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7,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增上慢
五千增上慢
增上心学
增上戒学
增上慧学
增上慢声闻
增上心殊胜殊胜语
增上戒殊胜殊胜语
增上慧殊胜殊胜语
憍梵波提常在天上
头上安头
龙种上佛
龙种上尊王佛
弥勒上生经
佛类词典(续上)
增上缘增上慢
五千增上慢
增上心学
增上戒学
增上慧学
增上慢声闻
增上心殊胜殊胜语
增上戒殊胜殊胜语
增上慧殊胜殊胜语
憍梵波提常在天上
头上安头
龙种上佛
龙种上尊王佛
弥勒上生经
增上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缘之一。谓起他法与以强力者。如眼根之能生眼识,田土之能生米麦。大乘义章三本曰:「增上缘者,起法强,故曰增上。」观经玄义分曰:「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缘)
【三藏法数】
谓六根能照境发识,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名增上缘。(诸法生者,谓根尘相对,则有一念心起,名诸法生。不生障碍者,根尘相对之时,随对随起,悉无所障也。)
(术语)四缘之一。谓起他法与以强力者。如眼根之能生眼识,田土之能生米麦。大乘义章三本曰:「增上缘者,起法强,故曰增上。」观经玄义分曰:「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四缘)
【三藏法数】
谓六根能照境发识,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名增上缘。(诸法生者,谓根尘相对,则有一念心起,名诸法生。不生障碍者,根尘相对之时,随对随起,悉无所障也。)
增上慢
【佛学大辞典】
(术语)言我得增上之法而起慢心也。如未得圣道,谓为已得是也。七慢之一。俱舍论十九曰:「于未證得殊胜德中,谓已證得,名增上慢。」法华经方便品曰:「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證谓證,有如是失。」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七慢)
【三藏法数】
增上慢者,未得谓得也。谓未得上圣之法,自谓已得。未證上圣之理,自谓已證也。
(术语)言我得增上之法而起慢心也。如未得圣道,谓为已得是也。七慢之一。俱舍论十九曰:「于未證得殊胜德中,谓已證得,名增上慢。」法华经方便品曰:「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證谓證,有如是失。」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七慢)
【三藏法数】
增上慢者,未得谓得也。谓未得上圣之法,自谓已得。未證上圣之理,自谓已證也。
七慢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慢)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慢,于劣而谓己胜,于等而谓己等者。是于境虽称而以心高举,故名为慢也。二过慢,于等而谓己胜,于胜而谓己等者。三慢过慢,于他胜中,而谓己更胜者。四我慢,执有我有我所而使心高举者。五增上慢,未證得圣道而谓己證得者。六卑慢,于他多分胜中而谓己少分劣者。七邪慢,成就恶行,恃恶高举者。见俱舍论十九。
(名数)(参见:慢)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慢,于劣而谓己胜,于等而谓己等者。是于境虽称而以心高举,故名为慢也。二过慢,于等而谓己胜,于胜而谓己等者。三慢过慢,于他胜中,而谓己更胜者。四我慢,执有我有我所而使心高举者。五增上慢,未證得圣道而谓己證得者。六卑慢,于他多分胜中而谓己少分劣者。七邪慢,成就恶行,恃恶高举者。见俱舍论十九。
五千增上慢
【佛学大辞典】
(故事)释尊将说法华时,怀增上慢之心者有五千人,言我等已證妙果,何要闻法华,各立座而去。法华经方便品曰:「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立,礼佛而退。」
(故事)释尊将说法华时,怀增上慢之心者有五千人,言我等已證妙果,何要闻法华,各立座而去。法华经方便品曰:「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立,礼佛而退。」
增上心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学之一。定学也。定学有增上之力,故谓之增上心学。又为增进心之学,故曰增上心学。
【佛学常见辞汇】
即定学,三学之一。
【三藏法数】
谓能舍欲界诸不善法,得入初禅,乃至入第四禅,于诸定心而能增胜,是名增上心学。(初禅、四禅,即色界天也。)
(术语)三学之一。定学也。定学有增上之力,故谓之增上心学。又为增进心之学,故曰增上心学。
【佛学常见辞汇】
即定学,三学之一。
【三藏法数】
谓能舍欲界诸不善法,得入初禅,乃至入第四禅,于诸定心而能增胜,是名增上心学。(初禅、四禅,即色界天也。)
增上戒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学之一。(参见:增戒学)
【佛学常见辞汇】
即戒学,三学之一。
【三藏法数】
谓具足受持大小乘戒,制伏过非,成就威仪,于诸戒法而能增胜,是名增上戒学。
(术语)三学之一。(参见:增戒学)
【佛学常见辞汇】
即戒学,三学之一。
【三藏法数】
谓具足受持大小乘戒,制伏过非,成就威仪,于诸戒法而能增胜,是名增上戒学。
增上慧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学之一。发增胜智慧之学。又增进智慧之学。
【佛学常见辞汇】
即慧学,三学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于四圣谛等法,如实能知,是名增上慧学。(四圣谛者,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也。)
(术语)三学之一。发增胜智慧之学。又增进智慧之学。
【佛学常见辞汇】
即慧学,三学之一。
【三藏法数】
谓于四圣谛等法,如实能知,是名增上慧学。(四圣谛者,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也。)
增上慢声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声闻之一。于小乘之涅槃不甘闻大乘法者。如法华之五千人。
【三藏法数】
谓自得增上之法,而轻慢于他。此种声闻,厌恶生死,欣乐涅槃,因修戒定慧之道,少有所得,便谓證果;此即未得谓得,未證谓證,是名增上慢声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谓厌居生死,欣乐涅槃,修习小乘,以少为足,未得谓得,未證谓證,是名增上慢声闻。
(术语)五种声闻之一。于小乘之涅槃不甘闻大乘法者。如法华之五千人。
【三藏法数】
谓自得增上之法,而轻慢于他。此种声闻,厌恶生死,欣乐涅槃,因修戒定慧之道,少有所得,便谓證果;此即未得谓得,未證谓證,是名增上慢声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谓厌居生死,欣乐涅槃,修习小乘,以少为足,未得谓得,未證谓證,是名增上慢声闻。
增上心殊胜殊胜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殊胜语)
(术语)(参见:十殊胜语)
增上戒殊胜殊胜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殊胜语)
(术语)(参见:十殊胜语)
增上慧殊胜殊胜语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殊胜语)
(术语)(参见:十殊胜语)
憍梵波提常在天上
【佛学大辞典】
(传说)于过去世为雁时,以供养雁王之功德,今生为罗汉后,常在天上。文句二上曰:「昔五百雁,一雁常得花果,供于雁王。佛一夏受阿耆达王请,五百比丘皆食马麦。而憍梵波提,独在天上尸利沙园,受天王供养。增一云:乐在天上,不乐人间者,牛迹比丘第一。」
(传说)于过去世为雁时,以供养雁王之功德,今生为罗汉后,常在天上。文句二上曰:「昔五百雁,一雁常得花果,供于雁王。佛一夏受阿耆达王请,五百比丘皆食马麦。而憍梵波提,独在天上尸利沙园,受天王供养。增一云:乐在天上,不乐人间者,牛迹比丘第一。」
头上安头
【佛学大辞典】
(譬喻)喻事之复沓也。传灯录曰:「元安示众曰: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是,即头上安头;若道不是,即斩头求活。」黄庭坚拙轩颂亦有此语。
【佛学常见辞汇】
(喻)事情重复。如人本来已经有头,若在头上再安一个头,那是多馀的,无此必要。
【俗语佛源】
比喻事物累赘繁复,弄巧成拙,称为头上安头。如宋·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添足,何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其意义与「画蛇添足」相似。这个俗语本于禅宗。《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载:唐代有个元安禅师,是著名的临济宗义玄禅师的弟子。元安在临终时对大众说:「我不是明天就是后天要同你们告别了,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这个不是,即斩头求活」。所谓「这个,就是禅宗「直指」的「心印」,教中称为「平等不二」的本体——「如如」。「心印」或本体是不能通过「理路」去进行思量分别的。说有,就「增益谤」,喻如「头上安头」;说无就是「减损谤」,喻如「斩头求活」,如此等等。(李明权)
(譬喻)喻事之复沓也。传灯录曰:「元安示众曰: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是,即头上安头;若道不是,即斩头求活。」黄庭坚拙轩颂亦有此语。
【佛学常见辞汇】
(喻)事情重复。如人本来已经有头,若在头上再安一个头,那是多馀的,无此必要。
【俗语佛源】
比喻事物累赘繁复,弄巧成拙,称为头上安头。如宋·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添足,何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其意义与「画蛇添足」相似。这个俗语本于禅宗。《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载:唐代有个元安禅师,是著名的临济宗义玄禅师的弟子。元安在临终时对大众说:「我不是明天就是后天要同你们告别了,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这个不是,即斩头求活」。所谓「这个,就是禅宗「直指」的「心印」,教中称为「平等不二」的本体——「如如」。「心印」或本体是不能通过「理路」去进行思量分别的。说有,就「增益谤」,喻如「头上安头」;说无就是「减损谤」,喻如「斩头求活」,如此等等。(李明权)
龙种上佛
【佛学大辞典】
(佛名)与龙种上尊王佛项同。
(佛名)与龙种上尊王佛项同。
龙种上尊王佛
【佛学大辞典】
(佛名)文殊菩萨之本地。首楞严三昧经下曰:「龙种上如来。」心地观经三曰:「龙种净智尊王佛。」智度论二十九曰:「龙种尊。」法华文句记二曰:「龙种上尊王。」异名同体也。(参见:文殊)
(佛名)文殊菩萨之本地。首楞严三昧经下曰:「龙种上如来。」心地观经三曰:「龙种净智尊王佛。」智度论二十九曰:「龙种尊。」法华文句记二曰:「龙种上尊王。」异名同体也。(参见:文殊)
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弥勒上生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卷,宋沮渠京声译。说弥勒上生兜率天及兜率内院(即弥勒净土)之乐事。疏注如下:弥勒上生经宗要一卷,新罗元晓撰。观弥勒上兜率天经赞二卷,唐窥基撰。弥勒上生经料简记一卷,唐憬兴撰。弥勒上生经述赞卷一,唐失名,不全。
(经名)具名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卷,宋沮渠京声译。说弥勒上生兜率天及兜率内院(即弥勒净土)之乐事。疏注如下:弥勒上生经宗要一卷,新罗元晓撰。观弥勒上兜率天经赞二卷,唐窥基撰。弥勒上生经料简记一卷,唐憬兴撰。弥勒上生经述赞卷一,唐失名,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