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兰亭修禊
 
山阴会
 
兰亭字
 
群贤毕集
 
山阴游
  
兰亭古墨
 
兰亭序饮
 
三月群贤毕集
 
山阴醉
 
禊亭晋帖
 
永和节
 
长少群贤毕会
 
山阴禊饮
 
山阴修禊帖
 
禊饮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例句

闺馀春早景沉沉,禊饮风亭恣赏心。红袖青娥留永夕,汉阴宁肯羡山阴。 刘言史 奉酬

长忆山阴旧会时,王家兄弟尽相随。 李涉 送王六觐巢县叔父二首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独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若忆山阴会,孤琴为我援。 皎然 送吴冯游京

徒记山阴兴,祓禊乃为荣。 卢纶 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

岂同王谢山阴会,空叙流杯醉暮春。 许浑 和人贺杨仆射致政

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刘言史 上巳日陪襄阳李尚书宴光风亭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孟浩然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不因醉本兰亭在,兼忘当年旧永和。 李商隐 寄在朝郑曹独孤李四同年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誇。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人逢毂阳望,春似永和年。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兰亭旧趾虽曾见,柯笛遗音更不传。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陵秀才

从今留胜会,谁肯画兰亭。 李群玉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一作张文新诗)

流觞想兰亭,捧剑传金人。 李适 三日书怀因示百僚

地殊兰亭会,人似山阴归。 权德舆 和九华观见怀贡院八韵

兰亭应驻楫,今古共风光。 武元衡 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

兰亭旧都讲,今日意如何。 温庭筠 赠越僧岳云(一作雪)二首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独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一作亭)重阳宴集作

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 皇甫冉 三月三日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一作刘长卿诗)

典故   
咸阳三月火
 
楚沐猴
 
咸阳一火
 
冠服衣猿狙
 
沐猴冠带
 
沐猴自笑
 
冠沐猿
  
沐猴不冠
 
项籍屠国
 
相关人物
项羽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
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汉书》卷四十五《伍被传》
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

简释

楚沐猴:喻徒有其表之人。宋苏轼《代书答梁先》:“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

沐猴冠:喻徒有其表。目光短浅之人。宋苏拭《锦溪》:“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贤。”


例句

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 吴融 废宅

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 张九龄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沐猴本不冠,未是谋生错。 皮日休 初夏游楞伽精舍

典故
忘肉味
 
闻韶三月
 
三月忘味
   
忘味三月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注疏·述而》~6~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三国魏·何晏集解:「周曰,孔子在齐,闻习韶乐之盛美,故忽忘于肉味。」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90~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简释

忘味:指许久未吃过味美食物。宋陆游《病思》之四:“本自人山缘服玉,不应忘味待闻韶。”

闻韶:喻听到或看到极美妙、极向往的音乐或事物。南朝梁张率《楚王吟》:“不惜同从理,但使一闻韶。”

闻韶忘味:亦指对事物喜爱到人迷的地步。宋苏轼《山村五绝》之三:“岂是闻韶解忘味,选来三月食无盐。”


例句

虽无先圣耳,异代得闻昭。 李咸用 览文僧卷

欲知忘味处,共仰在齐人。 窦庠 奉和王侍郎春日喜李侍郎崔给谏张舍人韦谏议见访因命觞观乐之什

若解闻韶知肉味,朝歌欲到肯回头。 胡曾 朝歌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 韩愈 送惠师

典故
烟花三月


《全唐诗》卷一百七十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国语辞典》:永和  拼音:yǒng hé
地名。隶属新北市永和区。面积约五平方公里,位于新店溪西南。
《国语辞典》:兰亭会(兰亭会)  拼音:lán tíng huì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西元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众人赋诗,羲之当场以茧纸、鼠须笔书写诗序,即著名的兰亭集序。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诗:「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唐。柳宗元〈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之一:「他时若写兰亭会,莫画高僧支道林。」
《國語辭典》:沐猴  拼音:mù hóu
猕猴的别名。参见「猕猴」条。
分類:沐猴猕猴
《漢語大詞典》:沐猴冠
同“ 沐猴而冠 ”。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
《國語辭典》:沐猴而冠  拼音:mù hóu ér guàn
沐猴,即猕猴。猴子学人戴上帽子,虽外表装扮得像人,却少了人的本质。比喻人徒具衣冠而不脱粗鄙本性。也用以讥讽人虚有其表,没有才能而窃据名位。《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汉书。卷四五。蒯伍江息夫传。伍被》:「夫蓼太子知略不世出,非常人也,以为汉廷公卿列侯皆如沐猴而冠耳。」也作「木猴而冠」、「沐猴衣冠」、「沐猴冠冕」。
《漢語大詞典》:猴冠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人言 楚 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后以比喻不相称的官职。 宋 刘克庄 《解连环·甲子生日》词之二:“已发心懺悔,免去猴冠,卸下麟楦。”
《国语辞典》:衣冠沐猴  拼音:yī guān mù hóu
穿著衣服戴著帽子的猕猴。比喻人虚有仪表而不脱粗鄙本性。元。汪元亨〈朝天子。新诗吟兴浓〉曲:「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
《漢語大詞典》:忘味
忘记美味。多形容沉浸于优美音乐中的精神状态。语本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汉 班固 《幽通赋》:“ 虞 《韶》美而仪凤兮, 孔 忘味於千载。” 唐 张鷟 游仙窟:“一时忘味, 孔丘 留滞不虚;三日绕梁, 韩娥 餘音是实。” 宋 王禹偁 《大合乐赋》:“若非审音以知政,安能制礼而作乐,听之忘味,佞邪之道弗兴。”
《漢語大詞典》:闻韶(聞韶)
论语·述而:“子在 齐 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韶》,传为 舜 时的乐名, 孔子 推为尽善尽美。后以“闻韶”谓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綵缕人胜应制》:“宸极此时飞圣藻,微臣窃抃预闻《韶》。”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听此笙鏞,曷异闻《韶》之美;顾兹匏土,宛存《击壤》之风。” 傅敷 《次韵答令希见过王仙馆中留别》:“载酒有人来问字,传餐无肉笑闻《韶》。”
《国语辞典》:闻韶忘味(闻韶忘味)  拼音:wén sháo wàng wèi
韶,舜时乐曲名。「闻韶忘味」即孔子在齐国听到舜时的雅乐,心中念念不忘,以致有一段很长时间食肉而不知味。语本《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后用以比喻对某种事物热爱到入迷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