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69
典故
1
词典
3
分类词汇
65
共69,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1
2
3
4
5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操存
自晦
用晦
避免
埋照
忍耐
扣马
辟咡
维系
忍爱
水耕
藏光
九两
潜晦
晦养
《漢語大詞典》:
操存
(1).执持心志,不使丧失。语出
《
孟子·告子上
》
:“ 孔子 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朱子全书》
卷三:“为学之要,只在着实操存,密切体认自己身心上理会。” 宋
李光
《赠赵璚夫》
诗:“操存有约要真见,记问夸多只謏闻。” 明
叶子奇
《
草木子·原道
》
:“丹经言鼎鑪是安身立命也,採药是收敛精神也,火候是操存之意也,沐浴是日新之功也,抽添是勤怠之节也。”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
:“先生平昔涉歷艰险,操存有素,故祸福不足以动心。”
(2).指操守、心志。 明
徐阶
《送司封仲芳杨子赴留都》
诗:“愿言励操存,千里同襟期。”
分類:
执持
操守
持心
心志
不使
丧失
《漢語大詞典》:
自晦
自隐才能,不使声名彰著。
《
旧唐书·韩滉传
》
:“﹝ 滉 ﹞尤工书,兼善丹青,以绘事非急务,自晦其能,未尝传之。”
《
新唐书·辅公祏传
》
:“ 公祏 内怏怏不平,乃与故人 左游仙 伪学辟穀以自晦。” 清 昭槤
《
啸亭续录·稗事数则
》
:“ 张文和 公晚年,颇以谦抑自晦。”
分類:
自隐
才能
不使
声名
彰著
《漢語大詞典》:
用晦
(1).谓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易·明夷
》
:“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王弼 注:“藏明於内,乃得明也;显明於外,巧所辟也。”
《旧唐书·卢钧传》
:“ 河东军 节度使 卢钧 ,长才博达,敏识宏深。蔼山河之灵,抱瑚璉之器。多能不燿,用晦而彰。” 宋
曾巩
《王容季君墓志铭》
:“学足以求其内,辞足以达其外,守之用刚,养之用晦。”
(2).指文意含蓄,耐人寻味。 唐
刘知几
《
史通·叙事
》
:“晦也者,省字约文,事溢於句外……夫能略小存大,举重明轻,一言而巨细咸该,片语而洪纤靡漏,此皆用晦之道也。” 浦起龙 通释:“晦之云者,意到而笔不到也。”
分類:
隐藏
文意
才能
含蓄
不使
耐人寻味
外露
王弼
《國語辭典》:
避免
拼音:
bì miǎn
设法不使发生。如:「注意安全措施,避免发生危险。」
分類:
避免
设法
辞让
不使
职位
情形
防止
《國語辭典》:
埋照
拼音:
mái zhào
掩藏才识,不使显露。南朝宋。
颜延之
五君咏诗
五首之一:「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唐。杜甫〈暮冬送苏四郎徯兵曹适桂州〉诗:「尔贤埋照久,余病常年悲。」
分類:
韬光
匿迹
不使
显露
《國語辭典》:
忍耐
拼音:
rěn nài
按捺住感情或感受,不使发作。《西游记》第三七回:「这才是进退两难心问口,三思忍耐口问心。」《红楼梦》第六○回:「这又何苦生事。不管怎样,忍耐些罢了。」也作「忍奈」。
分類:
忍耐
痛苦
感觉
情绪
抑制
不使
现出
《國語辭典》:
扣马(扣馬)
拼音:
kòu mǎ
拉住马,不使前进。《史记。卷四三。赵世家》:「十六年,肃侯游大陵,出于鹿门,大戊什扣马曰:『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枢密直学士王得中扣马而谏曰:『风势如此,怎生□□我势,有言可战者,又可斩也。』」也作「叩马」。
分類:
不使
伯夷
周武王
叔齐
裴骃
《國語辭典》:
叩马(叩馬)
拼音:
kòu mǎ
拉住马,不使前进。《史记。卷六一。伯夷传》:「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也作「扣马」。
分類:
勒住
忠言
直谏
举动
《國語辭典》:
辟咡
拼音:
pì èr
倾头交谈,不使口气及人,表示尊敬。《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礼记。少仪》:「有问焉,则辟咡而对。」
分類:
尊长
交谈
耳语
长者
谈时
恳切
教诲
不使
口气
触及
《國語辭典》:
维系(維繫)
拼音:
wéi xì
维持连系。如:「维系人心」。
分類:
维系
保持
不使
涣散
牵绊
《漢語大詞典》:
忍爱(忍愛)
隐忍住情爱,不使外露。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分類:
隐忍
情爱
不使
外露
《国语辞典》:
水耕
拼音:
shuǐ gēng
农业用语。一种不使用土壤,而以营养液栽培作物的方法。
分类:
农业
业用
不使
土壤
营养
栽培
《漢語大詞典》:
藏光
比喻隐藏才华,不使外露。
《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
:“在乾之姤,匿景藏光。” 唐
柳宗元
《送韩丰群公诗后序》
:“匿德藏光,退居保和。”
分類:
藏光
隐藏
才华
不使
外露
《漢語大詞典》:
九两(九兩)
指
《
周礼
》
中诸侯联缀万民,不使其离散的九项政治措施。
《
周礼·天官·大宰
》
:“以九两繫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九曰藪,以富得民。” 郑玄 注:“两,犹耦也。所以协耦万民。” 贾公彦 疏:“使诸侯与民相合耦而联缀,不使离散,有九事,故云以九两繫邦国之民也。”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
:“且 震旦 为学者常詻詻与官立庠序反对,纵校官有长蓻,犹刳心致死以争之,此则一统长久,民不繫於九两之效也。”
分類:
诸侯
联缀
万民
不使
离散
政治
措施
《漢語大詞典》:
潜晦(潛晦)
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
:“文以典籍,寻道入奥,操清行庙,潜晦幽闲。”
《
梁书·孝行传序
》
:“淳和比屋,罕要诡俗之誉;潜晦成风,俯列踰羣之迹。” 宋
曾巩
《〈洪范〉传》
:“沉深潜晦者,本於柔而刚有不足也。”
分類:
隐藏
才能
不使
外露
《漢語大詞典》:
晦养(晦養)
犹养晦。谓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
:“ 魏 之法虐切疑忌,诸将以才多死者。公既故为刺史子,又多才……不宜免。然而晦养谨慎,不下三十年,讫无祸。”
分類:
隐藏
才能
不使
外露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