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三官 拼音:sān guān
1.三种官的合称:(1)司徒、司马、司空的总称。《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以书勋。」《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2)汉代均输、钟官、辨铜令的合称。《史记。卷三○。平准书》裴骃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令。』然则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
2.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官」。也称为「三元」。
3.人身上的三要处:(1)耳、目、心之三器官。《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凡耳之闻也,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2.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官」。也称为「三元」。
3.人身上的三要处:(1)耳、目、心之三器官。《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凡耳之闻也,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國語辭典》:天官 拼音:tiān guān
1.职官名。周代官制,以天官冢宰居首,总理治国大事,统御众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又唐代曾改吏部为天官,故亦用来称呼吏部尚书。《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原来唐时天官谪贬甚是消条,亲眷避忌,不十分肯与往来的。」
2.百官、众官。《文选。班固。东都赋》:「天官景从,寝威盛容。」
3.天上神仙居官者。《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只见班部丛中闪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各各手捧文册一卷。」
4.天文、天象。《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唐。司马贞。索隐:「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瑗因留游学,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六日七分。」
5.耳、鼻、口、目、形体等和外界相接触的感觉器官。《荀子。天论》:「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
2.百官、众官。《文选。班固。东都赋》:「天官景从,寝威盛容。」
3.天上神仙居官者。《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只见班部丛中闪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各各手捧文册一卷。」
4.天文、天象。《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唐。司马贞。索隐:「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瑗因留游学,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六日七分。」
5.耳、鼻、口、目、形体等和外界相接触的感觉器官。《荀子。天论》:「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
《漢語大詞典》:地官
《國語辭典》:三官 拼音:sān guān
1.三种官的合称:(1)司徒、司马、司空的总称。《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以书勋。」《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2)汉代均输、钟官、辨铜令的合称。《史记。卷三○。平准书》裴骃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令。』然则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
2.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官」。也称为「三元」。
3.人身上的三要处:(1)耳、目、心之三器官。《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凡耳之闻也,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2.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官」。也称为「三元」。
3.人身上的三要处:(1)耳、目、心之三器官。《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凡耳之闻也,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