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识大体(不識大體)  拼音:bù shì dà tǐ
大体,指重要的道理。不识大体指缺少远见,只计较细节,而无法掌握最重要的道理。《宋书。卷六八。武二王传。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旧唐书。卷五○。刑法志》:「臣以至愚,不识大体。」也作「不知大体」。
《國語辭典》:小行  拼音:xiǎo xíng
1.修道人自称的谦词。《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小行不会,俺师父善能治水。」元。杨讷《西游记》第一七出:「小行与娘娘驱兵将作朝臣,你饶了俺师父者。」
2.小跑步。《金瓶梅》第四三回:「虽是两疋东路来的马,鬃尾丑,不十分会行,论小行也罢了!」
《漢語大詞典》:庸琐(庸瑣)
(1).庸下不识大体。 宋 陈亮 《酌古论·桑维翰》:“ 张敬达 以庸琐之才,统兵以攻 石敬瑭 。”明史·奸臣传序:“ 马士英 庸琐鄙夫,饕残恣恶。”
(2).指庸下不识大体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始悟超逸之理,非庸琐所见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才远而任近,则英俊与庸琐比矣。”
《国语辞典》:不知事  拼音:bù zhī shì
不识大体、不懂理。《红楼梦》第六八回:「我是年轻不知事的人,一听见有人告诉了,把我吓昏了,不知方才怎样得罪了嫂子。」
《國語辭典》:小廉曲谨(小廉曲謹)  拼音:xiǎo lián qū jǐn
在小事上守分谨慎,拘泥小节,却未能注重大局。《宋史。卷四三二。儒林传二。王回传》:「回敦行孝友,质直平恕,造次必稽古人所为,而不为小廉曲谨以求名誉。」宋。朱熹 答或人书之十:「乡原是一种小廉曲谨、阿世徇俗之人。」
《国语辞典》:女儿意态(女儿意态)  拼音:nǚ ér yì tài
1.女孩儿娇柔细致的气质、模样。如:「那人虽然打扮像个男的,但总掩不了一股女儿意态。」
2.妇人之仁。不识大体的仁慈恩惠。如:「他那种女儿意态的行事作风,怎么成得了大事?」
《國語辭典》:妇人之仁(婦人之仁)  拼音:fù rén zhī rén
施小惠而不识大体。比喻姑息少决断。《汉书。卷三四。韩信传》:「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姁姁,人有病疾,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分類:不识大体
《漢語大詞典》:儿女子语(兒女子語)
妇孺之言。比喻不识大体的言论。宋史·宗泽传:“汝为人将,不能以死敌我,乃欲以儿女子语诱我乎?”
《國語辭典》:称薪而爨(稱薪而爨)  拼音:chēng xīn ér cuàn
秤刚够分量的柴薪煮饭。形容人斤斤计较,节俭吝啬。《淮南子。泰族》:「称薪而爨,数米而炊,可以治小,而未可治大也。」《幼学琼林。卷三。贫富类》:「韦庄数米而炊,称薪而爨,俭有可鄙。」也作「称柴而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