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三袭(三襲)
(1).指三者相合。《国语·周语下》:“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谁?且其梦曰:‘必 驩 之孙,实有 晋国 。’其卦曰:‘必三取君於 周 。’其德又可以君国,三袭焉。” 韦昭 注:“袭,合也。三合:德、梦、卦也。”
(2).三重。多指宫观的三重门。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孤嶝横插,洞穴斜经;千丈万仞,三袭九成。” 唐 刘宪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下輦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王宫有三袭门,皆饰异宝。中门中有金巨称一,作金人立,其端属十二丸,率时改一丸落。”
(2).三重。多指宫观的三重门。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孤嶝横插,洞穴斜经;千丈万仞,三袭九成。” 唐 刘宪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下輦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王宫有三袭门,皆饰异宝。中门中有金巨称一,作金人立,其端属十二丸,率时改一丸落。”
《漢語大詞典》:三就
(1).三成,三套。《仪礼·既夕礼》:“荐马,缨三就,入门,北面,交轡。” 郑玄 注:“缨,今马鞅也;就,成也。诸侯之臣饰以三色而三成。”《周礼·春官·典瑞》:“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繅皆三采三就。”
(2).犹三匝,三重。《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夫子之门人盖三就焉。” 俞樾 《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三就者,三帀也……夫子之门人三就,言其多也。”
(3).谓古时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别三处就刑。《书·舜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 孔 传:“行刑当就三处: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 孔颖达 疏:“行刑当就三处,惟谓大辟罪耳……惟死罪当分就处所,其墨、劓、剕、宫无常处可就也。”
(2).犹三匝,三重。《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夫子之门人盖三就焉。” 俞樾 《群经平议·大戴礼记一》:“三就者,三帀也……夫子之门人三就,言其多也。”
(3).谓古时服死刑者,依照身份不同,分别三处就刑。《书·舜典》:“五刑有服,五服三就。” 孔 传:“行刑当就三处:大罪於原野,大夫於朝,士於市。” 孔颖达 疏:“行刑当就三处,惟谓大辟罪耳……惟死罪当分就处所,其墨、劓、剕、宫无常处可就也。”
《漢語大詞典》:昆仑丘
见"昆仑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