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5
词典
4
分类词汇
20
佛典
1
共20,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三面
鼎足
三方
鼎立
三垂
善业
鼎脚
鼎争
品进
众同分
三分鼎立
三曹对案
铁三角
反杜林论
鼎足而立
《漢語大詞典》:
三面
(1).三个方向,三方面。
《
汉书·张良传
》
:“南有 巴 蜀 之饶,北有 胡 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
(2).指传统戏剧中的丑角。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
:“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
分類:
三面
方向
戏剧
三方
丑角
《國語辭典》:
鼎足
拼音:
dǐng zú
比喻三方对立的情势。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一一章之三:「三雄鼎立,孙启南吴。」《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彊,鼎足之形成矣。」
分類:
鼎足
三公
三公之位
三足
匹敌
地位
三方
《漢語大詞典》:
三方
(1).三个不同的方向,也指不同方向的三个地域。
《
文选·张衡〈南都赋〉
》
:“推 淮 引 湍 ,三方是通。” 李善 注:“三方,东、西及南也。” 晋
陆机
《辨亡论下》
:“昔三方之王也, 魏 人据 中夏 , 汉 氏有 岷 益 , 吴 制 荆 杨 而奄 交 广 。”
《北史·隋纪下》
:“自三方未一,四海交争,不遑文教,唯尚武功。”
(2). 太平天囯 避“皇”字讳,称三皇为三方。参见“ 三方五氏 ”。
分類:
太平天国
方向
同方
三皇
地域
三方
《漢語大詞典》:
三方五氏
太平天囯 避“皇”及“上帝”讳,称三皇五帝为三方五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太平天囯·英杰归真》
:“噫,尔何不学之甚乎!三方五氏之称,恐是后人妄称。”
分類:
太平天国
三皇五帝
《國語辭典》:
鼎立
拼音:
dǐng lì
三方如鼎足般对立。《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曹失纲纪,晋有其政。」
分類:
三方
坚强
挺立
并立
题注
《漢語大詞典》:
三垂
(1).犹三边。指东、西、南三方边疆。
《
文选·扬雄〈羽猎赋〉
》
:“虽颇割其三垂,以赡齐民。” 李善 注:“三垂,谓西方、南方、东方。” 汉 桓宽
《
盐铁论·备胡
》
:“今三垂已平,唯北边未定。”
(2).犹三边。指东、南、北三方边疆。
《
汉书·诸侯王表序
》
:“诸侯比境,周帀三垂。” 颜师古 注:“三垂,谓北、东、南也。”
分類:
三边
三方
边疆
《漢語大詞典》:
善业(善業)
佛教把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称为“三业”,这些“业”又分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能引起善恶等报应。善业指五戒十善等善事之作业。
《三昧经》
卷八:“况復造作善业者,随心所欲寧不成。” 宋
沈括
《
梦溪笔谈·神奇
》
:“汝名已在死籍,今食吾药,勉修善业,当免此患。” 明 刘若愚
《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
:“天佑中华,故使虎狼梟獍,皆知浄修善业,皈依三宝。”
分類:
善业
佛教
三方
《漢語大詞典》:
鼎脚
鼎之三足。谓三方并峙。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
第一回:“三个村正好成了一个鼎脚。”
分類:
三足
三方
《漢語大詞典》:
鼎争
三方相争。 北魏
郦道元
《
水经注·温水
》
:“三国鼎争,未有所附。”
分類:
三方
方相
相争
《漢語大詞典》:
品进(品進)
三方齐进。 郭沫若
《洪波曲》
第八章一:“ 日 寇不断的在进袭,不单是水陆并进,而且是水陆空品进。”
分類:
品进
三方
《漢語大詞典》:
众同分(衆同分)
(1).佛教语。谓使有情得同等类似果报之因。
《俱舍论》
卷十五:“二由弃捨众同分故者,释由命终。”
(2).谓众人皆能辨别。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性下》
:“然则名言之部,分实、德、业使不相越,以实、德、业为众同分。”原注:“凡人思慧皆能别之,故曰众同分。”按,实、德、业指事物的实体、属性与名称三方面。
分類:
佛教语
众人
能辨
辨别
有情
同等
等类
类似
果报
实体
属性
三方
《国语辞典》:
三分鼎立
拼音:
sān fēn dǐng lì
比喻三方势力均等、共存的局面。参见「鼎足而立」条。《魏书。卷九五。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秉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分类:
三方
势力
均等
共存
局面
《国语辞典》:
三曹对案(三曹对案)
拼音:
sān cáo duì àn
审案时,原告、被告与證人三方同时到场,进行对质。《西游记》第一一回:「在森罗殿上,见泾河鬼龙告陛下许救反诛之故,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三曹对案。」《
红楼梦
》第二八回:「想昨宵幽期私订在荼蘼架,一个偷情,一个寻拿,拿住了三曹对案,我也无回话。」
分类:
审案
案时
原告
被告
三方
同时
时到
到场
《国语辞典》:
铁三角(铁三角)
拼音:
tiě sān jiǎo
比喻具有强大力量的三方面,结合成强势而稳固的阵容。如:「这出戏的制作人及男、女主角,是电视台公认的铁三角。」
分类:
强大
大力
力量
三方
结合
合成
强势
稳固
阵容
《漢語大詞典》:
反杜林论
恩格斯作于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批判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变革”,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理论。
分類:
哲学
政治
治经
经济学
社会主义
主义
三方
批判
马克思
《國語辭典》:
鼎足而立
拼音:
dǐng zú ér lì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属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势力均等,相互牵制的情势。《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方今为足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势莫敢先动。」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分類:
三只
三方
面分
分立
立相
相持
局面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