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天官  拼音:tiān guān
1.职官名。周代官制,以天官冢宰居首,总理治国大事,统御众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又唐代曾改吏部为天官,故亦用来称呼吏部尚书。《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原来唐时天官谪贬甚是消条,亲眷避忌,不十分肯与往来的。」
2.百官、众官。《文选。班固。东都赋》:「天官景从,寝威盛容。」
3.天上神仙居官者。《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只见班部丛中闪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各各手捧文册一卷。」
4.天文、天象。《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唐。司马贞。索隐:「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瑗因留游学,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六日七分。」
5.耳、鼻、口、目、形体等和外界相接触的感觉器官。《荀子。天论》:「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
《國語辭典》:天官赐福(天官賜福)  拼音:tiān guān sì fú
1.俗传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时,天官下降,赐福人间。《通俗常言疏證。祸福。天官赐福》引〈梁元帝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
2.戏曲剧目。叙述赐福天官奉玉帝旨意,与禄、寿二星及五路财神同往人间降福的故事。也称为「大赐福」。
《漢語大詞典》:地官
(1).古代六官之一。周礼·地官·序官:“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 郑观应 《盛世危言·农功》:“稽古帝王之设地官司徒之职,实兼教养。” 唐 武则天 曾改户部为地官(旋复旧),因亦以地官称户部长官。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帝念其功,还公于朝。陟于地官,且长百僚。” 马其昶 校注:“守户部尚书。”参阅通典·职官五
(2).神名。道家以天官、地官、水官为三官。 宋 梅尧臣 《观杨之美画》诗:“地官既失不可知,此画传是 阎令 为。”《宋史·方伎传上·苗守信》:“三元日,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各主録人之善恶。”详“ 三官 ”。
《國語辭典》:三官  拼音:sān guān
1.三种官的合称:(1)司徒、司马、司空的总称。《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以书勋。」《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2)汉代均输、钟官、辨铜令的合称。《史记。卷三○。平准书》裴骃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令。』然则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
2.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官」。也称为「三元」。
3.人身上的三要处:(1)耳、目、心之三器官。《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凡耳之闻也,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國語辭典》:三官  拼音:sān guān
1.三种官的合称:(1)司徒、司马、司空的总称。《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以书勋。」《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2)汉代均输、钟官、辨铜令的合称。《史记。卷三○。平准书》裴骃集解引〈汉书百官表〉:「『水衡都尉,武帝元鼎二年初置,掌上林苑,属官有上林均输、钟官、辨铜令。』然则上林三官,其是此三令乎?」
2.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官」。也称为「三元」。
3.人身上的三要处:(1)耳、目、心之三器官。《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凡耳之闻也,藉于静;目之见也,藉于昭;心之知也,藉于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2)身体食、视、听三要处。《淮南子。诠言》:「三官交争,以义为制者,心也。」
《国语辞典》:中元节(中元节)  拼音:zhōng yuán jié
农历七月十五日。本来是道教的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大帝」的诞辰。道教会在这一天举行普渡,祈请为亡灵赦罪。佛教传入后又以此日为「盂兰盆节」。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因此,民间盛行为死去的亲人举行超渡法事,以消灾祈福,化解怨气。并有如放河灯、抢孤等习俗,也称为「盂兰盆节」、「鬼节」。
《国语辞典》:三界公  拼音:sān jiè gōng
闽台一带称玉帝以下的天、地、水三官大帝为三界公。分别于上元(正月十五日)、中元(七月十五日)、及下元(十月十五日)祭祀之。
《漢語大詞典》:东宫三少(東宫三少)
古代辅导太子的少师、少傅、少保三官的合称。通典·职官十二:“﹝ 后魏 ﹞少师、少傅、少保,谓之东宫三少。”
《漢語大詞典》:东宫三师(東宫三師)
古代辅导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官的合称。通典·职官十二:“ 后魏 有太师、太傅、太保,谓之东宫三师。”亦称“ 东宫三太 ”。文献通考·职官十四:“ 后魏 有太师、太傅、太保,谓之东宫三太。”
《漢語大詞典》:三官钱(三官錢)
汉 代 上林苑 三官所铸的钱币。史记·平準书:“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 上林 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新钱是由 上林 三官铸造的,所以又称为上林钱或三官钱。三官钱质量高,便于流通而不易盗铸。”
《漢語大詞典》:三官手书(三官手書)
道教徒祈祷三官神的文书。三国志·魏志·张鲁传“雄据 巴 、 汉 垂三十年”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説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
《漢語大詞典》:三官堂
道教供天、地、水三官神的庙宇。儒林外史第五十回:“那马快头领着 凤四老爹 一直到三官堂,会着 浙江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