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悬旆(懸旆)
亦作“ 悬斾 ”。
(1).悬挂旌旗。 南朝 梁 沈约 《为安陆王谢荆州章》:“悬斾出关,徒违絳闕。”
(2).比喻心神不安。《隋书·文学传·孙万寿》:“迴轮常自转,悬斾不堪摇。” 唐 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诗:“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1).悬挂旌旗。 南朝 梁 沈约 《为安陆王谢荆州章》:“悬斾出关,徒违絳闕。”
(2).比喻心神不安。《隋书·文学传·孙万寿》:“迴轮常自转,悬斾不堪摇。” 唐 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诗:“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漢語大詞典》:儳焉
(1).轻贱貌;不庄重貌。《礼记·表记》:“子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郑玄 注:“儳焉,可轻贱之貌也。” 宋 孔平仲 《诗赠王从善》:“我本世畸人,儳焉顽似鄙。”
(2).引申为放纵恣肆貌。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邻交》:“然 日本 相侵之志危矣迫矣,儳焉不可终日矣。”
(3).不安宁貌。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欲事干謁,则患不能小书,困於投刺;欲学为佞,则患言訥词直,卒事不成,徒使其躬儳焉而不终日。”
(4).轻率,不慎重。《广韵·去陷》:“儳,轻言。”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谈者不深惟其利病,而儳焉以除旧布新为号,岂其智有未喻?亦騖名而不求实之过哉!”
(2).引申为放纵恣肆貌。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邻交》:“然 日本 相侵之志危矣迫矣,儳焉不可终日矣。”
(3).不安宁貌。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欲事干謁,则患不能小书,困於投刺;欲学为佞,则患言訥词直,卒事不成,徒使其躬儳焉而不终日。”
(4).轻率,不慎重。《广韵·去陷》:“儳,轻言。”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谈者不深惟其利病,而儳焉以除旧布新为号,岂其智有未喻?亦騖名而不求实之过哉!”
《漢語大詞典》:局蹙(跼蹙)
形容见识、气量以及文章意境等狭隘。《朱子语类》卷十八:“説得来局蹙,不恁地宽舒。”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 愈 固弗习二氏之书,尤未闻君子之道,故执词发难,局蹙不寧。”
跼蹙:亦作“ 跼踧 ”。亦作“ 跼蹴 ”。 1.徘徊不前貌。 宋 贺铸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老步失腾驤,短辕甘跼蹙。” 金 赵秉文 《和渊明〈饮酒〉》:“騏驥驾盐车,跼蹙困中途。” 元 耶律楚材 《过阴山再用前韵和人》:“倚云天险不易过,驌驦跼蹙追风蹄。”
(2).不安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皮日休》:“ 巢 ( 黄巢 )惜其才,授以翰林学士。 日休 惶恐,跼踧欲死,未能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 跼踧不自安,而女殊坦坦。”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 琴仙 闻言,梨花白面,陡泛红霞,不胜跼踧之状。”《隋唐演义》第三六回:“若是 宝儿 心下有私,未免要惊慌,或是面红,或是跼蹴。”
跼蹙:亦作“ 跼踧 ”。亦作“ 跼蹴 ”。 1.徘徊不前貌。 宋 贺铸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老步失腾驤,短辕甘跼蹙。” 金 赵秉文 《和渊明〈饮酒〉》:“騏驥驾盐车,跼蹙困中途。” 元 耶律楚材 《过阴山再用前韵和人》:“倚云天险不易过,驌驦跼蹙追风蹄。”
(2).不安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皮日休》:“ 巢 ( 黄巢 )惜其才,授以翰林学士。 日休 惶恐,跼踧欲死,未能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 跼踧不自安,而女殊坦坦。”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 琴仙 闻言,梨花白面,陡泛红霞,不胜跼踧之状。”《隋唐演义》第三六回:“若是 宝儿 心下有私,未免要惊慌,或是面红,或是跼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