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杨秉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附《杨秉传》
「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杨秉传赞》:「震畏四知,秉去三惑。」

例句

四知台上镜,三惑井中瓶。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典故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404~2~
师良久又曰:「上至诸佛,下至含识,共个真心,且阿那个是诸人心。莫是情与无情共一体么?恁么见解,何似三家村里?」
《苏轼诗集》卷二十七〈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
我在东坡下,躬耕三亩园。君为尚书郎,坐拥百吏繁。鸣蛙与鼓吹,等是谷物喧。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惟君绨袍信,到我雀罗门。缅怀故人意,欲使薄夫敦。新年对宣室,白首代尧言。相逢问前辈,所见多后昆。道馆虽云乐,冷卿当复温。还持刺史节,却驾朱轮轩。黄发方用事,白须宜少存。嗣圣真生知,拯民如救燔。初囚羽渊魄,尽返湘江魂。坐忧东郡决,老守思王尊。北流桑柘没,故道尘埃翻。知君一寸心,可敌千步垣。流亡自栖止,老幼忘崩奔。得闲闭阁坐,勿使道眼浑。聊乘应舍筏,直溯无生源。归来成二老,夜榻当重论。
典故 
天山箭
 
三箭取侯封
 
三矢平虏

相关人物
薛仁贵


《旧唐书》卷八十三〈薛仁贵列传〉~2780~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贞观末,太宗亲征辽东,仁贵谒将军张士贵应募,请从行。至安地,有郎将刘君昂为贼所围甚急,仁贵往救之,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仁贵遂知名。寻又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将行,高宗内出甲,令仁贵试之。上曰:「古之善射有穿七札者,卿且射五重。」仁贵射而洞之,高宗大惊,更取坚甲以赐之。时九姓有众十馀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馀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馀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薛仁贵列传〉~440~
显庆三年,诏副程名振经略辽东,破高丽于贵端城,斩首三千级。明年,与梁建方、契苾何力遇高丽大将温沙多门,战横山,仁贵独驰入,所射皆应弦仆。又战石城,有善射者,杀官军十馀人,仁贵怒,单骑突击,贼弓矢俱废,遂生禽之。俄与辛文陵破契丹于黑山,执其王阿卜固献东都。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诏副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总管。将行,宴内殿,帝曰:「古善射有穿七札者,卿试以五甲射焉。」仁贵一发洞贯,帝大惊,更取坚甲赐之。时九姓众十馀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仁贵虑为后患,悉坑之,转讨碛北馀众,擒伪叶护兄弟三人以归。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九姓遂衰。

简释

三矢平虏:喻武艺高强、功勋卓著。唐白居易《答箭簇》:“不然学仁贵,三矢平虏庭。”

典故

《礼记·曲礼下》
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

例句

君非三谏寤,礼许一身逃。 窦常 谒三闾庙

典故
三角梳

相关人物
上元夫人


《汉武帝内传》
(上元)夫人年可二十馀,天姿精耀,灵眸绝朗,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不可名字,头作三角髻,馀发散垂至腰。

例句

七尺发犹三角梳,玳牛独驾长檐车。 段成式 戏高侍御七首

典故

《周易注疏》卷四〈晋〉~87~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唐·孔颖达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

例句

直应宣室还三接,未必丰城便陆沉。 韩偓 奉和峡州孙舍人肇荆南重围中寄诸朝士二篇时李常侍洵严谏议龟李起居殷衡李郎中冉皆有继和余久有是债今至湖南方暇牵课

三接旧承前席遇,一灵今用戒香熏。 韩偓 赠僧

典故
三阶平
 
三阶平正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列传〉~285~
夫殷作九韨之宫而诸侯畔,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粪土愚臣,忘生触死,逆盛意,犯隆指,罪当万死,不胜大愿,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不可不省。唐·颜师古注引应劭《黄帝泰阶六符经》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大夫,下阶为士庶人。上阶上星为男主,下星为女主。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为卿大夫。下阶上星为元士,下星为庶人。三阶平则阴阳和,风雨时,社稷神祇咸获其宜,天下大安,是为太平。三阶不平,则五神乏祀,日有食之,水润不浸,稼穑不成,冬雷夏霜,百姓不宁,故治道倾。天子行暴令,好兴甲兵,修宫榭,广苑囿,则上阶为之奄奄疏阔也。」以孝武皆有此事,故朔为陈之。
典故
三捷


《诗经·小雅·采薇》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采薇·序》:「《采薇》,遣戍役也。」

例句

书记赴三捷,公车留二年。 杜甫 送韦书记赴安西

六年西掖弘汤诰,三捷东堂总汉科。 杨巨源 上裴中丞

典故

《礼记注疏》卷三十〈玉藻〉~563~
凡君召以三节,二节以走,一节以趋。在官不俟屦,在外不俟车。汉·郑玄注:「节所以明信辅君命也。使使召臣,急则持二,缓则持一。」唐·孔颖达疏:「凡君召以三节,二节以走,一节以趋者,节者,以玉为之。所以明信辅于君命者也。君使使召臣,有二节时,有一节时,故合云三也。随事缓急,急则二节,臣故走也,缓则一节,臣故趋也。」
典故 
三荆树
 

《艺文类聚》卷八十九〈木部下·荆〉~548~
《孝子传》曰。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欣聚。况我而殊哉。还为雍和。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问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太中大夫。

简释

三荆:喻指兄弟。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例句

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陆机 豫章行

典故
三旌有分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让王〉~974~
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又何赏之言?」王曰:「强之!」屠羊说曰:「大王失国,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诛;大王反国,非臣之功,故不敢当其赏。」王曰:「见之!」屠羊说曰:「楚国之法,必有重赏大功而后得见。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国,而勇不足以死寇。吴军入郢,说畏难而避寇,非故随大王也。今大王欲废法毁约而见说,此非臣之所以闻于天下也。」王谓司马子綦曰:「屠羊说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屠羊说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贵于屠羊之肆也;万钟之禄,吾知其富于屠羊之利也。然岂可以食爵禄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说不敢当,愿复反吾屠羊之肆。」遂不受也。唐·成玄英疏:「三旌,三公也。亦有作圭字者,谓三卿皆执圭,故谓三卿为圭也。」
典故

《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道教三洞宗元〉
其次即至三境。境别有左、右、中三宫;宫别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别有一太上老君天师。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其九仙者,第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
典故 
斫成三绝
 
相关人物
郑虔


《封氏闻见记》卷五〈图画〉
玄宗时,王维特妙山水,幽深之致,近古未有。维终于尚书右丞。郑虔亦工山水,名亚于维。劝善坊吏部尚书王方庆宅山水院有虔山水之迹,为时所重。虔工书画,又工诗,故有「三绝」之目。而宦游途迍蹇,终于台州司户焉。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列传中·郑虔〉
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
典故
相关人物
刘淑
 
窦武
 
陈蕃(字仲举)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287~
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摽搒,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八顾」,次曰「八及」,次曰「八厨」,犹古之「八元」、「八凯」也。窦武、刘淑、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为「八顾」。顾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翟超为「八及」。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为「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
《南史》卷五十九〈任昉列传〉
昉好交结,奖进士友,不附之者亦不称述,得其延誉者多见升擢,故衣冠贵游莫不多与交好,坐上客恒有数十。时人慕之,号曰任君,言如汉之三君也。在郡尤以清洁著名,百姓年八十以上者,遣户曹掾访其寒温。尝欲营佛斋,调枫香二石,始入三斗,便出教长断,曰:「与夺自己,不欲贻之后人。」郡有蜜岭及杨梅,旧为太守所采,昉以冒险多物故,即时停绝,吏人咸以百馀年未之有也。为家诫,殷勤甚有条贯。陈郡殷芸与建安太守到溉书曰:「哲人云亡,仪表长谢。元龟何寄,指南何托?」其为士友所推如此。
典故
相关人物
陆机
 
顾荣


《晋书》卷六十八〈顾荣列传〉~8~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为南土著姓。祖雍,吴丞相。父穆,宜都太守。荣机神朗悟,弱冠仕吴,为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平,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例拜为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恒纵酒酣畅,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三〈李绅列传〉~4497~
李绅字公垂,润州无锡人。本山东著姓。高祖敬玄,则天朝中书令,封赵国文宪公,自有传。祖守一,成都郫县令。父晤,历金坛、乌程、晋陵三县令,因家无锡。……岁馀,穆宗召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情意相善。
《漢語大詞典》:三惑
(1).指酒、色、财三种惑人之物。《后汉书·杨震传赞》:“ 震 畏四知, 秉 去三惑。”隋书·韦世康传:“志除三惑,心慎四知。” 唐 许浑 《金谷园》诗:“三惑沉身是此园,古藤荒草野禽喧。”参见“ 三不惑 ”。
(2).佛教天台宗所说的三种妄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法苑珠林卷十:“居兹三惑,示画篋之非真;出彼四门,厌浮云之易灭。” 明 徐復祚《一文钱》第六出:“立三观、破三惑,成三德,捐思絶议,自证菩提。”
《漢語大詞典》:三不惑
谓不为酒、色、财三者所迷。后汉书·杨秉传:“ 秉 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復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
《國語辭典》:三家村  拼音:sān jiā cūn
人烟稀少,地处偏僻的小村落。宋。苏轼〈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诗:「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水浒传》第五一回:「便骂你这三家村使牛的,打甚么紧?」
《國語辭典》:三箭定天山  拼音:sān jiàn dìng tiān shān
唐薛仁贵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时九姓有众十馀万,令骁骑数十人前来挑战,仁贵发三箭射杀三人,威慑敌营,使之俯首请降。见《新唐书。卷一一一。薛仁贵传》。
《漢語大詞典》:三谏(三諫)
(1).三次劝谏。见“ 三諫之义 ”。
(2).三个谏官。指 宋 代 吴昌裔 、 徐清叟 、 杜范 。宋史·吴昌裔传:“ 吴昌裔 与 徐清叟 、 杜范 一日并入臺,皆天下正士,四方想闻风采,为《至和三諫诗》以侈之。”
(3).三个谏官。
(4).三个谏官。指 明 代 吴之佳 、 叶初春 、 张栋 。见明史·吴之佳传
《漢語大詞典》:三谏之义(三諫之義)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 曹 , 曹羈 諫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 曹伯 曰:‘不可。’三諫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 何休 注引 孔子 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諫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汉 王充 论衡·程材:“案世间能建蹇蹇之节,成三諫之义,令将检身自勑,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
《漢語大詞典》:三接
谓三度接见。语本易·晋:“晋, 康侯 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孔颖达 疏:“昼日三接者,言非惟蒙赐蕃多,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 宋 范仲淹 《贤不家食赋》:“敦三接而何善不臻,达四聪而无远勿访。” 金 朱之才 《卧病有感二十韵》:“ 荀爽 岁九迁, 康侯 日三接。” 明 杨慎 《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晋昼延三接, 尧 旻达四聪。”一说,接读为捷,“三接”即三捷。 高亨 注:“接读为捷,战胜曰捷。此乃 周 初故事, 康侯 出征异国,俘马甚多,以献於王。其战也,一日三胜。”
谓数度交战。三,言其数之频繁。 晋 左思 《魏都赋》:“推锋积纪,鋩气弥鋭,三接三捷,既昼亦月。” 唐 符载 《保安镇图记》:“红旗拉风,长戟如倚,晨暮三接,朱殷谿瀆。”
《國語辭典》:三节(三節)  拼音:sān jié
俗称端午节、中秋节、年节为「三节」。如:「公司每逢三节,必邀员工出游。」
《國語辭典》:三荆(三荊)  拼音:sān jīng
1.地名。后魏时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省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省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沘阳(今河南省沘阳县),合称为「三荆」。
2.一棵有三分枝的荆树。比喻同胞手足。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漢語大詞典》:荆枝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紫荆树:“京兆 田真 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貲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 真 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顦顇,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復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后因以“荆枝”喻兄弟骨肉同气连枝。 唐 杨炯 《恒州刺史王公神道碑》:“兄 国卬 , 穀州 刺史;弟 国稀 , 仁州 刺史:荆枝擢秀,棣萼生光。” 唐 黄滔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诗:“到日荆枝应便茂,别时珠泪不须流。”
《国语辞典》:三境  拼音:sān jìng
唐代诗歌的三种境界。即物境、情境与意境。
《國語辭典》:三绝(三絕)  拼音:sān jué
1.三次断绝。比喻勤于诵读。《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宋。苏轼〈夜梦〉诗:「易韦三绝丘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2.三种卓越超绝的才能。《晋书。卷九二。文苑传。顾恺之传》:「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书绝、痴绝。」《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李白传》:「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漢語大詞典》:郑虔三绝(鄭虔三絶)
谓 唐 郑虔 诗、书、画皆精妙。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郑广文 ( 虔 字)学书而病无纸,知 慈恩寺 有柿叶数间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后自写所製诗并画,同为一卷封进, 玄宗 御笔书其尾曰:‘郑虔三絶。’”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 虔 善图山水,好书……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絶。’”后世因以赞誉人善画山水或诗、书、画三者皆精妙。 金 元好问 《王子端内翰山水同屏山赋》诗之一:“ 郑虔 三絶旧知名,付与时人分重轻。” 高燮 《索黄滨虹治印先寄以诗》:“ 黄子 静者吾所师, 郑虔 三絶人共知。”
《漢語大詞典》:三君
(1).指 春秋 时 鲁国 宣公 、 成公 、 襄公 三国君。左传·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明 杨慎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左氏 侈然称之。”
(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窦武 、 刘淑 、 陈蕃 。后汉书·党锢传序:“ 竇武 、 刘淑 、 陈蕃 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蔡伯喈 评之曰: 陈仲举 彊於犯上, 李元礼 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 元礼 居八俊之上。”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时论其( 严顥亭 )名,在三君八俊之间。”
(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陈寔 及其子 陈纪 、 陈谌 。后汉书·陈纪传:“弟 諶 ,字 季方 ,与 纪 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公( 韦嗣立 )考侍中,为国元辅,兄 承庆 ,当代齐名。咸以令德,继和金鼎; 扶阳 二相, 陈氏 三君,復追美矣。”
(4).指 明 末东林党的 赵南星 、 邹元标 和 顾宪成 。见明史·赵南星传
(5).指三茅君。 唐 陆龟蒙 《闲居杂题·饮岩泉》诗:“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买 桐江 一朵山。”详“ 三茅君 ”。
《漢語大詞典》:三茅君
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简称 茅山 ,在今 江苏 句容县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梁书·处士传·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汉 有 咸阳 三 茅君 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
《漢語大詞典》:三俊
古指具备刚、柔、正直三德的人。书·立政:“严惟丕式,克用三宅三俊。” 孔颖达 疏:“三俊即是《洪范》所言刚克、柔克、正直三德之俊也。”一说谓有常伯、常任、准人之才者。见 蔡沉 集传。三个并称的俊杰。(1)指 汉 之 张良 、 萧何 、 韩信 。晋书·郑冲传:“ 泰始 六年,詔曰:‘昔 汉祖 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勋劳,归美三俊。’”(2)指 汉 之 郦食其 、 田横 、 韩信 。汉书·蒯通伍被等传赞:“ 蒯通 一説而丧三儁,其得不亨者,幸也。”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亨 酈食其 ,败 田横 ,骄 韩信 也。”(3)指 晋 之 顾荣 、 陆机 、 陆云 。晋书·顾荣传:“ 吴 平,﹝ 顾荣 ﹞与 陆机 兄弟同入 洛 ,时人号为‘三俊’。”(4)指 唐 之 李绅 、 李德裕 、 元稹 。旧唐书·李绅传:“岁餘, 穆宗 召为翰林学士,与 李德裕 、 元稹 同在禁署,时称‘三俊’,情意相善。”(5)指 宋 之 陈希亮 、 陈庸 、 陈谕 。宋史·陈希亮传:“﹝ 希亮 ﹞业成,乃召兄子 庸 、 諭 使学,遂俱中 天圣 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閭曰:‘三儁’。”(6)指 元 之 曹元用 、 元明善 、 张养浩 。元史·曹元用传:“﹝ 元用 ﹞转中书省右司掾,与 清河 元明善 、 济南 张养浩 ,同时号为‘三俊’。”(7)指 明 之 顾璘 、 陈沂 、 王韦 。明史·文苑传二·顾璘:“初, 璘 与同里 陈沂 、 王韦 ,号‘金陵三俊’。”
分類: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