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96
典故
6
词典
10
分类词汇
80
共80,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4
5
6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陈奏
移病
同甫
木主
刺股
剡荐
画旨
合词
梁狱
駮议
驳议
启奏
画名
奉笺
论救
《漢語大詞典》:
陈奏(陳奏)
封建时代臣下向君王进言、上书。
《
宋书·刘穆之传
》
:“虽復亲暱短长,皆陈奏无隐。”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纲盐改票》
:“宫保据实陈奏,不避劳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太平天囯·太平礼制》
:“其妻称嫡某王娘,其妻亲称嫡懿亲,臣下奏称嫡陈奏。”
分類:
陈奏
封建
臣下
君王
进言
上书
《國語辭典》:
移病
拼音:
yí bìng
上书称病。为从前仕宦者请求引退的藉辞。《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也作「移疾」。
分類:
官员
上书
称病
居官
求退
婉辞
《漢語大詞典》:
同甫
南宋 爱国词人 陈亮 的字。他数度上书言事,力主恢复中原,虽几陷于死,而毫不退缩。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沛然秀才》
诗:“ 东方 索米终难饱, 同甫 陈书不厌多。”
分類:
爱国
词人
陈亮
数度
上书
言事
《國語辭典》:
木主
拼音:
mù zhǔ
木制的神主牌位。《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新唐书。卷一四二。列传。崔祐甫》:「安禄山陷洛阳,祐甫冒矢石入私庙,负木主以逃。」也称为「神主」。
分類:
木主
木制
神位
社神
上书
死者
姓名
供祭
祭祀
神主
《國語辭典》:
刺股
拼音:
cì gǔ
战国时苏秦读书想打瞌睡时,就用锥子刺腿。见《战国策。秦策一》。后比喻发愤求学。《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序》:「纵有学优入室,勤踰刺股,名高海内,擢第甲科,若命偶时来,未有望于青紫。」
分類:
苏秦
上书
《漢語大詞典》:
剡荐(剡薦)
上书举荐。
《
旧唐书·韦云起传
》
:“今朝廷之内多 山东 人,而自作门户,更相剡荐,附下罔上,共为朋党。” 明
宋濂
《故天台朱府君霞坞阡表》
:“ 达忠介公 兼善 ,时出镇于 台 ,闻府君有贤行,将剡荐于朝。” 清
平步青
《
霞外攟屑·时事·从军保举
》
:“曷怪今之承枢垣指,奏调剡荐,并不论功之有无乎!”
分類:
上书
举荐
《漢語大詞典》:
画旨(畫旨)
(1).在圣旨上书字判行。
《
宋史·职官志一
》
:“﹝中书省﹞皆承制画旨,以授门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
《
宋史·职官志二
》
:“﹝枢密院﹞面得旨者为録白,批奏得画者为画旨,并留为底。”
(2).绘画的旨意。 宋
苏辙
《王维吴道子画》
诗:“我非画中师,偶亦识画旨。”
《四库全书总目·艺术一·图画见闻志》
:“其论製作之理,亦能得画旨,故 马端临 以为看画之纲领。”
分類:
绘画
圣旨
上书
旨意
书字
《漢語大詞典》:
合词(合詞)
(1).理应呈词。
(2).联名上书。
《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
:“止有此四人,贪淫奸恶,屡训不悛,正欲合词呈治,今幸老爷察出,罪实该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辛亥革命·江苏起义清方档案》
:“谨合词恭摺具陈,仰祈圣鉴事。” 鲁迅
《彷徨·肥皂》
:“ 四铭 踱到烛台面前,展开纸条,一字一字的读下去:‘恭拟全国人民合词吁请贵大总统特颁明令专重圣经崇祀 孟母 以挽颓风而存国粹文’。”
分類:
理应
联名
上书
《漢語大詞典》:
梁狱(梁獄)
汉 邹阳 受诬陷系狱,自狱中上书 梁孝王 辩白,终获释。事见
《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
。后因以“梁狱”代指冤狱。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 苏武 元还 汉 , 黄公 岂事 秦 。 楚 筵辞醴日, 梁 狱上书辰。” 唐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诗:“ 梁 狱书应上, 秦 臺镜欲临。独醒时所嫉,羣小谤能深。”
分類:
诬陷
中上
上书
梁孝
孝王
《国语辞典》:
駮议(駮议)
拼音:
bó yì
1.汉时臣属对朝廷决策有异议而上书,称为「駮议」。汉。蔡邕〈独断〉:「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駮议』。」《后汉书。卷四八。应奉传》:「又集駮议三十篇,以类相从,凡八十二事。」也作「驳议」。
2.持不同意见。《后汉书。卷三六。郑兴传》:「若复遣之,虏必自谓得谋,其群臣駮议者不敢复言。」
分类:
汉时
不同意
时臣
臣属
属对
朝廷
决策
异议
而上
上书
《國語辭典》:
驳议(駁議)
拼音:
bó yì
汉时臣属对朝廷决策有异议而上书,称为「驳议」。《东观汉记。卷一七。宋均传》:「数纳策谋,每驳议,未尝不合上意。」《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国家乐闻驳议,黄发无愆,诏书过耳,何故自系?」也作「駮议」。
分類:
驳议
时臣
异议
臣属
上书
他人
予以
辩驳
帝王
《國語辭典》:
启奏(啟奏)
拼音:
qǐ zòu
向君王进言或禀告。《新唐书。卷一六五。崔群传》:「群凡启奏,平恕如此。」《红楼梦》第一六回:「故启奏上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
分類:
启奏
帝王
进言
上书
《漢語大詞典》:
画名(畫名)
(1).在文书上书名。 明
沈德符
《
野获编·吏部一·太宰揖吏科
》
:“惟遇朔望,则太宰亲赴吏科画名,亦累朝所行故事。”
(2).画家的名气。 宋
郭若虚
《
图画见闻志·赵公祐
》
:“工画佛道鬼神,世称高絶。 大和 间已著画名, 李德裕 镇 蜀 ,以宾礼遇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九回:“我慕了他的画名,特地托人到 上海 去,出一块洋钱润笔求来的呀。”
(3).画的名称。
《四库全书总目·艺术一·贞观公私画史》
:“书中皆前列画名,后列作者之名。”
分類:
画名
画家
文书
书上
上书
名气
《国语辞典》:
奉笺(奉笺)
拼音:
fèng jiān
上书给长官。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迄至后汉,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奉笺。」《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上》:「遣张虑奉笺于刘琨。」
分类:
上书
长官
《漢語大詞典》:
论救(論救)
谓上书皇帝论事救人。
《
新唐书·马植传
》
:“中丞 令狐綯 援故事论救, 宣宗 释不问。”
《
宋史·欧阳修传
》
:“ 范仲淹 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諫 高若訥 独以为当黜。”
分類:
上书
论事
救人
帝王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