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衣裳 拼音:yī shang
古时上衣称衣,下裙称裳,故衣服合称为「衣裳」。《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衣裳,弗曳弗娄。」《红楼梦》第三五回:「妹妹如今也该添补些衣裳了。要什么颜色花样,告诉我。」
《國語辭典》:中国(中國) 拼音:zhōng guó
1.上古时代,汉族文化发源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其地为「中国」。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辖境,皆称为「中国」。《诗经。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公羊传。昭公二十三年》:「曷为以诈战之辞言之,不与夷狄之主中国也。」
2.朝廷。《礼记。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3.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汉。毛亨。传:「中国,京师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2.朝廷。《礼记。檀弓上》:「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焉得而弗哭。」《汉书。卷九五。西南夷传》:「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3.京师。《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汉。毛亨。传:「中国,京师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是为帝舜。」
《國語辭典》:前身 拼音:qián shēn
《漢語大詞典》:开襟(開襟)
(1).敞开衣襟。 汉 王粲 《登楼赋》:“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晋 潘岳 《西征赋》:“开襟乎清暑之馆,游目乎五柞之宫。”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审李宾客之芳一百韵》:“开襟驱瘴癘,明目扫云烟。”
(2).开扩心胸;敞开胸怀。 唐 李咸用 《寄所知》诗:“从道趣时身计拙,如非所好肯开襟。” 宋 贺铸 《题汉阳招真亭》诗:“残阳 云梦 窅然深,尚欲开襟吞八九。” 叶玉森 《太平洋归舟中作》诗:“淘尽胸中閒块垒,开襟朗朗现灵臺。”
(3).上衣、袍子等的一种式样,前面的部分分开,纽扣在胸前的叫对开襟,在右侧的叫右开襟。
(4). 汉 宫楼阁名。《西京杂记》卷一:“ 汉 掖庭有 月影臺 、 云光殿 、 九华殿 、 鸣鸞殿 、 开襟阁 、 临池观 ,不在簿籍,皆繁华窈窕之所栖宿焉。”《西京杂记》卷一:“ 汉 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 开襟楼 。”
(2).开扩心胸;敞开胸怀。 唐 李咸用 《寄所知》诗:“从道趣时身计拙,如非所好肯开襟。” 宋 贺铸 《题汉阳招真亭》诗:“残阳 云梦 窅然深,尚欲开襟吞八九。” 叶玉森 《太平洋归舟中作》诗:“淘尽胸中閒块垒,开襟朗朗现灵臺。”
(3).上衣、袍子等的一种式样,前面的部分分开,纽扣在胸前的叫对开襟,在右侧的叫右开襟。
(4). 汉 宫楼阁名。《西京杂记》卷一:“ 汉 掖庭有 月影臺 、 云光殿 、 九华殿 、 鸣鸞殿 、 开襟阁 、 临池观 ,不在簿籍,皆繁华窈窕之所栖宿焉。”《西京杂记》卷一:“ 汉 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鍼於 开襟楼 。”
《漢語大詞典》:袭衣(襲衣)
(1).尸衣。《礼记·士丧礼》“子羔之袭也” 唐 孔颖达 疏:“此明大夫死者袭衣称数也。”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士丧礼褖衣》:“男子殊衣裳为之,谓之玄端。惟既死之袭衣,连衣裳为之,谓之褖衣。”
(2).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礼记·曲礼下》“无藉者则袭” 唐 孔颖达 疏:“凡衣,近体有袍襗之属;其外有裘,夏月则衣葛;其上有裼衣;裼衣上有袭衣;袭衣之上有常著之服,则皮弁之属也。”
(3).成套衣服。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太祖 ﹞赐 去华 袭衣、银带,为右补闕。”《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詔尚书左司郎中 汪应辰 宴 国 於 玉津园 ……加赐袭衣、金带、器、币有差。”
(2).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礼记·曲礼下》“无藉者则袭” 唐 孔颖达 疏:“凡衣,近体有袍襗之属;其外有裘,夏月则衣葛;其上有裼衣;裼衣上有袭衣;袭衣之上有常著之服,则皮弁之属也。”
(3).成套衣服。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 太祖 ﹞赐 去华 袭衣、银带,为右补闕。”《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詔尚书左司郎中 汪应辰 宴 国 於 玉津园 ……加赐袭衣、金带、器、币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