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1,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玉床
翻腾
心猿
蹙蹙
仄席
动荡
啾唧
不靖
促促
旁皇
徊徨
愧荷
危行
内忧
危险
《漢語大詞典》:玉床(玉牀)
(1).玉制或饰玉的床。尸子卷下:“ 桀 为璇室瑶臺,象廊玉牀。”《淮南子·本经训》:“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廓、玉牀。” 高诱 注:“以玉为牀。”《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之十五》:“珍簟鏤玉牀,繾綣任怀适。” 元 岑安卿 《题太真春睡图》诗:“玉牀腻滑芙蓉展,水沉烟裊金屏暖。”
(2).指天床星。古代以为此星主帝位。星倾则天子不安,失位。见《星经》卷上。晋书·后妃传序:“若乃作配皇极,齐体紫宸,象玉牀之连后星,喻金波之合 羲 璧。”新唐书·忠义传上·夏侯端:“玉牀摇,帝座不安。 晋 得岁,真人将兴,安天下之乱者,其在公乎!”
(3).指朱砂矿床。 宋 苏轼 《观张师正所蓄辰砂》诗:“漫説玉牀收箭鏃,何曾金鼎识刀圭。” 宋 陆游 《玉京行》:“絳陵朱儿朝吐光,森然箭鏃攒玉牀。”
《國語辭典》:翻腾(翻騰)  拼音:fān téng
1.上下滚翻,翻动。如:「许多问题在他脑中翻腾,使他澈夜未眠。」
2.翻乱原来的顺序。比喻旧事重提。《红楼梦》第五五回:「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子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
3.辗转反侧。形容睡不著觉。《红楼梦》第四八回:「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
4.变化翻新,推陈出新。宋。魏了翁贺新郎。旧日重阳日〉词:「造物翻腾新机杼,不踏诗人陈迹。」元。张养浩〈一枝花。用尽我套。梁州曲〉:「恨不的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也作「番腾」。
《漢語大詞典》:心猿
佛教语。喻攀缘外境、浮躁不安之心有如猿猴。语本《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 唐 罗隐 《灵山寺》诗:“欲依师问道,何处繫心猿?”《水浒传》第一○一回:“芳芬绰约蕙兰儔,香飘雅丽芙蓉袖,两下里心猿都被月引花钩。” 清 李渔 《慎鸾交·情访》:“避色偏来窈窕,防身怕不坚牢,眼掛罘罳眉上锁,不许心猿往外跳。”参见“ 心猿意马 ”。
《國語辭典》:心猿意马(心猿意馬)  拼音:xīn yuán yì mǎ
佛教以猿马性喜外驰来形容众生的心,不能安住,喜攀缘外境。《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维摩诘经讲经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后用来形容心意不定,不能自持。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栓,将繁华不挂眼。」《警世通言。卷二。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那婆娘心猿意马,按捺不住。」也作「意马心猿」。
《漢語大詞典》:蹙蹙
(1).局缩不舒展。《诗·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郑玄 笺:“蹙蹙,缩小之貌。我视四方土地日见侵削於夷狄,蹙蹙然虽欲驰骋无所之也。”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文咏词调,有古时人气候,不肯学蹙蹙近一题者。”
(2).忧惧不安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壶史:“秀才虽诺之,每呼指,色上面,蹙蹙不安。” 金 王若虚 《保义副尉赵公墓志》:“治生尤勤俭……日夕蹙蹙,恒若不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女虽不惧,然蹙蹙不快。”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一章:“堂中唯餘工役辈集厨下,蹙蹙不安,知有非常之祸。”
(3).急促。 宋 王令 《赠李定资深》诗之四:“湍激日蹙蹙,风稜势漫漫。”
(4).皱缩貌。 宋 陆游 《西村》诗:“蹙蹙水纹生细縠,蜿蜿沙路卧修蛇。” 康有为 《六哀诗》之四:“平生忧国意,慨叹眉蹙蹙。”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八章:“他微微蹙蹙眉头笑道:‘ 马克思 先生的大弟子,您又在研究什么问题哪?’”
《漢語大詞典》:仄席
(1).不正坐。谓侧坐以待贤良。古时形容帝王礼贤下士。汉书·陈汤传:“ 汤 曰:‘臣闻 楚 有 子玉 得臣 , 文公 为之仄席而坐。’” 唐 罗隐 《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诗:“天子爱才虽仄席,诸生多病又沾襟。”
(2).不正坐。谓坐不安稳。古时形容帝王勤政。 宋 陈亮 《四弊策》:“圣天子宵旰仄席,忧勤於上,夫亦何忍为此!”
《國語辭典》:动荡(動蕩)  拼音:dòng dàng
不安定、不平静。如:「局势动荡」。
《國語辭典》:动荡(動盪)  拼音:dòng dàng
晃动、不稳定。如:「目前时局动荡,到处人心惶惶。」
《國語辭典》:啾唧  拼音:jiū jí
1.拟声词。形容细碎烦杂的声音。《北史。卷二四。王宪传》:「大鹏始欲举,燕雀何啾唧!」
2.嘀嘀咕咕,多指烦躁不安。《聊斋志异。卷五。阳武侯》:「大哥啾唧,得无以遣戍无人耶?」
3.小疾、微恙。《英烈传》第五回:「倘或道念不坚,圣躬有些啾唧,也是我们保护不周。」
《國語辭典》:不靖  拼音:bù jìng
不安定、不平静。《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有大难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靖。」唐。陆贽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若不靖于本,而务救于末,则救之所为,乃祸之所起也。」
《國語辭典》:促促  拼音:cù cù
1.短暂、匆促的样子。晋。陆机豫章行〉:「促促薄暮景,亹亹鲜克禁。」
2.忙碌困迫的样子。唐。李益 效古促促曲为河上思妇作诗:「促促何促促,黄河九回曲。嫁与棹船郎,空床将影宿。」宋。徐照促促词:「促促复促促,东家欢欲歌,西家悲欲哭。」
《國語辭典》:旁皇  拼音:páng huáng
徘徊不前。也作「彷徨」。
分類:内心不安
《國語辭典》:徊徨  拼音:huái huáng
徘徊。南朝梁。武帝〈孝思赋〉:「晨孤立而萦结,夕独处而徊徨。」宋。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词:「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
《漢語大詞典》:愧荷
犹感荷。谓受惠承情而感愧不安。 唐 裴铏 《传奇·孙恪》:“﹝女﹞指青衣谓 恪 曰:‘少有所须,但告此辈。’ 恪 愧荷而已。” 宋 苏轼 《答孙志康书》:“故因循至今,遂辱专使,手书累幅,愧荷深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龙君执爵而向客曰:‘寡人所怜女,未有良匹,愿累先生,先生倘有意乎?’生离席愧荷,唯唯而已。”
《國語辭典》:危行  拼音:wéi xìng
正直的品行。《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國語辭典》:内忧(內憂)  拼音:nèi yōu
1.内部的忧患。多指国家内部不安定。《国语。晋语六》:「且唯圣人能无外患,又无内忧。」《史记。卷五。秦本纪》:「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也作「内患」。
2.母丧。唐。张说〈故洛阳尉赠朝散大夫马府君碑〉:「入太学,举明经,补巴西尉,内忧去职。」也作「内艰」。
《國語辭典》:危险(危險)  拼音:wéi xiǎn
不安全。《醒世恒言。卷二四。隋炀帝逸游召谴》:「欲泛孟津,又虑危险。」《老残游记》第一回:「你瞧,那边一只帆船在那洪波巨浪之中,好不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