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理睬
漠然而视;傲慢地或目空一切地忽视。例如:这两位中国的发言人…不理睬他们曾认识过的记者们。
《國語辭典》:不理  拼音:bù lǐ
1.不理会。《红楼梦》第六○回:「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姚老夫子此时祗因三个高徒、一个儿子,都是未曾授室之人,只好装作不听见,不理他们。」
2.不懂、无法理解。《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3.不利。《孟子。尽心下》:「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
4.不处理。如:「不理正务。」
《國語辭典》:不采  拼音:bù cǎi
不理会。《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宇文绶赶上来叫:『孺人,我归了。』浑家不采,他又说两声,浑家又不采。」也作「不睬」。
《國語辭典》:不采(不採)  拼音:bù cǎi
1.不摘取。如:「在深山中不采不知名的水果吃,以免中毒。」
2.不理会。《北史。卷一四。后妃传下。齐后主皇后穆氏传》:「后既以陆为母,提婆为家,更不采轻霄。」
《漢語大詞典》:不揪不采(不揪不採)
不理睬。《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 金莲 道:‘贼囚根子,他不揪不採,也是你爹的婊子,许你駡他!’”
分類:不理睬
《國語辭典》:分崩  拼音:fēn bēng
1.分裂。《文选。钟会。檄蜀文》:「往昔汉祚衰微,率土分崩。」《文选。潘岳。西征赋》:「踰十叶以逮赧,邦分崩而为二。」
2.决裂、闹翻。《红楼梦》第七○回:「彩云因近日和贾环分崩,也染了无医之症。」
《漢語大詞典》:掉首
转过头。不理睬貌。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白琼仙》:“顾结褵十年,并无所出,常劝生纳妾,为嗣续计,生掉首弗顾也。”
《漢語大詞典》:妆聋做哑(妝聾做啞)
假装耳聋口哑,故意不理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却早禁住 隋何 ,迸住 陆贾 ,叉手躬身,妆聋做哑。” 明 李日华 《南西厢·乘夜踰垣》:“你看那 张生 不识羞的涎脸,叉定着手儿妆聋做哑。”参见“ 装聋作哑 ”。
《国语辞典》:不揪不睬  拼音:bù jiū bù cǎi
不理睬、不理会。如:「为人不可傲慢无礼,对人不揪不睬,将会失去朋友。」
《国语辞典》:拧脖子(拧脖子)  拼音:níng bó zi
把头转开。形容故意不理睬对方。如:「从上次吵架到现在,他们两个一见面就拧脖子。」
《漢語大詞典》:不偢人
亦作“ 不瞅人 ”。 不理睬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您不偢人,俺怎敢嗔他?”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他不瞅人,待怎生!”
分類:不理睬
《國語辭典》:不瞅不睬  拼音:bù chǒu bù cǎi
毫不理会。《儒林外史》第五四回:「陈木南看见他不瞅不睬,只得自己又踱了出来。」也作「不偢不睬」。
分類:不理睬
《漢語大詞典》:不来气(不來氣)
方言。不理睬,不表态。
《漢語大詞典》:不卖帐(不賣帳)
不给面子;不理睬;不服从。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九章:“﹝ 颜楷 ﹞满心要凭三寸不烂之舌,把这头犟牛说得俯首帖耳。并又仗恃自己是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的头衔,在 北京 时未尝无名, 赵尔丰 即使有什么成见,为了敷衍世谊,哪有不卖帐之理。”
《漢語大詞典》:爱答不理
(~的)像是理睬又不理睬,形容对人冷淡、怠慢:别人同她说话,她~的。也说爱理不理。
《國語辭典》:闹天宫(鬧天宮)  拼音:nào tiān gōng
戏曲剧目。隋唐故事戏。描写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因未被邀请参加王母的蟠桃宴,乃偷蟠桃、盗御酒,又入兜率宫盗食老君金丹,径回花果山。玉帝大怒,乃派遣李天王率十万神兵往擒孙悟空,却仍为孙悟空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