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五智所生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莲华三昧经谓依五智而生三身:一、法界体性智之身业为毗庐遮那佛,口业为普贤菩萨,意业为不动金刚。二、大圆镜智之身业为阿閦佛,口业为文殊师利菩萨,意业为降三世金刚。三、平等性智之身业为宝生佛,口业为虚空藏菩萨,意业为军荼利金刚。四、妙观察智之身业为阿弥陀佛,口业为观自在菩萨,意业为六足金刚。五、成所作智之身业为释迦文佛,或不空成就佛,口业为金刚业菩萨,意业为摩诃药叉金刚。此三者即如其次第为自性正法教令之三轮身也。瑜祇经曰:「金刚界遍照如来以五智所成四种法身,于本有金刚界。(中略)光明心殿中,云云。」十住心广名目六曰:「以上五智,一切佛具之。然而约别相云之者,如次大日阿閦宝生弥陀不空五佛也,自家不二实义可思之。」
四智成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问束四智成三身者,几个智共成一身,几个智独成一身?答:大圆镜智独成法身,平等性者独成报身,妙观察智与成所作智共成化身。此三身亦假立名字分别,只令未解者看。若了此理,亦无三身应用。何以故?为体性无相,从无本而立,亦无无住。」
佛三身赞
【佛学大辞典】
(经名)西土贤圣撰,心行之偈文也,赵宋法贤译。法报化之三身各二行,回向二行。
阿弥陀三字法报应三身空假中三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字为本不生之义,故是空谛。弥字为吾我之义,故是随缘之假谛。陀字为如之义,故是中谛。又三身者,取阿字第五转方便究竟之义为应身,弥为报身,陀为法身。日本慧心之阿弥陀部心集曰:「阿即空之义也,弥者即假之义也,陀者即中之义也。」
三身菩提
【佛学大辞典】
(名数)同三佛菩提。
无作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圆教之三身也。如法相宗权教,修因感果之佛,为报三大劫修行之因而成之佛,故谓之为有为法佛。圆教之佛,三身皆为本有自尔之性佛,非因行之造作,故谓之为无作三身。守护国界章下之中曰:「有为报佛,梦里权果。无作三身,梦前实佛。」
佛之三身
【佛学次第统编】
兹说佛之三身,金光明经玄义云:「三身者,身、即聚积之义,谓聚积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
一、法身 谓始从初住,续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
二、报身 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
三、应身 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三身(二)
【佛学次第统编】
金光明经玄义云三身:身即聚积之义,谓聚积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
一、法身 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二、报身 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三、应身 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三身(三)
【佛学次第统编】
三身有四种:
一、法报应之三身。
二、法应化之三身。
三、法报化之三身。
「法化等三身」
一、法化生身 由法性化现之化身佛也。
二、五分法身 戒定等之五分功德也。
三、实相法身 空性之诸法实相也。
「但空等三身」
一、但空法身 小乘之法身也。
二、即假法身 大乘别教之法身也。
三、即中法身 大乘圆教之法身也。
一月喻三身
【三藏法数】
(出宝王论)
一月喻三身者,以月体喻法身,月光喻报身,月影喻应身也。盖由法身即是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出生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轮在天,影含众水。报身即是寂照之智,智无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无有差谬,犹如月光,照临万像,无有隐形。应身即是变化之用,用无自性,从体而起,有感则通,无感不应,犹如月影,有水则现,无水不显。然此三身,本是一体。从用立名,故有多种。论云:法身如月之体,报身如月之光,应身如月之影。是也。
三身遍相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法身如虚空遍〕,谓法性之身,本体周遍如太虚空,无有障碍,诸佛众生,平等具足,故名法身如虚空遍。
〔二、智身如日光遍〕,智身即自报之身也,谓究竟始觉之智,能遍破无明之暗,显发本有真身,譬如日光,无幽不烛,故名智身如日光遍。
〔三、色身如日影遍〕,色身即应身也,谓究竟始觉之智,契于本觉法身之理,则能从体起用,遍应众机,譬如日光之影,不择高下,随处映现,故名色身如日影遍。
三身华梵
【三藏法数】
(亦名三如来,出法华文句)
〔一、法身,毗卢遮那如来〕,法名可轨,诸佛轨之而得成佛,以法为身,故名法身。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以真如平等性相常然,身土无碍故也。如来者,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是也。
〔二、报身,卢舍那如来〕,修因感报,名之为报。然有自报、他报之别:自报即理智如如,他报即相好无尽,是名报身。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谓诸惑净尽,众德悉圆。又云光明遍照,谓内以智光照真法界(即自报身也),外以身光照应大机(即他报身也),如来者,转法轮论云: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是也。(第一义谛者,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也。)
〔三、应身,释迦牟尼如来〕,智与体冥,能起大用,随机普现,说法利生,故名应身。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寂默故不住生死,能仁故不住涅槃。如来者,成实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是也。(智与体冥者,谓自报之智与法身之体冥合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身寿量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文句)
〔一、法身寿量〕,法身者,师轨法性,还以法性为身。此身非色质,亦非心智,强指法性为法身耳。言寿量者,此非报得命根,亦非连持之寿,强指不迁不变,名之为寿。此寿非长量,亦非短量。经云: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等。是也。
〔二、报身寿量〕,报身者,以如如智契如如境,以境发智,以智照境,境智冥合,即是报身。言寿量者,境既无量无边,常住不灭;智亦如是。即此智慧名为寿命。经云:我智力如是,久修业所得慧光,照无量寿命无数劫。是也。(如如者,境如即如智,智如即如境,盖言境、智不二也。)
〔三、应身寿量〕,应身者,应同万物为身也。言寿量者,应同连持为寿,应同长短为量也。智与体冥,能起大用。经云: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等。是也。
三身──转三心得三身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一、转根本心得法身〕,根本心者,即第八识,谓善恶诸法,依此出生,故名根本心。此识转时,一切烦恼断灭已尽,即得法身。
〔二、转依本心得报身〕,依本心者,即第七识。谓依于根本而生,故名依本心。此识转时,一切智慧无不具足,即得报身。
〔三、转起事心得化身〕,起事心者,即第六识。谓对六尘之境,能起分别等事,故名起事心。此识转时,则能怜悯一切众生,随类设化,即得化身。(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