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仁和人,字典彝。诸生。善草书及大、小篆,间亦作画。有《能改斋集》。
《分类字锦》:取爵上尊
礼记: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三而一有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郑注:董仲舒曰:五帝名太学曰成均,则虞庠近是也。天子饮酒于虞庠,则郊人亦得酌于上尊以相旅。
分类:学校
《漢語大詞典》:玉册
亦作“ 玉策 ”。
(1).古代册书的一种。帝王祭祀告天或上尊号用之。用玉简制成。 晋 左思 《魏都赋》:“闚玉策於金縢,案图籙於石室。”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因寄王大昌龄》诗:“皇帝受玉册,群臣罗天庭。”《宋史·舆服志六》:“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 清 汪懋麟 《登岱行》:“ 泰山 之神何洋洋,昭祀七十有二王。金函玉册降天府,岂但拜祷来下方。”
(2).传说中天子受命的符瑞。《晋书·元帝纪》:“于时有玉册见於 临安 ,白玉麒麟神璽出於 江寧 ,其文曰‘长寿万年’,日有重晕,皆以为中兴之象焉。”参见“ 册书 ”。
(3).珍藏的秘籍。 北周 庾信 《进象经赋表》:“九州既奠,近对《河图》,四辙中绳,全观玉策。”
(4).指仙道之书。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俗説 岱宗 上金篋玉策,能知人年寿修短。”《后汉书·方术传序》:“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於明灵之府,封縢於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
(5).花灯名。《履园丛话·阅古·元石础》引 清 陆果泉 《石础歌》:“玉册流星鐙影散,《太平》新曲今谁哦。”自注:“ 士诚 盛时,尝于元夜张鐙,有玉册、流星、万点金、百花团诸名目。”
(1).古代册书的一种。帝王祭祀告天或上尊号用之。用玉简制成。 晋 左思 《魏都赋》:“闚玉策於金縢,案图籙於石室。”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因寄王大昌龄》诗:“皇帝受玉册,群臣罗天庭。”《宋史·舆服志六》:“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 清 汪懋麟 《登岱行》:“ 泰山 之神何洋洋,昭祀七十有二王。金函玉册降天府,岂但拜祷来下方。”
(2).传说中天子受命的符瑞。《晋书·元帝纪》:“于时有玉册见於 临安 ,白玉麒麟神璽出於 江寧 ,其文曰‘长寿万年’,日有重晕,皆以为中兴之象焉。”参见“ 册书 ”。
(3).珍藏的秘籍。 北周 庾信 《进象经赋表》:“九州既奠,近对《河图》,四辙中绳,全观玉策。”
(4).指仙道之书。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俗説 岱宗 上金篋玉策,能知人年寿修短。”《后汉书·方术传序》:“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於明灵之府,封縢於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
(5).花灯名。《履园丛话·阅古·元石础》引 清 陆果泉 《石础歌》:“玉册流星鐙影散,《太平》新曲今谁哦。”自注:“ 士诚 盛时,尝于元夜张鐙,有玉册、流星、万点金、百花团诸名目。”
无上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人天中,佛最尊胜,故号无上尊。无量寿经上曰:「吾当于世为无上尊。」涅槃经二曰:「当念勤精进,顶礼无上尊。」
(术语)人天中,佛最尊胜,故号无上尊。无量寿经上曰:「吾当于世为无上尊。」涅槃经二曰:「当念勤精进,顶礼无上尊。」
龙种上尊王佛
【佛学大辞典】
(佛名)文殊菩萨之本地。首楞严三昧经下曰:「龙种上如来。」心地观经三曰:「龙种净智尊王佛。」智度论二十九曰:「龙种尊。」法华文句记二曰:「龙种上尊王。」异名同体也。(参见:文殊)
(佛名)文殊菩萨之本地。首楞严三昧经下曰:「龙种上如来。」心地观经三曰:「龙种净智尊王佛。」智度论二十九曰:「龙种尊。」法华文句记二曰:「龙种上尊王。」异名同体也。(参见:文殊)
文殊
【佛学大辞典】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
(菩萨)Man^jus/ri^,文殊师利之略,旧称文殊师利,满殊尸利,新称曼殊室利。新旧有六译:无量寿经、涅槃经曰妙德,无行经曰妙首,观察三昧经,大净法门经曰普首,阿目祛经、普超经曰濡首,无量门微密经、金刚璎珞经曰敬首(已上旧译);大日经曰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是妙之义;师利或室利,是头之义,德之义,吉祥之义也。此菩萨与普贤为一对,常侍释迦如来之左,而司智慧(普贤在右司理,但当以右智左理,今违之,一依胜劣之次第,二示理智融通之义也)。心地观经八曰:「三世觉母妙吉祥。」放钵经曰:「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此菩萨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师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此文殊有种种之差别,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儿文殊等。此中以五字五髻文殊为本体。法华文句二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云妙德。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西域记四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旧曰濡首,又曰文殊师利,或言曼殊尸利,译曰妙德,讹也。」探玄记四曰:「梵语唤头为室利、吉祥、德等,亦为室利,故致翻译不同也。」慧苑音义上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言曼殊者此云妙也,室利者德也。」
【佛学常见辞汇】
文殊师利的简称,菩萨名,以大智著称,与普贤常侍于释迦如来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