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沉 → 沈沉”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深入  拼音:shēn rù
1.进入深远。《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王峻又遣使令诸将收军,不可深入。」《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深入敌境,使僭号之主,系颈归降。」
2.透澈事理的中心主题。如:「这本小说对于人物性格的描写非常深入。」
《漢語大詞典》:下镇(下鎮)
(1).下沉;下降。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寥郭上浮,峥嶸下镇。”
(2). 唐 代戍边之兵分为军、守捉、城、镇,镇又分为上中下三等。新唐书·兵志:“ 唐 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新唐书·百官志四下:“凡上镇二十,中镇九十,下镇一百三十五。”原注:“每防人五百人为上镇,三百人为中镇,不及者为下镇。”
《漢語大詞典》:下遂
犹下坠。中医谓脉气下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
《國語辭典》:盐田(鹽田)  拼音:yán tián
出盐卤且可资汲取制盐,或滨海取海水晒盐之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四。境异》:「鄯善之东,龙城之西南,地广千里,皆为盐田。行人所经,牛马皆布毡卧焉。」
《國語辭典》:下沉  拼音:xià chén
往下陷落。如:「地基下沉」、「这艘船的船底破了一个大洞,水不断涌入,船身逐渐下沉。」
《国语辞典》:海谷  拼音:hǎi gǔ
海底的谷状地形。因陆地山谷下沉或侵蚀海底而形成。
《漢語大詞典》:沈羽
(1).指不能浮羽毛的弱水。《淮南子·时则训》:“西方之极,自 崑崙 絶流沙沉羽,西至 三危之国 。”
(2).指羽毛入水下沉。
《國語辭典》:石鳖(石鱉)  拼音:shí biē
1.动物名。软体动物门双经纲。体椭圆形,色淡紫褐,背面有壳板多片。无头无眼,亦无触手,但壳板的皮膜上有一些感光细胞。附著于海滨的岩缝间,徐徐匐行。触其体,即捲缩。其化石发现于志留利亚纪。
2.装有石头、下沉到水底来系住浮桥的大木箱。《晋书。卷五九。成都王颖传》:「进军屯河南,阻清水为垒,造浮桥以通河北,以大木函盛石,沉之以系桥,名曰石鳖。」
《漢語大詞典》:沈齐(沈齊)
五齐之一。指糟滓下沉的清酒。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緹齐,五曰沉齐。” 郑玄 注:“沉者,成而滓沉,如今造清矣。”释名·释饮食:“沉齐,浊滓沉下,汁清在上也。” 北周 庾信 《云门舞》诗:“山罍举,沉齐清。”
分類:下沉清酒
《漢語大詞典》:沈滓
亦作“沉滓”。
(1).指糟滓下沉的清酒。隋书·音乐志下:“房俎饰荐,出罍沉滓。”参见“ 沉齐 ”。
(2).沈下的渣滓。多用以比喻腐朽事物。 唐 宋之问 《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诗:“愚以卑自卫,兀坐去沈滓。” 宋 沈与求 《钱唐赋水母》诗:“藏纳众污无满盈,浮埃沈滓溷九清。” 鲁迅 《二心集·沈滓的泛起》:“在这‘国难声中’,恰如用棍子又搅了一下停滞多年的池塘,各种古的沈滓,新的沈滓,就都翻着筋斗漂上来。”
《漢語大詞典》:网坠(網墜)
系于鱼网之底部,使网迅速下沉之物。今多以长约二至三寸之铅条或其他金属为之。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二节:“在他们的遗址里,发现了长约2米的木桨,还有陶、石网坠、木浮标、竹鱼篓。”《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3期:“捕鱼在当时似乎相当发达了。我们发现了许多骨制的鱼钩、鱼叉和用骨石片制成的网坠。”
《漢語大詞典》:覆陷
(1).攻占。南史·贼臣传·侯景:“ 景 遂覆陷都邑,毒害皇家。”
(2).倾覆下沉;沉没。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先时运粮由 扬州 泝 江 ,往往覆陷。”
《國語辭典》:房基  拼音:fáng jī
房屋的地基。如:「这栋大楼的房基打得很稳固。」
《漢語大詞典》:凝淀(凝澱)
凝结下沉。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泉室凝淀,水府清涓。”
分類:凝结下沉
《國語辭典》:载沉载浮(載沉載浮)  拼音:zài chén zài fú
在水里上下沉浮。《诗经。小雅。菁菁》:「汎汎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东周列国志》第七○回:「载沉载浮,顺流九里,望之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