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庄(不莊)
(1).不恭敬。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居处不庄,非孝也。” 王聘珍 解诂:“庄,恭也。” 明 方孝孺 《赠林士恭序》:“居处不可以不庄,惧其或慢以辱亲也。”
(2).旧时书信结尾处的谦词,犹言不恭。 明 张煌言 《答唐枚臣书》:“不备不庄,统希鉴正。” 清 熊文举 《与纪伯紫书》:“谢教不庄,仰惟原宥。”
《国语辞典》:不重  拼音:bù zhòng
1.不是很重,不算重。如:「以他的身高,这样的体重并不重。」
2.不庄重。《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3.不珍惜、不看重。《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聂政》:「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
《國語辭典》:蹀躞  拼音:dié xiè
1.小步行走的样子。唐。温庭筠 锦鞋赋:「凌波微步瞥陈王,既蹀躞而容与。花尘香迹逢石氏,倏窈窕而呈姿。」也作「叠燮」。
2.往来频繁的样子。《乐府诗集。卷四七。清商曲辞四。吴声歌曲四。娇女诗二首之二》:「蹀躞越桥上,河水东西流。」
3.繁多的样子。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我则见绣屏开花枝蹀躞,绮窗闲花影重叠。」
4.轻薄无行的言语。《聊斋志异。卷四。胡世相公》:「若个蹀躞语,不宜贵人出得!何便言狐子?恐吾家花姐不欢。」
5.衣带上的饰物。宋。陆游 军中杂歌诗八首之四:「名王金冠玉蹀躞,面缚纛下声呱呱。」《辽史。卷一○五。二国外记传。西夏传》:「金涂银带,佩蹀躞、解锥、短刀、弓矢。」
《國語辭典》:失色  拼音:shī sè
1.对人的表情、态度不庄重。《礼记。表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失去原本的容色。形容神色因惊惶改变。《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听了,面孔失色,做声不得。」也作「失容」。
《國語辭典》:失足  拼音:shī zú
1.举止不庄重。《礼记。表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走路不小心而摔倒。《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九。误掇恶名》:「杨篆员外,乾符中佐永宁刘丞相淮南幕,因游江失足坠水。」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碧碧》:「少年遑遽,极力挤之,孙猝不及防,失足坠岩下。」也作「失脚」。
3.因不慎而堕落、失节或误入歧途。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三出:「少逢漂泊,偶尔失足于风尘。」《花月痕》第二五回:「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國語辭典》:寒贱(寒賤)  拼音:hán jiàn
贫寒而出身卑微。《晋书。卷七一。熊远传》:「今朝廷法吏多出于寒贱,是以章书日奏而不足以惩物。」《南史。卷四九。庾杲之传》:「而州人范兴话以寒贱仕叨九流,选为州主簿。」
《漢語大詞典》:轻儇(輕儇)
(1).轻佻;不庄重。 宋 司马光 《起请科场札子》:“容止轻儇,言行丑恶。” 明 宋濂 《大明故贤善大夫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章公神道碑铭》:“及成童,嶷然庄重,不习乡井轻儇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幸而叛军皆轻儇学生,毫无远略。”
(2).轻快,矫健。 清 洪升 《长生殿·合围》:“听罢了令,疾翻身跃登锦鞍,侧着帽,摆手轻儇。”
《國語辭典》:幡幡  拼音:fān fān
1.往来的样子。《诗经。小雅。巷伯》:「捷捷幡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迁。」也作「翩翩」。
2.失去威仪的样子。《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
3.树叶翻动的样子。《诗经。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國語辭典》:轻佻(輕佻)  拼音:qīng tiāo
举止不庄重。《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宋齐丘不欲唐主割地,谓李德明轻佻,言多失实。」《三国演义》第四回:「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也作「轻窕」、「轻脱」。
《漢語大詞典》:亵慢(褻慢)
轻慢,不庄重。北齐书·封子绘传:“ 子绣 在 渤海 , 定远 过之,对妻及诸女讌集,言戏微有褻慢, 子绣 大怒,鸣鼓集众将攻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生取古鼎,令添香,置诸笔几之上,谓 红娘 曰:‘往日以褻慢而见责,今日敢无礼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木瓜诗解:“某於《木瓜》诗反復讽咏,但见其有忠厚之意,而不见其有褻慢之情。”
《漢語大詞典》:荡薄(蕩薄)
(1).激荡。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杳冥云雾,荡薄丘陵。” 唐 韩愈 《海水》诗:“海水非不广, 邓林 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2).浇薄;不庄重。《梁书·元帝纪》:“岂不以侵阳荡薄,源之者乱阶;定龕艰难,成之者忠义。”
《漢語大詞典》:亵狎(褻狎)
(1).亲近宠幸。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季末闇主,不知损益,斥远君子,引近小人,忠良疏远,便辟褻狎。”新唐书·刘蕡传:“塞阴邪之路,屏褻狎之臣。”
(2).轻慢,不庄重。北史·韩麒麟传:“宜令武官习弓矢,文官讽书传,无令缮其蒲博之具,以成褻狎之容。” 唐 韩愈 《南山诗》:“虽亲不褻狎,虽远不悖谬。”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端本堂:“太子授业毕,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读书之所,先生长者在前,汝辈安敢褻狎如此。’”
《漢語大詞典》:儳焉
(1).轻贱貌;不庄重貌。礼记·表记:“子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郑玄 注:“儳焉,可轻贱之貌也。” 宋 孔平仲 《诗赠王从善》:“我本世畸人,儳焉顽似鄙。”
(2).引申为放纵恣肆貌。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邻交》:“然 日本 相侵之志危矣迫矣,儳焉不可终日矣。”
(3).不安宁貌。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欲事干謁,则患不能小书,困於投刺;欲学为佞,则患言訥词直,卒事不成,徒使其躬儳焉而不终日。”
(4).轻率,不慎重。广韵·去陷:“儳,轻言。”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谈者不深惟其利病,而儳焉以除旧布新为号,岂其智有未喻?亦騖名而不求实之过哉!”
《漢語大詞典》:媟狎
(1).狎昵;不庄重。宋书·少帝纪:“日夜媟狎,羣小嫚戏。”新唐书·武平一传:“比大饗羣臣,不容以娼优媟狎亏污邦典。”
(2).淫狎。 宋 洪迈 《夷坚支志景·孙判官》:“恃色力盛壮,与娼女媟狎无期度。讫丧其躯,年才六十餘。”
《漢語大詞典》:轻末(輕末)
不庄重。《隋书·礼仪志二》:“今公卿贵臣,亲执盛礼,而令微吏牵牲,颇为轻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