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赤膊  拼音:chì bó
裸露上身不穿衣服。如:「打赤膊」。《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只见一个汉,浑身赤膊。」也称为「赤背」。
《國語辭典》:被头(被頭)  拼音:bèi tóu
1.被子、棉被。唐。韩偓 惆怅诗:「身情长在暗相随,生魄随君君岂知。被头不暖空沾泪,钗股欲分犹半疑。」《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我便不起来,这被头里,岂是躲得过的?」
2.为保持被子乾净,便于拆洗,缝在被套上端的罩布。如:「被头脏得不像话,得赶紧换洗了。」
《漢語大詞典》:微磬
谓上身稍向前倾折,表示恭敬。 汉 贾谊 新书·容经:“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國語辭典》:正步  拼音:zhèng bù
一种队伍行进时的步法。上身保持挺直、头正、目前视,两腿绷直,两脚著地时适当用力,两臂摆动较高。通常用于检阅场合。
《漢語大詞典》:脩上
谓上身长。庄子·外物:“有人於彼,脩上而趋下,末僂而后耳。” 郭象 注:“长上而促下也。”
分類:上身身长
《國語辭典》:下腰  拼音:xià yāo
1.将钱攒进腰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他原想著这是点外财儿,这头儿要了两吊,那头儿说了四百,一吊六百文是捲稳的下腰了。」
2.一种武技,上身尽力向后弯曲。
《国语辞典》:连身(连身)  拼音:lián shēn
一种将上身与下身接合在一起的衣服形式。如:「连身洋装」。
《漢語大詞典》:但割
谓袒露上身,宰割牲畜。
《國語辭典》:中山装(中山裝)  拼音:zhōng shān zhuāng
一种服装的样式。直领,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口袋,下身同西装。由国父孙中山略仿童子军服装格式而定,故称为「中山装」。
《漢語大詞典》:学生装(學生裝)
一种服装式样。上身有三个没盖的口袋,领子不向下翻,下身是西式长裤,过去多是学生穿的,故名。
《国语辞典》:袒胸露背  拼音:tǎn xiōng lù bèi
裸露上身。如:「天气酷热,很多小朋友袒胸露背在游泳池里玩水消暑。」
《国语辞典》:寒不择衣(寒不择衣)  拼音:hán bù zé yī
受冻时,无论衣物的好坏,皆穿上身。比喻迫切需要时,无暇加以选择。《水浒传》第三回:「自古有几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惶不择路,贫不择妻。」
《国语辞典》:自找罪受  拼音:zì zhǎo zuì shòu
自己无端招惹麻烦,惹祸上身。如:「你这样无疑是自找罪受,何苦去招惹他。」也作「自找苦吃」。
《国语辞典》:光脊梁  拼音:guāng jí liang
裸露上身。《老残游记二编》第七回:「最奇第二排中间一个穿朝服旁边椅子上,就坐了光脊梁赤脚的,只穿了一条蓝布单裤子。」
《国语辞典》:探身子  拼音:tàn shēn zi
将上身前伸或侧伸。如:「那里围著一堆人,个个探著身子,不知在看什么?」
分类:上身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