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灵命(靈命)
(1).上天或神灵的意志。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灵命藴川瀆,帝宝伏篇图。”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杳杳灵命,茫茫天秩,吾道难行,斯文易失。” 宋 徐铉 《稽神录·陆洎》:“有一紫衣秉笏,取书宣云:‘ 洎 三世为人,皆行慈孝,功成业就,宜授此官’……﹝ 洎 ﹞奄然遂寤,灵命已定,不可改矣。”
(2).犹天命。借指帝位。《晋书·儒林传·范弘之》:“会上天降怒,姦恶自亡,社稷危而復安,灵命坠而復构。”《旧唐书·孝友传·宋兴贵》:“朕恭膺灵命,抚临四海。”
(3).生灵,生命。《云笈七籤》卷三五:“此乃清泠调和有道之气,故能生成灵命焉。”
(2).犹天命。借指帝位。《晋书·儒林传·范弘之》:“会上天降怒,姦恶自亡,社稷危而復安,灵命坠而復构。”《旧唐书·孝友传·宋兴贵》:“朕恭膺灵命,抚临四海。”
(3).生灵,生命。《云笈七籤》卷三五:“此乃清泠调和有道之气,故能生成灵命焉。”
《漢語大詞典》:宝符(寶符)
(1).古代朝廷用作信物的符节。《史记·赵世家》:“ 简子 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於 常山 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 常山 上,求,无所得。 毋卹 还,曰:‘已得符矣。’ 简子 曰:‘奏之。’ 毋卹 曰:‘从 常山 上临 代 , 代 可取也。’ 简子 於是知 毋卹 果贤,乃废太子 伯鲁 ,而以 母卹 为太子。”后遂以“宝符”为称美 赵 之地势或 赵 氏子孙的典实。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紫电浮匣剑,青山孕宝符。” 唐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诗:“ 赵 得宝符盛,山河功业存。” 唐 李德裕 《赠故蕃维州城副使悉怛谋制》:“昔 常山 临 代 ,为全 赵 之宝符; 河 西絶 羌 ,断西戎之右臂。”
(2).宝玺和符命。《新唐书·肃宗纪》:“ 上皇天帝 御 宣政殿 ,授皇帝传国、受命宝符,册号曰 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
(3).上天所赐的符命。《宋史·乐志九》:“天锡宝符,俾炽而昌。”
(4).古时避邪驱鬼的符箓。 宋 刘过 《沁园春·观竞渡》词:“香黍缠丝,宝符插艾,犹有樽前儿女怀。”按,《后汉书·礼仪志中》:“仲夏之月……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又:“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2).宝玺和符命。《新唐书·肃宗纪》:“ 上皇天帝 御 宣政殿 ,授皇帝传国、受命宝符,册号曰 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
(3).上天所赐的符命。《宋史·乐志九》:“天锡宝符,俾炽而昌。”
(4).古时避邪驱鬼的符箓。 宋 刘过 《沁园春·观竞渡》词:“香黍缠丝,宝符插艾,犹有樽前儿女怀。”按,《后汉书·礼仪志中》:“仲夏之月……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又:“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漢語大詞典》:木德
(1). 秦 汉 方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胜,附会王朝的命运,以木胜者为木德。《史记·封禅书》:“ 夏 得木德,青龙止於郊,草木畅茂。” 三国 魏 曹植 《帝喾赞》:“祖自 轩辕 , 玄嚣 之裔。生言其名,木德帝世。”《周书·明帝纪》:“自火行至今,木德应其运矣。” 唐 窦常 《奉送职方崔员外摄中丞新罗册使》诗:“辨方知木德,开国有金家。”
(2).谓上天生育草木之德。亦特指春天之德,谓其能化育万物。语出《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孔颖达 疏:“盛德在木者,天以覆盖生民为德,四时各有盛时,春则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 晋 傅玄 《柳赋》:“美允灵之鑠气兮,嘉木德之在春。” 唐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诗:“春野变木德,夏天临火星。”
(2).谓上天生育草木之德。亦特指春天之德,谓其能化育万物。语出《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孔颖达 疏:“盛德在木者,天以覆盖生民为德,四时各有盛时,春则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 晋 傅玄 《柳赋》:“美允灵之鑠气兮,嘉木德之在春。” 唐 高适 《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诗:“春野变木德,夏天临火星。”
《漢語大詞典》:天钟(天鐘)
《漢語大詞典》:天鼓
(1).天神所击之鼓。传说云天鼓震则有雷声。《史记·天官书》:“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云仙杂记》卷九引 晋 葛洪 《抱朴子》:“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 唐 李白 《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天鼓鸣》:“ 嘉靖 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未申时,天鼓震西北,俗云乾雷响。”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第二节:“雷声隆隆,好象谁在猛击天鼓助威风!”
(2).道家的一种法术。中央牙齿上下相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夫学道之人,须鸣天鼓以召众神也。左相叩为天鐘,卒遇凶恶不祥叩之。右相叩为天磬,若经山泽邪僻威神大祝叩之。中央上下相叩,名天鼓。”《云笈七籤》卷三一:“叩齿之法……中央上下相对相叩,名曰鸣天鼓。”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河鼓三星,旗九星,在牵牛北,天鼓也。”
(2).道家的一种法术。中央牙齿上下相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夫学道之人,须鸣天鼓以召众神也。左相叩为天鐘,卒遇凶恶不祥叩之。右相叩为天磬,若经山泽邪僻威神大祝叩之。中央上下相叩,名天鼓。”《云笈七籤》卷三一:“叩齿之法……中央上下相对相叩,名曰鸣天鼓。”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河鼓三星,旗九星,在牵牛北,天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