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道尹
官名。 民国 三年置,为一道之行政长官,管理所辖各县的行政事务。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三篇:“ 赵尔丰 是有名的杀人狂, 四川 人叫他是‘屠户’。他曾经做过 四川 的 永宁 道尹。” 沈从文 《新与旧》:“到霜降时节,道尹必循例验操,整顿部伍。”
《漢語大詞典》:十八路
宋 代行政区划。 宋 太宗 至道 三年分境内为十五路,到 仁宗 时,又增三路,共为十八路: 京东 、 京西 、 河北 、 河东 、 陕西 、 淮南 、 江南东 、 江南西 、 荆湖南 、 荆湖北 、 两浙 、 福建 、 益州 、 梓州 、 利州 、 夔州 、 广南东 、 广南西 。到 神宗 元丰 末,又分为二十三路。参阅文献通考·舆地宋史·艺文志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
《漢語大詞典》:闰双(閏雙)
农历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再闰称为闰双。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月双闰双:“以五年再闰为闰双。”
《國語辭典》:圣惠方(聖惠方)  拼音:shèng huì fāng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编集药方一百卷,称为「太平圣惠方」。故后世称灵验有效的药方为「圣惠方」。《董西厢》卷五:「其间也没甚诸般丸散,写著个专治相思的圣惠方。」
《漢語大詞典》:淑容
女官名。 南朝 宋明帝 泰始 三年置。而后或置或否。 宋 大中祥符 中,与淑仪同。宋书·后妃传序:“﹝ 太宗 泰始 三年﹞增淑容、承徽、列荣。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脩华、脩仪、脩容为九嬪。”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妇·淑容:“南史又曰: 宋明帝 泰始 二年,置淑容。自后或置或否,逮于国初,亦省不置。 大中祥符 中,与淑仪同, 真宗 增置也。”参见“ 淑仪 ”。
《漢語大詞典》:淑仪(淑儀)
女官名。 晋武帝 置。 宋 、 齐 、 梁 、 陈 各朝因之。而后或置或否。宋书·后妃传序:“ 晋武帝 採 汉 魏 之制,置……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嬪,位视九卿。”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妇·淑仪:“《唐百官志》注云: 明皇 开元 中,置六仪,其一曰淑仪。用 晋 事也。国初亦省。《宋朝会要》云: 真宗 大中祥符 六年正月二十一日,又增置淑仪官也。”
《漢語大詞典》:韦金(韋金)
汉 丞相 韦贤 , 地节 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其少子 玄成 ,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故 邹 鲁 谚曰:“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见汉书·韦贤传。后因以“韦金”为称扬 韦 姓族人之典。 唐 郑愔 《同韦舍人早朝》诗:“闻有题新翰,依然想旧林。同声惭 卞 玉,谬此托 韦 金。”
《國語辭典》:优贡(優貢)  拼音:yōu gòng
清制,每三年由学政保送品学优良的生员若干人,朝考后分别任职,称为「优贡」。《清史稿。卷一○六。选举志一》:「贡生凡六:曰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
《國語辭典》:大观帖(大觀帖)  拼音:dà guān tiè
宋徽宗大观三年(西元1109),因淳化阁帖版已断裂,且刊印不精,于是以内府所藏真迹另行选刻,较淳化阁帖精良,称为〈大观帖〉。唯拓本流传极少,今仅存残本若干卷而已。或称为〈大观太清楼帖〉、〈太清楼帖〉。
《國語辭典》:小考  拼音:xiǎo kǎo
1.旧时科举时代称选拔秀才的考试为「小考」。《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再过几年,连小考都不利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好歹在家里安安分分的读书,用上两年功,等起了服,也好去小考。」也称为「小试」。
2.目前各级学校在学期中随堂举行的临时测验。有别于期中、期末等大考。
《国语辞典》:精忠旗  拼音:jīng zhōng qí
1.宋岳飞与金人持战,屡战皆胜,绍兴三年,平定闽广群盗之后,高宗亲手写下「精忠岳飞」的字样制旗赐之,称为「精忠旗」。
2.传奇名。疑为李梅实作,明冯梦龙改定,内容是演述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官票
(1).官府签发的文书牌票。《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李牙婆 取出硃批的官票来看:养娘十六岁,只判得三十两; 月香 十岁,倒判了五十两。”红楼梦第九三回:“ 贾政 道:‘既无官票,到底是何等样人在那里作怪?’”
(2).即户部官票。 清 代的一种纸币。 咸丰 三年(1853年)发行,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五种。后因发行过滥而贬值,几成废纸。 郭沫若 《断断集·〈资本论〉中的王茂荫》:“这‘官票宝钞’是一种不兑换纸币,是由政府强制使用的。”
《漢語大詞典》:卖服(賣服)
封建时代服丧未满三年的寡妇,由夫家收受财物而同意再嫁,叫“卖服”。《元典章·户部四·嫁娶》:“内有偦 丑驴 身死,未及週年,知得 张 亲家卖服。”
《漢語大詞典》:降冕
屈尊光临。 南朝 齐 王俭 《侍皇太子释奠宴诗》:“降冕上庠,升宴东序。”按,南齐书·礼志上曰, 永明 三年,皇太子讲孝经,亲临释奠,车驾幸听。
《漢語大詞典》:科举年(科舉年)
明 清 科举制,一般每三年考试一次,举行科举考试的年分,称“科举年”。儒林外史第五回:“剩来的银子,料想也不多,明年是科举年,就是送与两位舅爷做盘程,也是该的。”
《漢語大詞典》:以日易月
古代礼制:帝王去世,太子继位得服丧三年(三十六月),后来 汉文帝 改为三十六日即释服终丧,因称“以日易月”。一说谓二十七日释服。《晋书·礼志中》:“礼官参议博士 张靖 等议,以为‘ 孝文 权制三十六日之服,以日易月。道有污隆,礼不得全,皇太子亦宜割情除服。’”《汉书·文帝纪》“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 唐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红者,中祥、大祥以红为领缘。纤者,禫也。凡三十六日而释服矣,此以日易月也。’……此丧制者, 文帝 自率己意创而为之,非有取於《周礼》也,何为以日易月乎!三年之丧,其实二十七月,岂有三十六日之文!”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圣人大孝,在乎善继。枢务之重,军国之殷,纘而承之,不可蹔闕。以日易月,抑惟旧章。皇帝宜三日而听政,十三日小祥,二十五日大祥,二十七日释服。”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五年:“自 汉文 短丧,歷代因之,天子遂无三年之丧…… 寿皇圣帝 至性,以日易月之外,犹执通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