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宪台(憲臺)  拼音:xiàn tái
1.御史治事的地方。参见「御史台」条。
2.属吏对长官的尊称。《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回天挽日之功,皆出宪台起死嘘枯之赐矣。」
《國語辭典》:轩冕(軒冕)  拼音:xuān miǎn
古代卿大夫的车服。古制大夫以上的官员才可以乘轩服冕。后借指官位爵禄或显贵的人。《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是白公脱屣尘埃,投弃轩冕,一种非凡光景,岂不是个谪仙人?」
《國語辭典》:郎君  拼音:láng jūn
1.称谓:(1)对男子的尊称。《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自非郎君进忠言于太傅,谁复有尽言者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某隐居在西岳,甚荷郎君相邀之意,有故明旦先径往城中,不得奉陪也。」(2)古代对贵公子的称呼。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连往诣恪,恪不与相见。后于张辅吴坐中相遇,别驾唤恪:『咄咄郎君。』」也作「郎子」。(3)本指太守之子,后为对他人子弟的敬称。《醒世恒言。卷二四。隋炀帝逸游召谴》:「杨素归谓家人曰:『小儿子吾已提起教作大家郎,不知能了当否?』素恃己有功,于帝多呼为郎君。」(4)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郎君将此儿归闽中,又在何处另结良缘?不知且从黄易两家之言,成了亲事。」
2.嫖客。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四折:「我劝你两个风流子弟,可也别寻一个合死的郎君。」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老儿。别的郎君子弟,经商客旅,都不打紧,我有两个人,都是仓官。」
《國語辭典》:上台(上臺)  拼音:shàng tái
1.上司。唐。白居易 病中辱张常侍题集贤院诗因以继和诗:「骑省通中掖,龙楼隔上台。」《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我们将此事叙一个简明的禀帖,禀明上台,看上台如何批下来,我们遵照办理就是了。」
2.登上舞台或讲台。《红楼梦》第五四回:「文官等听了出来,忙去扮演上台。」
3.比喻出任官职或掌权。如:「从他平常的行止看来,一旦上台后定有一番作为。」
《國語辭典》:上台(上檯)  拼音:shàng tái
旧俗嫁女陪送妆奁,用两人肩挑一台,称为「上台」。
《國語辭典》:赐紫(賜紫)  拼音:sì zǐ
唐代官制,三品以上官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官位不到三品和五品的人,则有赐紫赐绯,赐紫必兼金鱼袋。见《新唐书。卷二四。车服志》。也称为「赐金紫」。
《漢語大詞典》:申闻(申聞)
谓以文状呈达上官。北史·古弼传:“ 弼 入欲陈奏,遇帝与给事中 刘树 碁,志不听事。 弼 侍坐良久,不获申闻。”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官府多用申解二字……凡以状达上官,必曰申闻。”《三国演义》第五回:“ 李肃 慌忙写告急文书,申闻 董卓 。”
分類:文状上官
《國語辭典》:淑人  拼音:shú rén
1.有德的君子。《诗经。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2.闲雅贞静的女子。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四。江庙泥神记》:「有淑人兮邦之媛,佩明月兮纽兰荃。」
3.清室皇宫后妃中,三品命妇的封号。《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秩官既分九品,命妇亦有七阶。一品曰夫人,二品亦夫人。三品曰淑人。」
《國語辭典》:淑女  拼音:shú nǚ
闲雅贞静的女子。《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三国演义》第五四回:「正所谓淑女配君子,岂以年龄上下相嫌乎?」
《漢語大詞典》:常参(常參)
(1).群臣每日于前殿朝见皇帝,称常参。 唐 张籍 《早朝寄白舍人严郎中》诗:“常参班里人犹少,待漏房前月欲西。”新五代史·杂传·李琪:“ 唐 故事,天子日御殿见羣臣,曰常参。”
(2).泛指定期入朝为常参。 宋 梅尧臣 《梦后寄欧阳永叔》诗:“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后属员依一定时间谒见上官亦称常参。
(3).属员依一定时间谒见上官亦称常参。
《漢語大詞典》:承风(承風)
(1).接受教化。《楚辞·远游》:“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承风,蒙被休经。”
(2).谓迎合上官的意图。风,口风。后汉书·庞参传:“ 参 名忠直,数为左右所陷毁,以所举用忤帝旨,司隶承风案之。”明史·唐文献传:“ 文献 曰:‘亦知公无意杀之也,第臺省承风下石,而公不早讫此狱,何辞以谢天下!’”
《漢語大詞典》:行官
(1). 唐 代官名。称受上官差遣,往来四方干办公事者。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行官自南迴,过 吉州 ,得吾兄二十四日手书数番。”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二年“ 子仪 ( 郭子仪 )使牙官 卢谅 至 汾州 ” 元 胡三省 注:“节镇、州、府皆有牙官、行官;牙官给牙前驱使,行官使之行役四方。”
(2).指主持事务的仆臣。 唐 杜甫 有《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一作刈)稻》两诗。 仇兆鳌 注:“ 朱 注:行官是行田者。” 施鸿保 《读杜诗说》:“《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诗云‘督促’,亦可见主管田事;称为家臣,以别于家僮。”
《漢語大詞典》:邑号(邑號)
古代六品以上官吏之妻妾的封号。《唐律疏议·名例·妇人有官品邑号》:“诸妇人有官品及邑号。” 唐 白居易 《妻初授邑号告身》诗:“我转官阶常自愧,君加邑号有何功。” 宋 吴坰 五总志:“近者,公卿姬侍悉加邑号,而尤者疏封大国。”参见“ 邑君 ”。
《國語辭典》:邑君  拼音:yì jūn
女子的封号。《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漢語大詞典》:禀议(稟議)
亦作“禀议”。 下属就上官提出的议案发表意见或建议。 宋 叶适 《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枢密院召君稟议,欲使贺虏正旦。”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 唐州 守 杨侁 稟议,因言本州统制 郭胜 有异志。”《明律·吏律·事应奏不奏》:“若於亲临上司官处禀议公事,必先随事详陈可否,定拟禀説。”
《漢語大詞典》:佩鱼(佩魚)
(1). 唐朝 五品以上官员所佩带的鱼袋。其制: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始于 唐高宗 永徽 二年。 宋 并赐近臣,以别贵贱。新唐书·车服志:“ 中宗 初,罢龟袋,復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 景龙 中,令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 宋 曾慥 高斋漫录:“给舍为旧一等,并服赬带排方佩鱼。”
(2).佩带鱼袋。新唐书·车服志:“ 开元 初……五品以上检校、试、判官皆佩鱼。” 宋 宋祁 宋景文笔记·释俗:“近世授观察使者不带金鱼袋。初,名臣 钱若水 拜观察使,佩鱼自若。” 明 陈继儒 《枕谭》:“佩鱼始於 唐 永徽 二年,以鲤为 李 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佑三年》:“中书堂后官自今毋得佩鱼,若士人选授至提点五房者,许之。”
《漢語大詞典》:制除
唐 宋 制,谓对三品以下、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命为“制除”。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丁晋公 谓 自 平江军 节度使除兵部尚书参知政事。节度使当降麻,而朝议惜之,遂止以制除。”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节度:“况参预而下,等为大臣,俱用制除。”
《漢語大詞典》:垂鱼(垂魚)
佩带鱼袋。 唐 制五品以上官员于腰间佩带金银鱼袋为饰。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出则囚服就辩,入则拥笏垂鱼。” 胡三省 注:“ 唐高宗 给五品以上随身鱼银袋,以防召命之诈,三品以上金饰袋。 天授 二年,改佩鱼为龟。 中宗 罢龟,復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 宋 苏轼 《苏子容母陈夫人挽词》诗:“不须拥笏强垂鱼,我视去来皆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