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赤历(赤曆)
亦作“ 赤历 ”。 宋 至 清 初,上级财政机关稽核各州县官府钱粮的册籍。 宋 庄简 《论王子献等札子》:“ 襄城 一邑,科率至十七万,谓之助国钱,更不抄上赤歷。”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其后 元鼎 奏:‘驱磨本州财赋,惟凭赤歷,难以稽考。’”《醒世姻缘传》第四二回:“ 侯小槐 又説:‘小人只有四十亩地,赤歷可查。’”清史稿·食货志二:“﹝ 顺治 十一年﹞有赤历,令百姓自登纳数,上之布政司,岁终磨对。”清史稿·食货志二:“﹝ 康熙 ﹞十八年,令州县每岁将日收钱粮流水簿解使磨对,罢赤历。”
见“ 赤歷 ”。
《漢語大詞典》:等因
旧时公文用语。常用于叙述上级官署的令文结束时。但叙述平行机关及地位在上的不相隶属机关的来文,为表示尊敬,也间有使用。
《漢語大詞典》:伸诉(伸訴)
亦作“ 伸愬 ”。
(1).向上级官员说明情由,请求裁处。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三:“盖转运司於本州为所部官吏,虽常伸愬,不敢取必。”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鬭打相争、人命等事,都来我根前伸诉。”
(2).说明苦衷或委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 行修 伸诉离恨,一把抱住不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代兄弟在方伯跟前,伸诉伸诉,求方伯好歹代我説几句好话。” 巴金 《新生·四月十七日》:“这里面有思念,有爱慕,有回忆,有眼泪,有伸诉,有安慰。”
《國語辭典》:通报(通報)  拼音:tōng bào
1.通知、传达。《董西厢》卷七:「恰正心头闷,见红娘通报,有人唤门。」《红楼梦》第六四回:「原是贾琏贾珍素日亲密,又是弟兄,本无可避忘之人,自来是不等通报的。」
2.机关内将某事通告本机关全体同仁时使用的文件。也作「通告」。
《漢語大詞典》:谕告(諭告)
(1).晓谕;告戒。史记·萧相国世家:“ 何 以丞相留收 巴 蜀 ,填抚諭告,使给军食。”汉书·周勃传:“有数人不肯去,宦者令 张释 諭告,亦去。”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萧育 正使大人当面对老妾这样谕告过。”
(2).文体名。上级给下级的通告或命令。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谕告》:“按字书云:‘諭,晓也。告,命也。以上敕下之词。’ 商 周 之书,未有此体。至《春秋内外传》始载 周 天子諭告诸侯及列国往来相告之词,然皆使人传言,不假书翰,故今不録。”
《國語辭典》:详文(詳文)  拼音:xiáng wén
旧时官吏对上级官员的文书。《儒林外史》第四○回:「少保据著萧云仙的详文,咨明兵部。」
《漢語大詞典》:下记(下記)
古代上级给下级的文书谓下记。 汉 王充 论衡·谢短:“文吏不晓吏道,所能不过案狱考事,移书下记。”后汉书·钟离意传:“﹝ 钟离意 ﹞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奏疏所以取记义者,古人施之上曰奏记,施之下曰下记。”
分類:上级文书
《漢語大詞典》:参集(參集)
(1).繁多。周书·令狐整传:“ 丰州 旧治,不居人民,赋役参集,劳逸不均。”
(2).为参见上级而会集。《元典章·吏部七·座次》:“其在本司参集者,各依职事。”
(3).搜集参考。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吾纪此痛心刺骨之中日新交涉颠末,取材多由于两国政府所发表之公文,更参集中外报章,补其未备。”
《國語辭典》:禀报(稟報)  拼音:bǐng bào
下属对上级报告。《福惠全书。卷一。筮仕部。邮禀帖》:「虽趋任尚俟卜期,另具禀报,而瞻依之切,于得签之日,即已神驰。」也作「禀白」。
《國語辭典》:公了  拼音:gōng liǎo
利用司法程序了结。如:「关于这次事故,你打算要公了,还是私了?」
《國語辭典》:报告(報告)  拼音:bào gào
1.陈述,一般多为下对上。如:「这事我须回营报告。」
2.宣告。《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虽文王却虞芮何以加,宜报告天下。」
3.报告的言语内容或文书。如:「口头报告」、「读书报告」、「调查报告」。
4.应用文的一种。用于下级属员向上级陈述意见时用之。
《漢語大詞典》:赞谒(贊謁)
谓古代谒见帝王及上级官员时赞唱礼仪,引导进见。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 太祖 、 太宗 朝,閤门祗候不过三五员,宣导赞謁而已。”
《漢語大詞典》:上方剑(上方劍)
(1).即尚方剑。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宝剑。古代天子派大臣处理重大案件时,常赐以上方剑,表示授予全权,可以先斩后奏。 宋 陆游 《书志》诗:“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公馆言情》:“新授上方剑,么魔谁敢纵!”明史·蒋钦传:“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灕,仗枕狱中,终难自默,愿借上方剑斩之。”
(2).现多称“上方宝剑”。用以比喻来自上级的口头指示或书面文件。 达理 《路障》六:“ 秦越 终于拿到一把上方宝剑了。他指示市委印刷厂印了几千份,分发给各有关单位。”
《國語辭典》:参堂(參堂)  拼音:cān táng
进谒、拜见长辈或位尊者。《儒林外史》第七回:「举人报中了进士,即刻在下处摆起公座来升座,长班参堂磕头。」也作「参场」。
《漢語大詞典》:干堂
亦称“ 参堂 ”。 宋 官员注授差遣的方式之一。京朝官若不经吏部注授差遣,而直接赴政事堂由宰相注授,谓之“干堂”。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叔祖侍郎 婺 倅满秩造朝,未暇干堂,且归 嘉禾 。”
《國語辭典》:训示(訓示)  拼音:xùn shì
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教导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