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上方  拼音:shàng fāng
1.位置较高的地方。如:「他在书桌上方挂了一幅字画。」
2.天界。元。郑廷玉《忍字记。楔子》:「有上方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罗汉,不听我佛讲经说法。」《金瓶梅》第六七回:「此物出于西域,非人间可有。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
3.阴阳五行家以为北方和东方,为阳气所萌生之处,故称为「上方」。《汉书。卷七五。翼奉传》:「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奸邪,辰未主之。」
4.天子所御用的东西。《汉书。卷九三。佞幸传。董贤传》:「下至贤家僮仆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宝。」
《漢語大詞典》:上方剑(上方劍)
(1).即尚方剑。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宝剑。古代天子派大臣处理重大案件时,常赐以上方剑,表示授予全权,可以先斩后奏。 宋 陆游 《书志》诗:“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公馆言情》:“新授上方剑,么魔谁敢纵!”明史·蒋钦传:“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灕,仗枕狱中,终难自默,愿借上方剑斩之。”
(2).现多称“上方宝剑”。用以比喻来自上级的口头指示或书面文件。 达理 《路障》六:“ 秦越 终于拿到一把上方宝剑了。他指示市委印刷厂印了几千份,分发给各有关单位。”
《國語辭典》:上游  拼音:shàng yóu
1.河流的发源地及其邻近的区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晋。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
2.前列。唐。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二首之二:「征东幕府十三州,敢望非才忝上游?」《宋史。卷四四三。文苑列传五。黄伯思》:「甫冠,入太学,校艺屡占上游。」
3.上司、上级。《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那儿的话呢?老兄如此大才,无怪上游器重!」清。徐珂《清稗类钞。才辩类。王文勤设辞拒人》:「仁和王文勤公文韶在枢垣时,……曰:『如君之才,必为上游所赏,老朽之言,不足增重也。』」
《國語辭典》:上边(上邊)  拼音:shàng bian
1.在上或在前的。《儒林外史》第二○回:「小弟不去,要到江上边芜湖县地方寻访几个朋友。」
2.物体的表面。《红楼梦》第八七回:「黛玉手中自拿著两方旧帕,上边写著字迹,在那里对著滴泪。」
3.上级、上司。《刘知远诸宫调。第二》:「如今待交知远作缀,定把上边违拗。」《儒林外史》第二○回:「如今设若走一走,传的上边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场之玷,这个如何行得!」
《國語辭典》:上头(上頭)  拼音:shàng tóu
1.旧时女子加笄、男子加冠的仪式。南朝梁。萧纲 和人渡水诗:「婉娩新上头,湔裾出乐游。」《西游补》第一一回:「前日,小月王一个结义兄弟,三四十岁还不上头,还不做亲,小月王替他讨一个妻子,叫做翠绳娘。」
2.旧时女子出嫁,将头发挽上去结成发髻的仪式。《红楼梦》第二○回:「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
3.娼妓首次接客。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四。上头入月》:「而倡家处女初得荐寝于人,亦曰上头。」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今日香姐上头,贵人将到,你还做梦哩!」
《國語辭典》:上头(上頭)  拼音:shàng tou
1.序列的前端。《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古辞。陌上桑》:「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
2.上面、上边。《水浒传》第一一六回:「解宝见哥哥攧将下去,急退步下岭时,上头早滚下大小石瑰,并短弩弓箭,从竹藤里射来。」
3.主子、上司。《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明日上头有行文到府里叫我出兵时,府里知会过来,你只将『带领兵马』四个字,写作『多带兵马』。」《红楼梦》第五八回:「上头能出了几日门,你们就无法无天的,眼睛里没了我们。」
《國語辭典》:长官(長官)  拼音:zhǎng guān
1.上级官员。《管子。禁藏》:「吏不敢以长官威严危其命,民不以珠玉重宝犯其禁。」
2.官吏的泛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僧惊曰:『松滋李长官识否?』李君起,嚬蹙曰:『某先人也。』」
《國語辭典》:言路  拼音:yán lù
向朝廷进言的途径。《后汉书。卷七四。袁绍传上》:「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
《國語辭典》:上行  拼音:shàng háng
1.尊位。《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2.上市货卖。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三。团行》:「更有儿童戏耍物件,亦有上行之所,每日街市,不知货几何也。」《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那里去偷只狗子,把来打杀了,煮熟去卖,却不须去上行。」
《國語辭典》:大府  拼音:dà fǔ
1.职官名:(1)周代掌管财库的人。(2)明清时指督抚。
2.高官。《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
3.朝廷的府库。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又赐李姥大府钱万缗,计前后赐金银钱、缯帛、器用、食物等,不下十万。」
《漢語大詞典》:九府
(1). 周 代掌管财币的机构。后泛指国库。史记·货殖列传:“其后 齐 中衰, 管子 修之,设轻重九府。” 张守节 正义:“ 周 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也。”陈书·周迪传:“擅歛征赋,罕归九府。” 白蕉 《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四民輟业,满目疮痍,六师暴露,九府匱竭。”
(2).指各方的宝藏和特产。尔雅·释地:“九府:东方之美者,有 医无閭 之珣玗琪焉;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 梁山 之犀象焉;西南之美者,有 华山 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 霍山 之多珠玉焉;西北之美者,有 崑崙 虚之璆琳琅玕焉;北方之美者,有 幽都 之筋角焉;东北之美者,有 斥山 之文皮焉;中有 岱岳 与其五穀鱼盐生焉。” 邢昺 疏:“府,聚也,财物之所聚也。言此八方及中皆美物之所聚,故题云《九府》也。”
(3). 南齐 设置的九个官署,犹 汉 之九寺。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於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 胡三省 注:“九府: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大司农、少府、将作大匠、太僕、大鸿臚九卿府也。”
(4).犹言脏腑。 前蜀 杜光庭 《皇后本命醮词》:“医方所诊,臟气未调,荣卫未和,正气衰薄,六脉未復,九府犹虚。”
《國語辭典》:自治  拼音:zì zhì
1.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含有能约束自己行为之意。《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毛徐何刑鲍司马传。毛玠》:「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
2.实行民主政治,在各地方由选举产生权力机构,管理地方事务。如:「民族自治」、「自治团体」。
《國語辭典》:申请(申請)  拼音:shēn qǐng
1.向上级说明理由或提出请求。《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待我申请朝廷,讨个明降,免你死罪。」
2.人民对政府或下级对上级的请求事项。如:「他提出的调职申请,很快就得到上级的批准。」
《漢語大詞典》:不拜
(1).古代以拜为谒见上级的礼节。武官披甲,屈伸不便,允许不拜。《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不接受任命。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宋书·南平王穆铄传:“﹝ 元嘉 ﹞二十六年,进号平西将军,让不拜。”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刘若虚》:“后七年,始以特奏召试大廷,又入五等为助教,纳敕不拜。”
《漢語大詞典》:受职(受職)
接受上级委派的职务。周礼·春官·宗伯:“壹命受职。” 贾公彦 疏:“ 郑司农 云‘受职治职事’者,谓始受王之官职,治其所掌之事也。” 唐 元稹 《祭淮渎文》:“百川委输,万灵受职。”《金史·乐志上》:“爰暨百神,於昭受职。”《水浒传》第一二○回:“ 裴宣 自与 杨林 商议了,自回 饮马川 受职求闲去了。”
《國語辭典》:指示  拼音:zhǐ shì
1.指给别人看。《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果有小路快便,相烦指示同行,到了镇上买酒相谢。」
2.对部属或晚辈说明处理事情的原则和方法。《三国演义》第一○二回:「杜睿等二人在谷中监督匠作,依法制造,孔明每日往来指示。」《红楼梦》第一四回:「因此也不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目若无人。」
3.指教、赐教。如:「多承指示,万分感激。」
《国语辞典》:层峰(层峰)  拼音:céng fēng
1.重重叠叠的山峰。《文选。王巾。头陀寺碑文》:「北则层峰削成,日月之所回薄。」南朝梁。简文帝〈咏朝日〉诗:「团团出天外,煜煜上层峰。」
2.称各层上级长官。如:「下月初一要举行层峰会议。」
《國語辭典》:听候(聽候)  拼音:tīng hòu
等待、等候。《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就叫押在附近尼庵,讨个收管,一面听候圣旨发落。」《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木耐赏战粮一分,听候调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