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借问(借問) 拼音:jiè wèn
《漢語大詞典》:凤姿(鳳姿)
凤凰的英姿。常用以称美别人。 唐 刘禹锡 《浙西李大夫示述梦并酬和浙东元相公斐然继声》:“凤姿常在竹,鷃羽不离蒿。”自注上句指“二公”,下句“自谓”。
《國語辭典》:排比 拼音:pái bì
1.安排、准备。五代十国。花蕊夫人 宫词:「今宵驾幸池头宿,排比椒房得暖无。」明。汤显祖《邯郸记》第一八折:「喜珠儿头直上吊下到裙拖,天来大喜音,热坏我的耳朵。则排比十里笙歌接著他。」
2.依次排列、编排。《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下。杜甫》:「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唐。元稹 奉和荥阳公离筵作诗:「钧天排比箫韶待,犹顾人间有别情。」
3.一种修辞学上的辞格。连续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法,藉以表达出同范围、同性质的意象,称为「排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宋。周敦颐 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2.依次排列、编排。《旧唐书。卷一九○。文苑列传下。杜甫》:「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唐。元稹 奉和荥阳公离筵作诗:「钧天排比箫韶待,犹顾人间有别情。」
3.一种修辞学上的辞格。连续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法,藉以表达出同范围、同性质的意象,称为「排比」。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宋。周敦颐 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漢語大詞典》:上尾
指在诗歌声律上犯双声之病。凡上句尾字与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与第三句尾字为双声,皆称“上尾”。《南史·陆厥传》:“ 约 ( 沈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自 梁 室云季,雕虫道长,平头、上尾尤忌於时,对语儷辞盛行於俗。” 杜甫 《秋兴》之五“西望瑶池降 王母 ,东来紫气满 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清 仇兆鳌 注:“此章下六句,俱用一虚字二实字於句尾,如‘降 王母 ’、‘满 函关 ’、‘开宫扇’、‘识圣颜’、‘惊岁晚’、‘点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叠足之病矣。”参见“ 八病 ”。
《漢語大詞典》:犯尾
《漢語大詞典》:上尾
指在诗歌声律上犯双声之病。凡上句尾字与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与第三句尾字为双声,皆称“上尾”。《南史·陆厥传》:“ 约 ( 沈约 )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蠭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自 梁 室云季,雕虫道长,平头、上尾尤忌於时,对语儷辞盛行於俗。” 杜甫 《秋兴》之五“西望瑶池降 王母 ,东来紫气满 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清 仇兆鳌 注:“此章下六句,俱用一虚字二实字於句尾,如‘降 王母 ’、‘满 函关 ’、‘开宫扇’、‘识圣颜’、‘惊岁晚’、‘点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叠足之病矣。”参见“ 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