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拘  拼音:bù jū
1.不必拘守。如:「此次作文比赛,文白不拘。」晋。干宝 晋纪总论:「而世族贵戚之子弟,陵迈超越,不拘资次。」
2.不论、不管、无论。《金瓶梅》第四○回:「有钱老婆嘴光,无时孩子乱叫,不拘谁家衣裳,且交印铺睡觉。」《红楼梦》第四三回:「我想,往年不拘谁作生日,都是各自送各自的礼,这个也俗了,也觉很生分似的。」
《国语辞典》:疏宕不拘  拼音:shū dàng bù jū
意气洒脱,放荡不羁。《北史。卷三六。薛憕传》:「憕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疏宕不拘,时人未之奇也。」
《国语辞典》:老不拘礼(老不拘礼)  拼音:lǎo bù jū lǐ
年长者不必受礼节形式所限制。《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古人云:『老不拘礼,病不拘礼。』」
《国语辞典》:通脱不拘(通脱不拘)  拼音:tōng tuō bù jū
通达脱俗,不受世俗礼法之拘束。如:「他总是通脱不拘,不管世俗礼教。」
《国语辞典》:病不拘礼(病不拘礼)  拼音:bìng bù jū lǐ
卧病在床的人,不受礼节约束。如:「病不拘礼,你躺著休息,不用起来。」《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古人云:『老不拘礼,病不拘礼。』」
《漢語大詞典》:放浪不拘
见“ 放浪不羈 ”。
《國語辭典》:放浪不羁(放浪不羈)  拼音:fàng làng bù jī
行动随便,不受拘束。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一。李铁笛》:「李好吹铁笛,盖放浪不羁之士也。」也作「放荡不羁」。
《漢語大詞典》:放诞不拘(放誕不拘)
见“ 放荡不羈 ”。
《國語辭典》:放荡不羁(放蕩不羈)  拼音:fàng dàng bù jī
行动随便,不受约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羁。」《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绅筱庵既说明尸谏,他的为人,平时虽放荡不羁,然而看他前天那副忠义样子,决计不是说著玩玩的。」也作「放浪不羁」。
《國語辭典》:放纵不拘(放縱不拘)  拼音:fàng zòng bù jū
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为外物所束缚。《汉书。卷九二。游侠传。陈遵传》:「竦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也作「放诞不拘」。
分類:放纵不拘
《國語辭典》:放纵不羁(放縱不羈)  拼音:fàng zòng bù jī
行为放纵,不受约束。《晋书。卷九三。外戚传。王濛传》:「濛少时放纵不羁,不为乡曲所齿。」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飞云渡》:「有一少年子,放纵不羁。」也作「放诞不羁」。
《漢語大詞典》:不拘细节(不拘細節)
不拘小节。旧唐书·文苑传中·元万顷:“ 万顷 属文敏速,然性疏旷,不拘细节,无儒者之风。”
分類:不拘小节
《國語辭典》:不拘细行(不拘細行)  拼音:bù jū xì xìng
不被生活上的细节所拘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有一个河朔李生,从年少时,膂力过人,恃气好侠,不拘细行。」也作「不拘小节」。
分類:不拘小节
《國語辭典》:不拘小节(不拘小節)  拼音:bù jū xiǎo jié
不被生活上的细节所拘束。《隋书。卷四八。杨素传》:「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有一个人姓蒋名霆,表字震卿。本是儒家子弟,生来心性倜傥佻㒓,顽耍戏浪,不拘小节。」也作「不拘细行」、「不守细行」、「不守小节」。
《漢語大詞典》:不拘形迹
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茅盾 《子夜》四:“ 曾沧海 回头一看,认得是土贩 李四 ;在某一点上,他和这 李四 是不拘形迹的密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随后他知道了 方岳宗 确实没有钱,他的弟弟 方岳贡 做官有清廉之名,就赶快把他释放,表示歉意,并且同他做了朋友,时常约他吃酒,不拘形迹地畅谈。”
《國語辭典》:不拘一格  拼音:bù jū yī gé
不局限于某一种形式或标准。《镜花缘》第六八回:「妹子要画个长安送别图,大家或赠诗赠赋,不拘一格,姐姐可肯留点笔墨传到数万里外?」
《漢語大詞典》:跌荡不拘(跌蕩不拘)
见“ 跌荡不羈 ”。
《國語辭典》:跌荡不羁(跌蕩不羈)  拼音:dié dàng bù jī
放纵心志、不受拘束。《宣和书谱。卷六。正书四。宋。石延年》:「遂入馆,跌荡不羁,剧饮尚气节,视天下无复难事,不为小廉曲谨以投苟合。」
《漢語大詞典》:任达不拘(任達不拘)
任性放纵,不拘礼法。晋书·阮咸传:“ 咸 任达不拘,与叔父 籍 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