拥挤而混乱不堪的单元,就一脑门子官司。”
《国语辞典》:看不过眼儿(看不过眼儿)  拼音:kàn bù guò yǎn ér
看不顺眼。如:「老张性情刚烈粗暴,看不过眼儿的事儿,便会破口大骂。」
分类:不顺眼
《国语辞典》:不对盘(不对盘)  拼音:bù duì pán
彼此看不顺眼。如:「因为双方不对盘,所以就吵了起来。」
《国语辞典》:不对眼(不对眼)  拼音:bù duì yǎn
1.异于正常。《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据我看,方才这个娘儿们太不对眼,还沾著有点子邪道。」也作「不对劲」、「不对账」。
2.看不上眼、不合心意。如:「看了这么多双鞋,总觉不对眼。」
3.看不顺眼。指感情不融洽。《红楼梦》第六○回:「我没叫他往前去,姑娘们也不认得他,倘有不对眼的人看见了,又是一番口舌。」
《国语辞典》:瞧不过(瞧不过)  拼音:qiáo bù guò
看不过、看不顺眼。如:「我实在瞧不过他的行为。」
分类:不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