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下一页
三身业
三身三德
三身如来
三身佛性
三身梵赞
三身即一佛
五智所生三身
四智成三身
佛三身赞
阿弥陀三字法报应三身空假中三谛
三身菩提
无作三身
佛之三身
三身(二)
佛类词典(续上)
法报化三身三身业
三身三德
三身如来
三身佛性
三身梵赞
三身即一佛
五智所生三身
四智成三身
佛三身赞
阿弥陀三字法报应三身空假中三谛
三身菩提
无作三身
佛之三身
三身(二)
法报化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大小乘通用之名目也。小乘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品之功德为法身。以王宫所生相好之形为报身。以化猕猴鹿等为化身。若就大乘则即天台之法报应。又法相宗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也。
(术语)大小乘通用之名目也。小乘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品之功德为法身。以王宫所生相好之形为报身。以化猕猴鹿等为化身。若就大乘则即天台之法报应。又法相宗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也。
三身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业道中身业之三种:一淫业,二盗业,三杀业。
(名数)十业道中身业之三种:一淫业,二盗业,三杀业。
三身三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身者法报应。三德者法般解。二者配对,则法身即法身之德。报身为般若之德。应身为解脱之德。
【佛学常见辞汇】
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三德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以上二者互相配对,则法身是法身之德,报身是般若之德,应身是解脱之德。
(名数)三身者法报应。三德者法般解。二者配对,则法身即法身之德。报身为般若之德。应身为解脱之德。
【佛学常见辞汇】
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三德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以上二者互相配对,则法身是法身之德,报身是般若之德,应身是解脱之德。
三身如来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身如来,报身如来,应身如来也。(参见:三身)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如来、报身如来、应身如来。诸法如如不变的真理,名法身如来;这不变的真理和行者的智慧融汇在一处,成妙功德,名报身如来;證得此真理,随机应化,胜用无穷,名应身如来。法身如来是体,报身如来是相,应身如来是用,一而成三,三即是一。
(术语)法身如来,报身如来,应身如来也。(参见:三身)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如来、报身如来、应身如来。诸法如如不变的真理,名法身如来;这不变的真理和行者的智慧融汇在一处,成妙功德,名报身如来;證得此真理,随机应化,胜用无穷,名应身如来。法身如来是体,报身如来是相,应身如来是用,一而成三,三即是一。
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三身也。经论所说,或二身乃至十身,开合多途,然以三身为通途。盖诸身之不同不出三身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四种:法、报、应之三身。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法、应、化之三身。法、报、化之三身是也。(参见:三字部三身)附录。【又】三法身有二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證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證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佛学次第统编】
三身者:
一、自性身 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二、受用身,此有二种:
一、自受用 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
二、他受用 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
合此二种,名受用身。
三、变化身 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名获得诸利乐事。
「三种常住」谓三种常住者:
一、自性常 自性身谓之自性常,其性无为,不生不灭。
二、不断常 自他受用,谓之不断常,有为智品,虽有生灭,无有间断也。
三、相续常 变化身,谓之相续常,机缘不恒,稍有间断,虽不恒会,机缘无尽,虽有间断,化道无绝也。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也。)
〔一、法身〕,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二、报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三、应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术语)佛之三身也。经论所说,或二身乃至十身,开合多途,然以三身为通途。盖诸身之不同不出三身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四种:法、报、应之三身。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法、应、化之三身。法、报、化之三身是也。(参见:三字部三身)附录。【又】三法身有二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證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證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佛学次第统编】
三身者:
一、自性身 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二、受用身,此有二种:
一、自受用 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
二、他受用 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
合此二种,名受用身。
三、变化身 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名获得诸利乐事。
「三种常住」谓三种常住者:
一、自性常 自性身谓之自性常,其性无为,不生不灭。
二、不断常 自他受用,谓之不断常,有为智品,虽有生灭,无有间断也。
三、相续常 变化身,谓之相续常,机缘不恒,稍有间断,虽不恒会,机缘无尽,虽有间断,化道无绝也。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也。)
〔一、法身〕,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二、报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三、应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三身佛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佛性有三:一、正因佛性,是法身如来之因。二、了因佛性,是报身如来之因。三、缘因佛性,是应身如来之因。(参见:三因佛性)
【佛学常见辞汇】
佛性有三种,即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法身如来之因;了因佛性是报身如来之因;缘因佛性是应身如来之因。
(名数)佛性有三:一、正因佛性,是法身如来之因。二、了因佛性,是报身如来之因。三、缘因佛性,是应身如来之因。(参见:三因佛性)
【佛学常见辞汇】
佛性有三种,即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法身如来之因;了因佛性是报身如来之因;缘因佛性是应身如来之因。
三因佛性
【佛学大辞典】
(名数)涅槃经所说:一、正因佛性,离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故名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照了真如之理之智慧也,依之成就般若之果德,故名了因佛性。三、缘因佛性,缘助了因,开发正因之一切善根功德也。依之成就解脱之德,故名缘因佛性,金光明玄义曰:「云何三佛性?佛名为觉,性名不改,不改即是非常非无常,如土内金藏,天魔外道不能坏,名正因佛性。了因佛性者,觉智非常非无常,智与理相应,如人能知金藏,此智不可破坏,名了因佛性。缘因佛性者,一切非常非无常功德善根资助觉智开显正性,如耘除草秽掘出金藏,名缘因佛性。」同记上曰:「正谓中正,了谓照了,缘谓助缘。缘资了,了显正,正起胜缘。亦是正发于了,了导于缘,缘严于正。正起胜缘,相由既然非横义也,一心顿具非纵义也,此妙因能剋妙果,俱名因者其义在玆。」此三佛性,又为空假中之三谛。因为空谛,缘因为假谛,正因为中谛也。辅行二曰:「三千即空性了因也,三千即假性缘因也,三千即中性正因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字部三因佛性)
【佛学常见辞汇】
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众生本来就有的真性;了因佛性是明白一切真正道理的意思;缘因佛性是修种种真实的功德的意思。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佛陀,华言觉。觉即三智圆明,遍一切处,无不照了,名大圆觉;性,即不改之义。以大觉性不增不减,非变非迁,一切众生,无不具此三因佛性,此因若显,即成三德妙果也。(三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一、正因佛性〕,正谓中正,谓中必双照三谛具足,名正因佛性。(中正者,离于边邪也。双照者,照空照假也。空谓荡一切相,即是真谛;假谓立一切法,即是俗谛。非空非假,即是中谛。故云三谛具足。)
〔二、了因佛性〕,了谓照了。谓由前正因发此照了之智,智与理相应,故名了因佛性。
〔三、缘因佛性〕,缘即缘助,谓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故名缘因佛性。
(名数)涅槃经所说:一、正因佛性,离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故名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照了真如之理之智慧也,依之成就般若之果德,故名了因佛性。三、缘因佛性,缘助了因,开发正因之一切善根功德也。依之成就解脱之德,故名缘因佛性,金光明玄义曰:「云何三佛性?佛名为觉,性名不改,不改即是非常非无常,如土内金藏,天魔外道不能坏,名正因佛性。了因佛性者,觉智非常非无常,智与理相应,如人能知金藏,此智不可破坏,名了因佛性。缘因佛性者,一切非常非无常功德善根资助觉智开显正性,如耘除草秽掘出金藏,名缘因佛性。」同记上曰:「正谓中正,了谓照了,缘谓助缘。缘资了,了显正,正起胜缘。亦是正发于了,了导于缘,缘严于正。正起胜缘,相由既然非横义也,一心顿具非纵义也,此妙因能剋妙果,俱名因者其义在玆。」此三佛性,又为空假中之三谛。因为空谛,缘因为假谛,正因为中谛也。辅行二曰:「三千即空性了因也,三千即假性缘因也,三千即中性正因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三字部三因佛性)
【佛学常见辞汇】
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正因佛性是众生本来就有的真性;了因佛性是明白一切真正道理的意思;缘因佛性是修种种真实的功德的意思。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佛陀,华言觉。觉即三智圆明,遍一切处,无不照了,名大圆觉;性,即不改之义。以大觉性不增不减,非变非迁,一切众生,无不具此三因佛性,此因若显,即成三德妙果也。(三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一、正因佛性〕,正谓中正,谓中必双照三谛具足,名正因佛性。(中正者,离于边邪也。双照者,照空照假也。空谓荡一切相,即是真谛;假谓立一切法,即是俗谛。非空非假,即是中谛。故云三谛具足。)
〔二、了因佛性〕,了谓照了。谓由前正因发此照了之智,智与理相应,故名了因佛性。
〔三、缘因佛性〕,缘即缘助,谓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之性,故名缘因佛性。
三身梵赞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宋法贤译。总为梵语。
(书名)一卷,宋法贤译。总为梵语。
三身即一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佛身具三身之功德性能也。(参见:三身)中,法报应三身下,辅行之引文。
(术语)一佛身具三身之功德性能也。(参见:三身)中,法报应三身下,辅行之引文。
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三身也。经论所说,或二身乃至十身,开合多途,然以三身为通途。盖诸身之不同不出三身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四种:法、报、应之三身。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法、应、化之三身。法、报、化之三身是也。(参见:三字部三身)附录。【又】三法身有二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證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證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佛学次第统编】
三身者:
一、自性身 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二、受用身,此有二种:
一、自受用 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
二、他受用 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
合此二种,名受用身。
三、变化身 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名获得诸利乐事。
「三种常住」谓三种常住者:
一、自性常 自性身谓之自性常,其性无为,不生不灭。
二、不断常 自他受用,谓之不断常,有为智品,虽有生灭,无有间断也。
三、相续常 变化身,谓之相续常,机缘不恒,稍有间断,虽不恒会,机缘无尽,虽有间断,化道无绝也。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也。)
〔一、法身〕,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二、报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三、应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术语)佛之三身也。经论所说,或二身乃至十身,开合多途,然以三身为通途。盖诸身之不同不出三身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四种:法、报、应之三身。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法、应、化之三身。法、报、化之三身是也。(参见:三字部三身)附录。【又】三法身有二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證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證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佛学次第统编】
三身者:
一、自性身 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二、受用身,此有二种:
一、自受用 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
二、他受用 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
合此二种,名受用身。
三、变化身 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名获得诸利乐事。
「三种常住」谓三种常住者:
一、自性常 自性身谓之自性常,其性无为,不生不灭。
二、不断常 自他受用,谓之不断常,有为智品,虽有生灭,无有间断也。
三、相续常 变化身,谓之相续常,机缘不恒,稍有间断,虽不恒会,机缘无尽,虽有间断,化道无绝也。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也。)
〔一、法身〕,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二、报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三、应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五智所生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莲华三昧经谓依五智而生三身:一、法界体性智之身业为毗庐遮那佛,口业为普贤菩萨,意业为不动金刚。二、大圆镜智之身业为阿閦佛,口业为文殊师利菩萨,意业为降三世金刚。三、平等性智之身业为宝生佛,口业为虚空藏菩萨,意业为军荼利金刚。四、妙观察智之身业为阿弥陀佛,口业为观自在菩萨,意业为六足金刚。五、成所作智之身业为释迦文佛,或不空成就佛,口业为金刚业菩萨,意业为摩诃药叉金刚。此三者即如其次第为自性正法教令之三轮身也。瑜祇经曰:「金刚界遍照如来以五智所成四种法身,于本有金刚界。(中略)光明心殿中,云云。」十住心广名目六曰:「以上五智,一切佛具之。然而约别相云之者,如次大日阿閦宝生弥陀不空五佛也,自家不二实义可思之。」
(术语)莲华三昧经谓依五智而生三身:一、法界体性智之身业为毗庐遮那佛,口业为普贤菩萨,意业为不动金刚。二、大圆镜智之身业为阿閦佛,口业为文殊师利菩萨,意业为降三世金刚。三、平等性智之身业为宝生佛,口业为虚空藏菩萨,意业为军荼利金刚。四、妙观察智之身业为阿弥陀佛,口业为观自在菩萨,意业为六足金刚。五、成所作智之身业为释迦文佛,或不空成就佛,口业为金刚业菩萨,意业为摩诃药叉金刚。此三者即如其次第为自性正法教令之三轮身也。瑜祇经曰:「金刚界遍照如来以五智所成四种法身,于本有金刚界。(中略)光明心殿中,云云。」十住心广名目六曰:「以上五智,一切佛具之。然而约别相云之者,如次大日阿閦宝生弥陀不空五佛也,自家不二实义可思之。」
四智成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问束四智成三身者,几个智共成一身,几个智独成一身?答:大圆镜智独成法身,平等性者独成报身,妙观察智与成所作智共成化身。此三身亦假立名字分别,只令未解者看。若了此理,亦无三身应用。何以故?为体性无相,从无本而立,亦无无住。」
(术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问束四智成三身者,几个智共成一身,几个智独成一身?答:大圆镜智独成法身,平等性者独成报身,妙观察智与成所作智共成化身。此三身亦假立名字分别,只令未解者看。若了此理,亦无三身应用。何以故?为体性无相,从无本而立,亦无无住。」
佛三身赞
【佛学大辞典】
(经名)西土贤圣撰,心行之偈文也,赵宋法贤译。法报化之三身各二行,回向二行。
(经名)西土贤圣撰,心行之偈文也,赵宋法贤译。法报化之三身各二行,回向二行。
阿弥陀三字法报应三身空假中三谛
【佛学大辞典】
(术语)阿字为本不生之义,故是空谛。弥字为吾我之义,故是随缘之假谛。陀字为如之义,故是中谛。又三身者,取阿字第五转方便究竟之义为应身,弥为报身,陀为法身。日本慧心之阿弥陀部心集曰:「阿即空之义也,弥者即假之义也,陀者即中之义也。」
(术语)阿字为本不生之义,故是空谛。弥字为吾我之义,故是随缘之假谛。陀字为如之义,故是中谛。又三身者,取阿字第五转方便究竟之义为应身,弥为报身,陀为法身。日本慧心之阿弥陀部心集曰:「阿即空之义也,弥者即假之义也,陀者即中之义也。」
三身菩提
【佛学大辞典】
(名数)同三佛菩提。
(名数)同三佛菩提。
无作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圆教之三身也。如法相宗权教,修因感果之佛,为报三大劫修行之因而成之佛,故谓之为有为法佛。圆教之佛,三身皆为本有自尔之性佛,非因行之造作,故谓之为无作三身。守护国界章下之中曰:「有为报佛,梦里权果。无作三身,梦前实佛。」
(术语)天台圆教之三身也。如法相宗权教,修因感果之佛,为报三大劫修行之因而成之佛,故谓之为有为法佛。圆教之佛,三身皆为本有自尔之性佛,非因行之造作,故谓之为无作三身。守护国界章下之中曰:「有为报佛,梦里权果。无作三身,梦前实佛。」
佛之三身
【佛学次第统编】
兹说佛之三身,金光明经玄义云:「三身者,身、即聚积之义,谓聚积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
一、法身 谓始从初住,续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
二、报身 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
三、应身 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兹说佛之三身,金光明经玄义云:「三身者,身、即聚积之义,谓聚积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
一、法身 谓始从初住,续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
二、报身 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
三、应身 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三身(二)
【佛学次第统编】
金光明经玄义云三身:身即聚积之义,谓聚积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
一、法身 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二、报身 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三、应身 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金光明经玄义云三身:身即聚积之义,谓聚积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
一、法身 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二、报身 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三、应身 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