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下相
史记项羽纪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曰汉书地理志临淮郡县下相注莽曰从德应劭 相水出沛国故加下淮又灌婴传入攻博阳前至下相自东南僮取虑徐度 尽降其城邑至广陵 宋书州郡志淮陵太守本淮陵县前汉属临淮后汉属下邳晋属临淮惠帝永宁九年以为淮陵国永初郡国又有下相广阳二县沛水经注睢水又东南流径下相县故城南下相水出 国相县故加此下也然则下相亦睢水之别名也相明一统志下相城在淮安府邳州城西南一名项城 传项羽所生之处汉末曹操攻徐州屠男女四十万泗水为之不流即此绝梁简文帝悔赋下相项籍才气过人拔山靡类扛鼎 伦声驾盛汉势压馀秦钜鹿有动天之卒辕门有屈膝之宾
分类:下相
《国语辞典》:上下相安  拼音:shàng xià xiāng ān
上下相处和谐,平安无事。《晋书。卷五一。束皙传》:「主无骄肆之志,臣无氂缨之请,上下相安,率礼从道。」《文明小史》第一回:「过了半载,倒也上下相安,除睡觉吃饭之外,其馀一无事事。」
《分类字锦》:高下相宜(高下相宜)
罗隐 帘诗 翡翠佳名世共稀,玉堂高下巧相宜。
分类:
《分类字锦》:上下相次
隋书音乐志黄钟之笛长二尺八寸四分四釐有奇其馀亦上下相次以为长短
分类:
《國語辭典》:相承  拼音:xiāng chéng
依次接连相续。《文选。班固。西都赋》:「名都对郭,邑居相承。」
《漢語大詞典》:重离(重離)
(1).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孔颖达 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离》卦为离上离下相重,故以“重离”指太阳。 晋 陆云 《喜霁赋》:“尔乃俯顺习坎,仰炽重离,兼明畅而天地曄兮,羣生悦而万物齐。”《隋书·音乐志下》:“重离得位,芒种在时。” 清 王夫之 《南岳赋》:“母黄精之函载,焫相见於重离。”
(2).古以帝王喻日,因本《易·离》之义,以“重离”指帝王或太子。 南朝 梁 沈约 《谢立皇太子赐绢表》:“重离在天,八紘之所共仰;明两作贰,万国所以咸寧。”隋书·杨素传:“伏惟陛下照重离之明,养继天之德。”隋书·史祥传:“仰惟体元良之德,焕重离之暉。”
《国语辞典》:项籍(项籍)  拼音:xiàng jí
人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今江苏省宿迁县)。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与叔父项梁起兵吴中,梁败死,籍继为将,大破秦军,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战无不利,但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一战,楚军瓦解,项籍自刎于乌江。
《漢語大詞典》:项王(項王)
指 项籍 。 秦 末 下相 人,字 羽 。从叔父 梁 在 吴中 起事, 梁 败死, 籍 领其军。 秦 亡,自立为 西楚霸王 ,继与 刘邦 争天下。后 汉王 用 张良 、 陈平 计,围 籍 于 垓下 ,至 乌江 自刎。见《史记·项羽本纪》。 唐 李白 《拟恨赋》:“若乃 项王 虎鬭,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 元 贡师泰 《彭城怀古》诗:“ 项王 帐底犹 虞 舞, 汉祖 军中尽 楚 声。”常用以借指失败的英雄。 清 吴伟业 《戏题仕女图·虞兮》诗:“博得美人心肯死, 项王 此处是英雄。”
《漢語大詞典》:天鼓
(1).天神所击之鼓。传说云天鼓震则有雷声。史记·天官书:“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云仙杂记卷九引 晋 葛洪 抱朴子:“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 唐 李白 《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天鼓鸣:“ 嘉靖 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未申时,天鼓震西北,俗云乾雷响。”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第二节:“雷声隆隆,好象谁在猛击天鼓助威风!”
(2).道家的一种法术。中央牙齿上下相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夫学道之人,须鸣天鼓以召众神也。左相叩为天鐘,卒遇凶恶不祥叩之。右相叩为天磬,若经山泽邪僻威神大祝叩之。中央上下相叩,名天鼓。”云笈七籤卷三一:“叩齿之法……中央上下相对相叩,名曰鸣天鼓。”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河鼓三星,旗九星,在牵牛北,天鼓也。”
《漢語大詞典》:叩齿(叩齒)
(1).牙齿上下相碰击。古代的一种养生之法。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热冷皆苦疼痛。见抱朴子有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 唐 白居易 《晚起闲行》诗:“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坐稳夜忘眠,卧安朝不起。起来无可作,闭目时叩齿。”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胎息》:“每日以子时后,披衣坐,面东或南,盘足坐,叩齿三十六通。” 清 曹寅 《惠山纳凉歌》:“临风叩齿漱寒泉,今夜移舟 太湖 尾。”
(2).道家所行的祝告仪式之一。叩左齿为鸣天鼓,叩右齿为击天磬,驱祟降妖用之。当门上下八齿相叩,为鸣法鼓,通真、朝奏用之。 宋 无名氏 《灯下闲谈·坠井得道》:“道士乃临楹秉简,叩齿焚香。”《水浒传》第七回:“众人有叩齿的,齐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韩夫人 叩齿礼拜。”
《漢語大詞典》:平沈
(1).谓物体入水沉浮之度高下相等。周礼·考工记·轮人:“揉辐必齐,平沉必均。” 郑玄 注:“平沉,平渐也。 郑司农 云:‘平沉,谓浮之水上无轻重也。’” 孙诒让 正义:“平渐,谓置之水,两轮所渐渍之度,高下平等。 司农 之説,亦即平渐之义。”
(2).亦作“ 平沉 ”。沉没;隐没。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才登舟,移就水中,画舸平沉,声妓、篙工不知纪极,三十进士无一生者。” 宋 陆游 《行饭暮归》:“霜风尽脱千林叶,云气平沉一面山。”
《漢語大詞典》:陵临(陵臨)
高下相凌。谓相颉颃,比个你高我低。 隋 杨素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诗之二:“花草共縈映,树石相陵临。”
分類:高下下相
《漢語大詞典》:闲见(閒見)
亦作“间见”。
(1).私下相见。 宋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 文彦博 、 富弼 入相,百官郊迎,时两制不得诣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间见。”
(2).间世得见。 明 方孝孺 《唐》:“ 太宗 既平羣雄而尽有海内,其心思立希世间见之功以夸示后嗣。”
(3).间或见到。 章炳麟 《文学说例》:“夫废弃之语,固有施於文辞,则为间见,行於謡谚,反为达称者矣。”
《漢語大詞典》:负绳(負繩)
(1).指衣裳的背缝上下相当。《礼记·深衣》:“负绳及踝以应直。” 郑玄 注:“绳谓裻与后幅相当之缝也。” 孔颖达 疏:“衣之背缝及裳之背缝上下相当,如绳之正,故云‘负绳’,非谓实负绳也。” 汉 刘向 说苑·修文:“衣必荷规而承矩,负绳而準下。故君子衣服中而容貌得。”
(2).指用墨绳打直线于木。 汉 刘向 说苑·正谏:“土负水者平,木负绳者正,君受諫者圣。”
《漢語大詞典》:盥耳
相传 尧 时高士 许由 闻 尧 欲以天下相让,以为污言,乃临池洗耳。见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后用为典实。后汉书·崔駰传:“君子通变,各审所履,故士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