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黄昏子
方言。指对业务半通不通的人。
《國語辭典》:佶屈聱牙  拼音:jí qū áo yá
佶屈,曲折不顺。聱牙,拗口。佶屈聱牙形容文句艰涩,读起来不顺口。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漢語大詞典》:诘曲聱牙(詰曲聱牙)
形容文句艰涩,不通顺畅达。 明 宋濂 《文原》:“予窃怪世之为文者,不为不多,骋新奇者,鉤摘隐伏,变更庸常,甚至不可句读,且曰:不詰曲聱牙非古文也。” 清 钱谦益 《江母金孺人墓志铭》:“ 文昭 之文,詰曲聱牙。” 清 魏源 《章教谕〈强恕斋书〉序》:“审其往来踪蹟,以察知 周 召 二公陈誥纳诲心事,於詰曲聱牙中而如闻其告语。”参见“ 佶屈聱牙 ”。
《國語辭典》:佶屈聱牙  拼音:jí qū áo yá
佶屈,曲折不顺。聱牙,拗口。佶屈聱牙形容文句艰涩,读起来不顺口。唐。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漢語大詞典》:晦闷(晦悶)
阴暗而不通风。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话卷二:“今大库之穴壁为窗,砖簷暗室,较史宬尤为晦闷,则为当日藏书之所。”
《漢語大詞典》:晦窒
晦涩不通。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毛诗〉读》:“所言皆狂悍迂曲,絶不可通……大端已谬,其文义又多故为晦窒,不足取也。”
分類:晦涩不通
《漢語大詞典》:哕咽(噦咽)
气窒塞不通。 唐 范摅 云溪友议·梦神姥:“ 卢 梦觉,召庙祝,令别置神母位……在家,忽遗忘之,噦咽而体中不快也。”
分類:窒塞不通
《國語辭典》:憋气(憋氣)  拼音:biē qì
1.呼吸受阻碍而不顺畅。如:「门窗关得紧紧的,真憋气。」
2.将气憋住,不使它呼出。如:「要学习游泳,得先学憋气。」
3.心中受委屈或有烦恼无法解决宣泄。《刘知远诸宫调。第二》:「自入舍做女婿,觑俺咱似儿戏。使著后,道东说西畅憋气。」
《國語辭典》:别扭(別扭)  拼音:bié niǔ
与人吵闹、斗气或意见不合。《孽海花》第二六回:「我说这句话,彷佛有意和陆大人别扭似的,其实不相干。」《孽海花》第三三回:「他的死抗日军,并不想建什么功,立什么业,并且也不是和威毅伯有意别扭著闹法越战争时被排斥的旧意见。」
《漢語大詞典》:鼻鼻齉齉
鼻塞不通,瓮声瓮气。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七章:“我听到你短不了一阵阵地咳嗽,说话也有点鼻鼻齉齉的,准是着风儿了。”
分類:鼻塞不通
《漢語大詞典》:半罐水
比喻半通不通而又自以为了不起的人。例如:碰上这个半罐水,只有把事情越做越糟。
《國語辭典》:半彪子  拼音:bàn biāo zi
不通事理、行事卤莽的人。如:「他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口骂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半彪子。」「今后你少理他,这人是半彪子,整天一点儿正行儿都没有。」也称为「半吊子」。
《國語辭典》:半吊子  拼音:bàn diào zi
1.不通事理,行事卤莽的人。如:「他是个半吊子!事情还没弄清楚就妄下断语,自作主张。」也称为「半彪子」。
2.比喻对事物一知半解。如:「越是专家,越不敢妄下断语;越是半吊子,反而越会口出狂言。」也称为「半瓶醋」。
《漢語大詞典》:吃生米
比喻粗野、不通情理。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五:“对别人,他一向毒狠,不讲情理。现在,他碰到个吃生米的,在无可如何之中,他反倒觉得怪有点意思。”
《漢語大詞典》:穷桎(窮桎)
犹穷塞。谓时运不通。庄子·山木:“飢渴寒暑,穷桎不行。” 成玄英 疏:“桎,塞也。夫命终穷塞,道德不行,此犹天地虚盈,四时转变,运动万物,发泄气候也。”
分類:时运不通
《漢語大詞典》:球扇形
又称“球分”、“球心角体”。一个扇形绕着一条不通过它的内部的直径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扇形的弧旋转所形成的球冠或球带称为球扇形的底,这个球冠或球带的高称为球扇形的高。设球扇形的高为h,球半径为r,则球扇形的体积为v=23πr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