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上下其手 拼音:shàng xià qí shǒu
楚国的穿封戌在攻打郑国时俘虏了郑国的守将皇颉,王子围欲与之争功,请伯州犁为其裁决,伯州犁有意偏袒王子围,以手高举和向下的动作示意皇颉承认自己为王子围所俘。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后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旧唐书。卷七一。魏徵传》:「昔州黎上下其手,楚国之法遂差。」《文明小史》第二九回:「那时刑部堂官,是个部曹出身,律例盘得极熟,大约部办也拿他不住,不能上下其手。」
分類:公子
《國語辭典》:上下同心 拼音:shàng xià tóng xīn
众人一心。《淮南子。本经》:「上下同心,君臣辑睦。」《周书。卷二九。宇文虬传》:「虬每经行阵,必身先卒伍,故上下同心,战无不克。」也作「上下一心」。
《高级汉语词典》:鸣声上下 拼音:míng shēng shàng xià
意思是鸟到处鸣叫。上下,树的上部和下部
《國語辭典》:跌宕 拼音:dié dàng
1.行为放纵不拘。《文选。江淹。恨赋》:「脱略公卿,跌宕文史。」《三国志。卷三八。蜀书。简雍传》:「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也作「跌荡」。
2.形容文章音节抑扬顿挫。如:「文章贵于跌宕生姿,波澜变化。」也作「跌荡」、「跌踼」。
2.形容文章音节抑扬顿挫。如:「文章贵于跌宕生姿,波澜变化。」也作「跌荡」、「跌踼」。
《漢語大詞典》:登降
(1).增减。《左传·桓公二年》:“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百官於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登降以数言之,非以位言之也。登谓增其数,降谓减其数也。” 宋 范仲淹 《六官赋》:“俎豆之事,登降而不失其宜。”《宋史·食货志上一》:“按田莱荒治之迹,较户产登降之籍,验米穀贵贱之价,考租赋盈亏之数。”
(2).引申为改革。 明 吴承恩 《〈留思录〉序》:“夫古昔盛时,天子巡狩方岳之下,列国诸侯采诗以献之,命太师陈而观焉,于以登降政俗。”
(3).犹进退。指登阶下阶进退揖让之礼。《墨子·非儒下》:“﹝ 孔丘 ﹞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观众。”《韩非子·八说》:“登降周旋,不逮日中奏百。”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登降周旋’,指古礼也。”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荐于新宫。”《宋史·乐志七》:“肃然威仪,登降周旋。”
(4).上下。指从低处到高处,从高处到低处。《文选·扬雄〈甘泉赋〉》:“登降峛崺,单埢垣兮。” 李善 注:“登降,上下也。” 汉 班彪 《北征赋》:“乘陵冈以登降,息 郇 邠 之邑乡。”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餘。”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峩峩 九霄殿 ,登降纷摩肩。”
(5).起伏。一起一落。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 汉 班固 《西都赋》:“增盘崔嵬,登降炤烂。殊形诡制,每各异观。”《隋书·天文志上》:“况人路迂迴,山川登降。”
(6).升降。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於是列髹彤之绣桷,垂琬琰之文璫,蝹若神龙之登降,灼若明月之流光。”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履薄非兢,临深罔战。授受靡諐,登降弗爽。”
(7).立即降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岁时亢旱,天子祈雨不得。 良 乃曝身阶庭,告诚引罪。自晨至中,紫云沓起,甘雨登降。”
(2).引申为改革。 明 吴承恩 《〈留思录〉序》:“夫古昔盛时,天子巡狩方岳之下,列国诸侯采诗以献之,命太师陈而观焉,于以登降政俗。”
(3).犹进退。指登阶下阶进退揖让之礼。《墨子·非儒下》:“﹝ 孔丘 ﹞繁登降之礼以示仪,务趋翔之节以观众。”《韩非子·八说》:“登降周旋,不逮日中奏百。”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登降周旋’,指古礼也。”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荐于新宫。”《宋史·乐志七》:“肃然威仪,登降周旋。”
(4).上下。指从低处到高处,从高处到低处。《文选·扬雄〈甘泉赋〉》:“登降峛崺,单埢垣兮。” 李善 注:“登降,上下也。” 汉 班彪 《北征赋》:“乘陵冈以登降,息 郇 邠 之邑乡。”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餘。”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峩峩 九霄殿 ,登降纷摩肩。”
(5).起伏。一起一落。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案衍坛曼。” 汉 班固 《西都赋》:“增盘崔嵬,登降炤烂。殊形诡制,每各异观。”《隋书·天文志上》:“况人路迂迴,山川登降。”
(6).升降。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於是列髹彤之绣桷,垂琬琰之文璫,蝹若神龙之登降,灼若明月之流光。”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履薄非兢,临深罔战。授受靡諐,登降弗爽。”
(7).立即降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岁时亢旱,天子祈雨不得。 良 乃曝身阶庭,告诚引罪。自晨至中,紫云沓起,甘雨登降。”
《漢語大詞典》:登顿(登頓)
上下;行止。《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山行穷登顿,水涉尽洄沿。” 李周翰 注:“登顿,谓上下也。” 金 元好问 《沁州刺史李君神道碑》:“太夫人以 六盘 路险,登顿殊甚,山外高寒,非老人所堪。”《随园诗话》卷二引 清 胡书巢 《朝天峡》诗:“旬月走云栈,登顿劳下上。”
《漢語大詞典》:登下
(1).登记与削除。犹增减。《周礼·夏官·司士》:“掌羣臣之版,以治其政令,岁登下其损益之数。”《周礼·秋官·司民》:“掌登万民之数,由生齿以上,皆书於版……岁登下其死生。” 郑玄 注:“登,上也;版,今户籍也;下,犹去也。每岁更著生去死。” 孙诒让 正义:“此登下犹言增减。”
(2).上下;升降。《周礼·考工记序》:“六尺有六寸之轮,軹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軫与轐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 明 徐昭庆 《考工记通》:“登下,谓登车下车也。人长八尺,軫轐得人之半,故升降以此为节,而得其宜也。”
(3).犹丰歉。《逸周书·大聚》:“立祭祀与岁穀登下厚薄,此为德教。” 孔晁 注:“登下,随穀丰俭也。”
(2).上下;升降。《周礼·考工记序》:“六尺有六寸之轮,軹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軫与轐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 明 徐昭庆 《考工记通》:“登下,谓登车下车也。人长八尺,軫轐得人之半,故升降以此为节,而得其宜也。”
(3).犹丰歉。《逸周书·大聚》:“立祭祀与岁穀登下厚薄,此为德教。” 孔晁 注:“登下,随穀丰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