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更
(1). 秦 爵名。左传·成公十三年:“﹝ 晋 ﹞获 秦 成差 及不更 女父 。” 杜预 注:“不更, 秦 爵。”《商君书·境内》:“公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 颜师古 注:“言不豫更卒之事也。”
(2).不改变。《商君书·垦令》:“迂者不饰,代者不更,则官属少而民不劳。”
(3).不经,未曾经过。《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今之赋颂,古诗之流。不更 孔公 ,风雅无别耳。” 吕延济 注:“更,经也。 脩 言今 植 之赋颂乃与古诗相类,虽不经 孔子 删定,与《诗》之风雅无异焉。”《宋书·周郎传》:“宫庙遭不更之酷, 江 服被未有之痛,千里连死,万井共泣。”
(4).不懂。新唐书·吴凑传:“府中易 凑 贵戚子,不更簿领,每有疑狱,时其将出,则遮 凑 取决,幸苍卒得容欺。” 宋 王安石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愚不更事物之变,备官节下,以身得察於左右。”
《漢語大詞典》:无识(無識)
不懂;无知。孙子·九地:“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 张预 注:“使人不可知也。”荀子·法行:“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 杨倞 注:“无识者,不知天命也。”法苑珠林卷一一二引沙弥尼戒经:“心闭意塞,世世愚痴,不值大道,其心无识。”
没有标记。识,通“ 誌 ”。《楚辞·刘向〈九叹·远逝〉》:“路曼曼其无端兮,周容容而无识。” 洪兴祖 补注:“识,音志。”
《漢語大詞典》:不解
不懈怠。《诗·大雅·假乐》:“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國語辭典》:未了  拼音:wèi liǎo
1.没结束。如:「这件纠纷缠讼至今未了,真烦死人。」《儒林外史》第一回:「话犹未了,忽然起一阵怪风,刮的树木都飕飕的响。」《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宫保只有派白太尊覆审的话,并没有叫阁下回省的示谕,此案未了,断不能走。」
2.无穷尽。唐。杜甫〈望岳〉诗:「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
《國語辭典》:外行  拼音:wài háng
对某事无经验或不懂。《儒林外史》第三○回:「杜慎卿道:『苇兄,你这话更外行了。』」《文明小史》第四九回:「谁知劳航芥坐马车却是个老手,坐轿子乃是外行,他不晓得坐轿子是要倒退进去的。」也作「不在行」。
《漢語大詞典》:昧道
不懂得道理。 宋 王安石 《谢林肇长官启》:“学焉昧道,仕则旷官。”
《国语辞典》:不知情  拼音:bù zhī qíng
1.不知道事件的内情。如:「这件事我一点都不知情。」
2.不懂得报答应该感谢的情义。如:「我帮他这么大的忙,他居然不知情。」
《國語辭典》:老外  拼音:lǎo wài
1.外国人。如:「这个老外对中国面食,倒是挺喜欢的。」
2.外行,生手。《负曝闲谈》第一二回:「殷必佑虽是老外,然而听见那些同窗讲过什么规矩。」
3.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角色。专门扮演老年男子,一般戴白满须,故称为「老外」。也称为「外」。
《漢語大詞典》:昧礼(昧禮)
不懂礼节。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礼部·考察官议礼不纳:“倘於圣母謁庙之条,大书礼臣昧礼违詔之失,而繫臣名於下,则臣之心白矣。”
分類:不懂礼节
《国语辞典》:不知事  拼音:bù zhī shì
不识大体、不懂理。《红楼梦》第六八回:「我是年轻不知事的人,一听见有人告诉了,把我吓昏了,不知方才怎样得罪了嫂子。」
《漢語大詞典》:闇人
(1).谓暗于人事,不懂人情世故。文选·嵇康〈幽愤诗〉:“曰余不敏,好善闇人。” 吕向 注:“常好善道而闇於人事。”
(2).昏聩糊涂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见成事而疑惑,动失计而多悔者,闇人也。”
《国语辞典》:不知趣  拼音:bù zhī qù
不懂得情趣。清。李渔《怜香伴》第二出:「我和你休做不知趣的人儿,把他好梦迟。」
《漢語大詞典》:遗知(遺知)
未学不懂的知识。 清 陈确 《大学辨》:“天下之理无穷,一人之心有限,而傲然自信,以为吾无遗知焉者,则必天下之大妄人矣。”
分類:不懂知识
《国语辞典》:蛮牛(蛮牛)  拼音:mán niú
讥称粗暴不懂礼仪的人。如:「像你这种满嘴脏话、动作粗鲁的蛮牛,是不受他人欢迎的。」
《國語辭典》:无所不知(無所不知)  拼音:wú suǒ bù zhī
任何事都知晓。《抱朴子。内篇。袪惑》:「凡人见其小验,便呼为神,人谓之必无所不知。」宋。苏轼《应诏集。中庸论上》:「知之者为主,是故虽无所不知,而有所不能行。」也作「无所不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