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使长(使長)  拼音:shǐ zhǎng
元代奴仆对主人的称呼。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常言道:『一岁使长百岁奴』,我耽著利害放您,则要一路上小心在意者。」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二折:「乞与你不痛亲父母行施恩厚,我扶侍义养儿使长多生受。」
《漢語大詞典》:贱臣(賤臣)
(1).臣下在君主或上司前的谦称。战国策·赵策二:“ 周绍 曰:‘王失论矣,非贱臣所敢任也。’”韩非子·存韩:“今贱臣之愚计,使人使 荆 。”
(2).地位低下的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申不害 ,京人也,故 郑 之贱臣。” 南朝 梁 江淹 《狱中上建平王书》:“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於 燕 地;庶女告天,振风袭於 齐 臺。”
《漢語大詞典》:慢令
(1).谓下达可缓慢执行的命令。论语·尧曰:“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孔子家语·始诛》:“慢令谨诛,贼也;徵敛无时,暴也;不试责成,虐也。”
(2).轻慢上司的命令。元史·赵孟頫传:“ 至元 钞法滞涩不行,詔遣尚书 刘宣 与 孟頫 驰驛至 江南 ,问行省丞相慢令之罪。”明史·云南土司传一·云南:“土官復慢令玩法,无所忌惮。”
《漢語大詞典》:隆指
对天子或上司的旨意的敬称。指,通“ 恉 ”。《汉书·东方朔传》:“粪土愚臣,忘生触死,逆盛意,犯隆指,罪当万死。” 汉 蔡邕 《太尉乔玄碑阴》:“辟大将军 梁公 幕府,屡以救正,干其隆指,将军嘉之,无言不讎。”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载驰袢暑,绵涉修程;既达置司,奉将隆指。”
《國語辭典》:赴义(赴義)  拼音:fù yì
为义牺牲。如:「为了全国人民的幸福,他毅然决然的慷慨赴义。」《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
《國語辭典》:顶头(頂頭)  拼音:dǐng tóu
迎头、当面。《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走不得几步,顶头遇著一个人。」《红楼梦》第六六回:「那日,正走之间,顶头来了一群驮子。」
《漢語大詞典》:訾訾
亦作“訿訿”。
(1).谓不想使上司满意;不称职。说文·言部:“訾,訾訾,不思称意也……曰:‘翕翕訿訿。’”按《诗·小雅·小旻》作“潝潝訿訿” 毛 传:“潝潝然患其上,訿訿然思不称乎上。”一说此“訾訾”义为毁谤。 朱熹 集传:“訿訿,务为毁谤也。”《诗·大雅·召旻》:“皐皐訿訿,曾不知其玷。” 毛 传:“皐皐,顽不知道也;訿訿,窳不供事也。”
(2).诋毁;诽谤。荀子·非十二子:“酒食声色之中则瞒瞒然,暝暝然;礼节之中则疾疾然,訾訾然。” 杨倞 注:“谓憎疾毁訾也。”《后汉书·翟酺传》:“而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 明 唐顺之 《答王北厓郡守论》:“今之万口訿訿喧然称不便者,未必尽出於官户豪民,而往往多出於穷僻困阨之小民矣。”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王侃》:“妹曰:‘所可虑者,东邻 钟八 耳,平日訿訿,好瑕疵乡里。’”
《國語辭典》:传谕(傳諭)  拼音:chuán yù
传达上级的指示。《文明小史》第七回:「傅知府传谕休得大惊小怪,使他们闻风逃走。」
《漢語大詞典》:午衙
午时官吏集于衙门,排班参见上司。亦用以形容午间群蜂飞集蜂房之状。 元 金涓 《春日过绣湖》诗:“茅菴兀坐无餘事,静看游蜂报午衙。”
《漢語大詞典》:上备(上備)
谓具文向上司呈报备案。书·吕刑:“其刑上备,有并两刑。” 孔 传:“其断刑文书上王府,皆当备具。”
《國語辭典》:卑职(卑職)  拼音:bēi zhí
1.低微的职位。《陈书。卷一九。沈炯等传。史臣曰》:「沈尚仕于梁室,年在知命,冀郎署之薄官,止邑宰之卑职。」
2.古代州县以下的官吏对上司的自称。《儒林外史》第五回:「汤知县又磕头道:『这事是卑职不是,蒙大老爷保全。』」《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职不敢擅专,还望黎大人原谅。」
《漢語大詞典》:疑蛇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载, 杜宣 饮于上司 应郴 家,“北壁有悬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 杜 甚恶之,但不敢不饮。回家即病,久治不愈。 应 知之,即招 杜 “於故处设酒,杯中故復有蛇”。经 应 说明, 杜 意遂释,病顿愈。亦见晋书·乐广传,谓 乐 宴客事。后以“疑蛇”谓因疑虑而引起的误解。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盗乌悬察,疑蛇立辨。”
分類:上司
《漢語大詞典》:风谏(風諫)
用委婉曲折的语言规劝君主或长辈、上司。《孔子家语·辩政》:“ 孔子 曰:‘忠臣之諫君有五义焉:一曰譎諫,二曰戇諫,三曰降諫,四曰直諫,五曰风諫。’” 王肃 注:“风諫,依违远罪避害者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卒章归之於节俭,因以风諫。奏之天子,天子大説。”
《國語辭典》:手本  拼音:shǒu běn
1.用手抄写的书籍。
2.告状的文书。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下。齐惠休上人齐道猷上人齐释宝月》:「廓子赉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
3.明清时门生见座师或下官见上官时所用的名帖。《水浒传》第二回:「所有一应合属公吏衙将,都军禁军,马步人等,尽来参拜,各呈手本,开报花名。」《儒林外史》第七回:「正在沉吟,长班又送进一个手本,光头名字,没有称呼,上面写著『范进』。」也称为「手板」、「手版」。
《漢語大詞典》:堂参(堂參)
于公堂参谒上司。《文明小史》第六回:“少顷,传点升堂,众官照例堂参毕, 傅知府 便叫先带 黄举人 。”《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等老爷拜过了印,便是老爷升座,典史堂参,书差叩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