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27,分1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八五三二
八名三昧
三种四教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
三十六兽
十二三昧声
十三宗
十三佛
十三缚
十三难
十三大会
十三大院
十三法师
十三事法
十三资具
八五三二
【佛学大辞典】
(杂语)八识,五法,三性,二无我也,是楞伽经唯识论所明,即法相宗之法门也。
八名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念诵八名普密陀罗尼经之勤行法也。
三种四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藏通别圆化法之四教,有三种:一、方等之四教,二、别教之四教,三、涅槃之四教也。此三种之差别如何?或言方等之四教,隔别不融,别教之四教,法四而人一,涅槃之四教,四人俱知常住。或言涅槃之四教,通入佛性,别教之四教,次第见佛性,方等之四教,二乘见佛性。见释签讲述四上。
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九品往生之差别且教陀罗尼。
三十六兽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时各有三兽。总为三十六兽。止观八曰:「一时为三十二时,即有三十六兽。寅有三:初是猩,次是豹,次是虎;卯有三:狐,兔,貉;辰有三:龙,蛟,鱼;此九属东方木也。已有三:蝉,鲤,蛇;午有三:鹿,马,獐;未有三:羊,雁,鹰;此九属南方火也。申有三:狖,猿,猴;酉有三:乌,鸡,雉;戌有三:狗,狼,豺;此九属西方金也。亥有三:豕,貐,猪;子有三:猫,鼠,伏翼;丑有三:牛,蟹,鳖;此九属北方水也。」止观八之二开三十六兽为百八兽。但三十六兽出列子及琅琊代醉篇。
十二三昧声
【佛学大辞典】
(杂语)十二摩多是女身,表三昧也。(参见:悉昙)
十三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吾国佛教之十三宗也。(参见:宗派)
宗派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圣出世,说大小半满之诸教,摄化一切机缘。灭后贤圣各依教分宗以化益有缘。今列举灭后三国之诸宗如下。
【佛学常见辞汇】
宗教的支派。
十三佛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司死者七七日乃至三十三回忌之佛也。一、不动此明王现于冥途时名秦广王。司初七日。一息切断之处也,禅谓之大力量人。其黑色,表无分别,火炎为荼毗之火。种子为因业之字。其意以为今此之最期即为来生之因也。又以具足修行菩提之故,有三昧与大空二点,是风大之一息收处也。此谓不动本所,遍至十方。二、释迦此如来在冥界,称初江王。司初二七日。种子为字之有,有远离之涅槃点,法华经谓为破有法王出现世间,是正当于字也。三、文殊此菩萨在冥途成宋帝王。司三七日。种子为吾我之字。是差别之义也。智表差别,以菩提圆满之故,加大空点。大日经所谓我见心际即是菩提是也。有智必有理,故次有普贤。四、普贤此菩萨在地狱现五官王。司四七日。种子为遍际之字。是理之无边际也。经所谓普贤菩萨自体遍是也。理之所司为大地,故次表地藏。五、地藏此菩萨在冥界现阎魔王。司五七日。以地即藏之故,用因业之字。古人所谓依地含诸种是也。其种宜有心法,故次有弥勒。六、弥勒此菩萨现变成王。司六七日。翻为慈氏。慈字为玆之心。然则指一心而谓为弥勒也。古人所谓弥陀弥勒为一心异名是也。种子为乘之字。乘于万法之一心也。句云:能为有像主。此句中之主,不现形之主也,故谓为兜率笼居之句。加譬喻之点者,表以譬喻治烦恼之病也。以治烦恼之病故,次有药师如来。七、药师此如来,在冥途变泰山王。司七七日。无病则心月明如净琉璃,色心丰似圆镜。种子为字有自在之点。句云内證朗外用自在是也。以此时言谈口说自在之故,次有观音。八、观音此菩萨在冥途变平等王。司百个日。此大士能观世间之音而使解脱,故种子为三谛之字。谛者明也,语云见色闻声随所自在是也。音必自威势出,故次有势至。九、势至此菩萨在冥途变都市王。司一周忌。种子依音声而闻悟,则住于涅槃,故于三谛之字有涅槃点。又以此时离机智故加涅槃之远离点。文云普照一切令离三途是也。以上一一之义成就,则寿命无量,故次有阿弥陀。十、阿弥陀此如来在冥途变五道转轮王。司三回忌。寿命无量,而无中夭。种子为风大之字有火大之点,远离之涅槃点,是无风火之三灾也。故论云永离身心恼是也。寿命无量,而于三世无移动,故次有阿閦。十一、阿閦此如来在冥界变莲华王。司七年忌。阿閦此云无动。无动者约于内證。种子为因业之字,有损灭之点,又有空点,毕竟入于无动之理也。经云法性无边,元来不动是也。此时无迷暗,故次有大日。十二、大日此如来在冥界变祇园王。司十三回忌。为五智总主诸尊之中央,故云大日。种子为言说之字。水土一体,大空圆满,故有空点,此胎藏界也。于金刚界用字,者开也,阳之现前也,发心之修行处有不生不灭之理,故加涅槃点。经云大智光明遍照法界是也。此法身周边法界,故次有虚空藏。十三、虚空藏此菩萨在冥界变法界王。司三十三回忌。种子为如之心法字。尘垢为色法,色心修行都远离之处,虚空藏也,故为追修成就之本尊。此中前十者,即世所谓十王也。见梵汉对映私钞末。
十三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三烦恼也。(参见:烦恼)
十三难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遮难)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边罪难,先受具足戒而犯四波罗夷者,是为佛法边外,故曰边罪。二犯比丘尼,于白衣时犯净戒之比丘尼者。三贼心受戒者,曾于白衣或沙弥时,盗听他之说戒羯磨,诈称为比丘者。四破内外道者,原是外道,来投佛法,受具竟,还复本道,今欲复来受戒者。是彼此通坏,而志性无定。五黄门,五种不男也。六杀父,七杀母,八杀阿罗汉,九破僧,破法轮僧也,若为破羯磨僧,则非难。十出佛身血,十一非人难,八部之鬼神,变化人形者。十二畜生难,畜生变为人者。十三二形难,具男女之二根者。
十三大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十三大院同。
十三大院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之曼荼罗也。青龙轨,十三院具有之,现图曼荼罗略四大护院而为十二院。其所以略之者,一说谓为四重总在故也。愚案十三院其数自与十三层之法界塔婆相应也。(参见:现图曼荼罗)
【佛学次第统编】
胎藏院曼荼罗,为胎藏界之诸尊。如其位安置于坛场者,坛中安置十三大院、四百十四尊,一切之功德,轮圆具足者,是胎藏界之曼荼罗也。此曼荼罗,乃显众生本具之理性者,故又名因曼荼罗,理曼荼罗。以东方为发因之位,故亦名东曼荼罗。其理性清净无垢之德,喻之莲华,故亦名莲华曼荼罗。又此曼荼罗,有现图曼荼罗与阿阇梨所传曼荼罗之二种:现图曼荼罗为图画,善无畏三藏祈请虚空炳现之坛形,即现今流布于世者是也。阿阇梨所传曼荼罗,为大日经及仪轨所说,不载之于图画,由一一阿阇梨传其作法及义理。二者相违之点不少,盖现图为结缘,阿阇梨所传为传法也。
「十三大院」 大日经仪轨说胎藏曼荼罗画十三大院而安置诸尊,但现图曼荼罗缺四大护院之一,而为十二大院。
「四百十四尊」 诸家所说之数无定,而以四百十四尊为常数。第一、中台八叶院九尊。第二、遍知院七尊。第三、释迦院三十九尊。第四、持明院五尊。第五、虚空藏院二十八尊。第六、金刚手院三十三尊。第七、除盖障院九尊。第八、观音院三十七尊。第九、地藏院九尊。第十、文殊院二十五尊。第十一、苏悉地院八尊。已上二百九尊,谓之内院。第十二、外周之金刚院二百五尊,通内外院为四百十四尊也。
「胎藏界五佛」 胎藏界曼陀罗之中心部,云中胎藏,又称中台八叶院,八叶莲华开敷之形也。中台是大日如来,四方之四叶,现四佛;四维之四叶,现四菩萨;即南方开敷华王如来,东方宝幢如来,北方天鼓雷音如来,西方无量寿如来,中台之大日如来,合为五佛也。
「胎藏界九尊」 中台八叶院之九尊也。前之五佛,加东南维普贤菩萨,西南维文殊菩萨,东北维弥勒菩萨,西北维观音菩萨之四尊也。
十三法师
【佛学大辞典】
(名数)仁王经所说行十三观门者,为大法师,世人宜如佛供养之云。(参见:十三观门)
十三事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出家人宜务之十三行法,乞食四法(住正戒,住正威仪,住正命,住正觉),威仪四法(依法,依时,依处,依次),离烦恼五事(离贪,离瞋,离取著,离粗犷,离憍慢)是也。
【三藏法数】
〔一、住正戒〕,谓出家之人,入于聚落乞食,当收摄身心,安住正戒,勿令毁犯也。
〔二、住正威仪〕,谓出家之人,乞食之时,当须正其容貌,端其威仪,令一切人生敬信心也。
〔三、住正命〕,谓出家之人,当依佛制,乞食自活,资身进道,离于五种邪命之食也。(五邪命者:诈现异相,自说功能,占相吉凶,高声现威,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也。)
〔四、住正觉〕,谓出家之人,当须觉了身为苦本,甚可厌恶。为正道故,而行乞食,随得支身,以除饥渴,勿令多贪,妨进道业也。(已上乞食四事。)
〔五、依法〕,谓出家之人,或于道场中经行,或于聚落内乞食,当须行步徐缓,遵其法则也。
〔六、依时〕,谓出家之人,当念无常迅速,昼夜深自警悟,不可眠卧,妨损道业。遗教经云: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是也。
〔七、依处〕,谓出家之人,欲求寂静无为之乐,当离愦(古对切)闹之处,独处闲居,思灭苦本也。
〔八、依次〕,谓出家之人,于大众中,当依戒腊,资次而坐,勿令搀越。梵网经云: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是也。(已上威仪四事。)
〔九、离贪〕,谓出家之人,已住正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五欲之害,甚于毒蛇,不应贪著也。(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十离瞋〕,谓出家之人,当以慈悲为本,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无令瞋恨。瞋之为害,甚于猛火,常当防护,勿令得入也。
〔十一、离取著〕,谓出家之人,常以智慧观察己身及以外物,皆悉虚幻,不应妄取执著。遗教经云: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及诸财宝,皆当远离。是也。
〔十二、离粗犷〕,谓出家之人,当须柔软和顺,以成清雅之德,不应粗暴猛犷,有失和敬之仪也。(和敬者,谓外同他善,内自谦卑也。)
〔十三、离憍慢〕,谓出家之人,当须谦敬卑下,折己慢幢,精进修道,不应自恃有德,憍傲侮慢,贡高于人也。(已上离烦恼五事。)
十三资具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僧伽胝Sam%gha%ti,译云重复衣。二、嗢咀啰僧伽Uttara%san%ga,译云上衣。三、安咀婆娑Antarva%sa,译云下衣。此三服皆名支伐罗Civara,北方诸人多名法衣为袈裟,即是赤色之义,律文中无此语。中方皆云支伐罗。四、尼师但娜Nis!idana,卧坐具也。五、泥伐散娜Niva%sana,裙也。六、副泥伐散娜Pratiniva%sana,副裙也。七、僧脚晕迦Sam%kaks!ika%,是掩腋衣也。古名覆肩,覆于长臂,非真义,向使覆右腋,交搭于左臂,是与佛制同。八、副僧脚晕迦Pratisam%kaks!ika%,副掩腋衣也。九、迦耶褒折娜Ks/yoposan!a’,拭身巾也。十、木祛褒折娜Mukhopos!an!a,拭面巾也。十一、鸡舍钵罗底喝喇呵Kes/apratigrahan!a,剃发衣也,披之剃发者也。十二、建立钵刺底车惮娜Kan!d!u%praticchadana,遮疮疥衣也。十三、鞞杀社钵利色迦罗Bhes!ajaparis!ka%raci^vara,药资具衣也。出于有部百一羯磨十。名义大集二七二以拭身拭面二者为手巾Snatrasat!aka之一。别出雨衣Vars!a%s/a%ticivara药资具衣但称资具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