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默祷(默禱)  拼音:mò dǎo
不出声音,在心中祷告。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小娥)晨昏随著净悟做功课,稽首佛前,心里就默祷祈求报应。」
《漢語大詞典》:寂默
(1).静默不语;不出声音。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韩愈 《遣兴联句》:“独居久寂默,相顾聊慨慷。” 宋 叶适 《赵孺人墓铭》:“是年八九月,﹝ 赵孺人 ﹞有上气疾,医每煑药,輒静定寂默,药不果进。”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守陴静坐, 徐城 莫测;鷄犬无声, 顺昌 逐北。巷断夜行,刁斗寂默。譁则易惊,静无不克。”
(2).安静,清静。 唐 元稹 《解秋》诗之五:“夜闲心寂默,涧庭无垢氛。”
《漢語大詞典》:隐默(隱默)
(1).安静恬退。南史·沈约传:“ 仪 淳深隐默,守道不移,风操贞整,不妄交纳。” 明 归有光 《潘用中墓志铭》:“君为人温良隐默,外内皆称为诚长者。”
(2).指安静恬退之士。 唐 张籍 《奉和舍人叔直省时思琴》:“达人掌枢近,常与隐默同。”
(3).沉默不出;缄默不言。 宋 范仲淹 《奏为荐胡瑗李觏充学官》:“臣闻臣之至忠莫先於举士,君之盛德莫大於求贤,泰通之朝,岂敢隐默!”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设有以此论为 朱子 述者,当必乐闻其説,亟为改正,无所用其隐默也。”
《國語辭典》:隐身(隱身)  拼音:yǐn shēn
隐匿形体。如:「他隐身在茂密的草丛里,以躲避敌军的追捕。」
《國語辭典》:默诵(默誦)  拼音:mò sòng
口不出声,在心中背诵。宋。苏轼 次韵孔毅父集古人句见赠诗五首之四:「不如默诵千万首,左抽右取谈笑足。」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手钞默诵,鸡鸣不已。」
《漢語大詞典》:沈默
亦作“ 沉嘿 ”。亦作“沉默”。
1.犹沉静。深沉闲静。三国志·蜀志·杜微周群等传论:“ 杜琼 沉默慎密,诸生之纯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若夫 屈 贾 之忠贞, 邹 枚 之机觉, 黄香 之淳孝, 徐干 之沉默,岂曰文士,必其玷歟!”新唐书·裴行俭传:“ 炯 颇沉嘿,可致令长,餘皆不得其死。” 冰心 《斯人独憔悴》:“ 颖铭 是一个沉默的人,也不显出失意的样子,每天临几张字帖,读几遍 唐 诗。”
2.不说话;不出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升沉后进:“二公沉默良久,曰:‘可於客户坊税一庙院。’”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他沉默地缓辔前进,考虑着明天的作战问题。”
3.沉寂;寂静。 刘半农 《铁匠》诗:“叮当!叮当!清脆的打铁声,激动夜间沉默的空气。”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他们,不悲叹也不流泪,不呐喊也不说话。山沟里充满着沉默和严肃。”
《國語辭典》:沉默  拼音:chén mò
1.不说话、不出声。唐。王定保《唐摭言。卷七。升沉后进》:「二公沉默良久,曰:『可于客户坊税一庙院。』」
2.深沉閒静。《宋史。卷二八二。王旦传》:「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红楼梦》第三回:「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國語辭典》:默念  拼音:mò niàn
1.默默考虑,暗中念著。如:「开奖时,许多人在心中默念自己的号码,希望能幸运中奖。」《醒世姻缘传》第七五回:「拿著骰子举了一举,口里默念了几句,递与狄希陈说道:『你要再掷一对四红,我可叫你打了罢。』」
2.不出声地读或背。如:「默念课文」、「站在碑前,默念碑文。」
《國語辭典》:默念(默唸)  拼音:mò niàn
1.不出声暗念。如:「看他嘴巴嚅动,不知默念些什么。」
2.背诵。如:「这篇稿子,我必须在今晚默念起来,否则就来不及了。」
《漢語大詞典》:敢保
有把握不出错;管保。例如:要是这事让你摊上,敢保不会心安理得。
《漢語大詞典》:坐夏
佛教语。僧人于夏季三个月中安居不出,坐禅静修,称坐夏。其时正当雨季,亦称“ 坐雨安居 ”。具体日期因地而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印度 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或前三月,或后三月。前三月当此从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后三月当此从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前代译经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腊。” 唐 白居易 《行香归》诗:“出作行香客,归如坐夏僧。” 唐 项斯 《坐夏僧》诗:“坐夏日偏长,知师在律堂。”
《國語辭典》:沉默  拼音:chén mò
1.不说话、不出声。唐。王定保《唐摭言。卷七。升沉后进》:「二公沉默良久,曰:『可于客户坊税一庙院。』」
2.深沉閒静。《宋史。卷二八二。王旦传》:「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红楼梦》第三回:「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漢語大詞典》:画肉(畫肉)
指画名马仅画出马的肥大的形体而显不出其神骏之气。详“ 画骨 ”。
《漢語大詞典》:画骨(畫骨)
指画出名马的神骏的风神。语出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弟子 韩干 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 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驊騮气凋丧。” 宋 苏轼 《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龙眠 胸中有千駟,不独画肉兼画骨。”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咏好头赤图〉》:“ 李侯 画骨亦画肉,笔下马生如破竹。”
《漢語大詞典》:出阃(出閫)
(1).礼记·曲礼上:“外言不入於梱,内言不出於梱。” 郑玄 注:“外言内言,男女之职也。不出入者,不以相问也。”原谓男职官政,女职织纴,各有司事,不得互相干预。后以“出閫”指后宫越职参预官政。后汉书·皇后纪序:“ 明帝 聿遵先旨,宫教颇修,登建嬪后,必先令德,内无出閫之言,权无私溺之授,可谓矫其敝矣。”
(2).犹出门。《韩诗外传》卷五:“天子居广厦之下,帷帐之内,旃茵之上,被躧舄,视不出閫,莽然而知天下者,以其贤左右也。”不出阃,谓不出宫门之外。
《國語辭典》:借喻  拼音:jiè yù
1.以其他事物为譬以晓谕他人。唐。元结 说楚何惑王赋:「昔臣何惑王用阍嬖之谋,肆极荒淫,更经年岁,凿险填深,转馈通千里,万金五译。臣妾借喻其心,然后云获。」
2.一种比喻方式。运用时,不出现被喻事物的名称及「如」、「像」等比喻语词,而直接借用作为比喻的事物来代表被喻事物。如《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以「燕雀」借喻碌碌无为的庸人,以「鸿鹄」借喻志向远大的壮士。
《國語辭典》:禁声(禁聲)  拼音:jìn shēng
放低声音。《金瓶梅》第一三回:「怪小油嘴儿,禁声些!实不瞒你,他如此这般问了你两个的年纪。」
分類:不出出声
《漢語大詞典》:掩笑
掩口而笑;要笑而忍住不出声。 唐 顾况 《梁广画花歌》:“手把 梁生 画花看,凝嚬掩笑心相许。” 唐 叶季良 《省试吴宫教美人战》诗:“掩笑分旗下,含羞入队中。”《杨家将演义》第二一回:“众僧掩笑而散。”
分類:不出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