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3,分11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王陟臣(字 希叔 )
晏知止(名 崇让 )
李承之(字 奉世 )
刘宗杰(字 唐辅 )
李之纯(字 端伯 )
王安上(字 纯甫 )
韩宗师(字 传道 )
吕嘉问(字 望之 )
吕颐浩( 成国公 字 元直 忠穆 )
韩世忠(字 良臣 号 清凉居士 蕲王、英国公、福国公、咸安郡王、通义郡王 忠武 扬武翊运功臣 )
郑兴裔(字 光锡 名 兴宗 忠肃 )
范钦(字 尧卿、安卿 号 东明 世称 东海三司马 )
其它辞典(续上)
王居卿(字 寿明 )王陟臣(字 希叔 )
晏知止(名 崇让 )
李承之(字 奉世 )
刘宗杰(字 唐辅 )
李之纯(字 端伯 )
王安上(字 纯甫 )
韩宗师(字 传道 )
吕嘉问(字 望之 )
吕颐浩( 成国公 字 元直 忠穆 )
韩世忠(字 良臣 号 清凉居士 蕲王、英国公、福国公、咸安郡王、通义郡王 忠武 扬武翊运功臣 )
郑兴裔(字 光锡 名 兴宗 忠肃 )
范钦(字 尧卿、安卿 号 东明 世称 东海三司马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登州蓬莱人,字寿明。第进士。神宗时累官京东转运使,青州城河贯其中,常泛滥成灾,乃即城立飞梁,设楼橹,下建门,以时启闭,人诵其智。徙河北路,会河决曹村,立软横二埽以遏激流而平水患。朝廷赏其功,建以为都水法。官至河北都转运使,知秦州、太原府。卒年六十二。全宋文·卷一五一三
王居卿,字寿明,登州蓬莱(今山东蓬莱)人。以进士至知齐州。熙宁四年权发遣京东路提点刑狱,历知扬、青、瀛州。十年,权京东转运使,徙河北路。立软横二埽堵河决,建以为都水法,朝廷赏其功,元丰二年召拜户部副使、都提举市易。擢河北转运使,知秦州、太原府。卒,年六十二。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九、二九二、二九八、三一六、三一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三之五、职官六六之七,《北宋经抚年表》卷二、三、四,《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1 【介绍】: 宋濮州人,原籍赵郡,字奉世。李肃之弟。英宗时登进士第。官明州司法参军,郡守骫法,承之毅然力争。神宗熙宁初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又任检正中书刑房。受命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又察访陕西,裁正敛羡余之数。八年,任河东察访使,受诏参定蕃兵法。官至枢密直学士。后知青州,徙应天府,历阿阳、陈、郓、扬州而卒。有《礼房条例并目录》、《江湖淮浙盐敕令赏格》及文集、奏议等。全宋诗
李承之,字奉世,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迪子。举进士,调明州司法参军。神宗熙宁初,为条例司检详文字。累官至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知州府,卒于扬州任。《宋史》卷三一○有传。全宋文·卷一○二八
李承之(?——一○九一),字奉世,其先赵郡人,徙濮州(今河南濮阳)。迪从子。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改京官,检正中书刑房公事。四年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检三司使。元祐初官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徙应天府,历河阳、陈、郓、扬州,元祐六年十一月卒。著有文集三十卷、奏议二十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八、二五二、四六八,《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卷三一○本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沧州无棣人,字端伯。登进士第。历成都路转运使,秩满复留,凡数岁,始还朝。哲宗时累迁御史中丞。董敦逸、黄庆基论苏轼托词命以毁先帝,苏辙以名器私所亲,皆以监司罢,之纯疏其诬罔,乃更黜之。以疾改工部尚书。后刘拯劾之纯阿附辙,出知单州。卒年七十五。全宋诗
李之纯,字端伯,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民国《无棣县志》卷一○)。八年,为江西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元丰二年(一○七九)始三任成都府路转运使(同上书卷三○○、三三○、三五○)。八年,知沧州(同上书卷三六三)。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知瀛州,俄改知成都府(同上书卷四○六)。还为御史中丞,以疾改工部尚书。绍圣中出知单州。卒,年七十五。《宋史》卷三四四有传。今录诗是首。全宋文·卷二三八八
李之纯,字端伯,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人。登进士第。熙宁中为度支判官、江西转运副使,徙成都路转运使,凡七年乃还朝,为右司郎中,转太仆卿。元祐初,历知沧州、河北都转运使。二年,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还为户部侍郎,三迁御史中丞。董敦逸等弹击苏轼、苏辙,之纯疏其诬罔。改工部尚书。绍圣中,刘拯劾其阿附辙,出知单州。卒,年七十五。《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字传道。韩绛子。以父任历州县职。神宗朝,数赐对,以不忍去亲侧,屡辞官不拜,世以孝称之。既登节,以王安石荐为度支判官、提举河北常平。累官至集贤殿修撰、知河中府卒。全宋文·卷一八三一
韩宗师(?——一○九八),字传道,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绛子。以父任历州县职。熙宁中登第,王安石荐为度支判官、提举河北常平。迁祠部、屯田员外郎,权群牧判官、蔡河拨发催纲。九年,特差提举崇福宫,以便侍养。元祐初,官朝散大夫、卫尉少卿。三年,绛致仕,加宗师直秘阁、提举太平宫以便养。后历太仆少卿、光禄卿。八年,除兵部侍郎。绍圣中,迁吏部侍郎,加集贤殿修撰、知河中府。元符元年三月卒。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九、二六六、二六八、二七三、三七七、四○八、四四二、四四三、四八一、四八三、四九六,《宋会要辑稿》兵四之一五、礼三之二四,又《宋史》卷三一五《韩绛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寿州人,字望之。吕公弼从孙。以荫入官。神宗熙宁初权户部判官,为王安石所用,命提举市易务。后为吏部郎中、光禄卿,以言者交论市易之患,被削三秩,黜知淮阳军。哲宗绍圣中擢户部侍郎,知开封府、怀州。徽宗时责郢州安置。卒年七十七。全宋诗
吕嘉问,字望之,寿州(今安徽凤台)人。以荫补官。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权户部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七),依附王安石。七年,出知常州。八年,安石复相,入为检正中书户房公事。十年,安石罢,出知江宁府。元丰元年(一○七八)被劾营缮越法,徙润州。三年,降知临江军(同上书卷三○二)。久之,入为吏部郎中、光禄卿。哲宗元祐元年二○八六),黜知淮阳军(同上书卷三六四)。后历知州府。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坐知成都府不能律身奉法,贬安化军节度副使,郢州安置(《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一五)。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五五有传。全宋文·卷二○一四
吕嘉问,字望之,公弼从孙,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以荫入官。熙宁初,条例司引为属官,权户部判官,管诸司库务,行连灶法于酒坊,岁省薪钱十六万缗。提举京城市易务。七年,出知常州。八年,王安石复相,召检正中书户房。安石再罢,出知江宁府,徙润州。久之,入为吏部郎中、光禄卿。以言者论市易之患,削三秩,黜知淮阳军。绍圣中,擢宝文阁待制、户部侍郎,加直学士,知开封府。元符二年,坐荐邹浩,罢知怀州。徽宗时分司南京,光州居位,郢州安置,不久复起。以龙图阁学士、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1—1139 【介绍】: 宋沧州乐陵人,徙齐州,字元直。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徽宗时累官河北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扬州。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兵变,与张浚倡议勤王。拜右相,进航海避金兵之策,寻罢相。绍兴元年复任左相,力倾秦桧,罢桧右相,遂独秉政,屡请兴师复中原。然挟私用人,排斥李纲、赵鼎等主战派。曾立江、浙、湖南诸路月椿钱,大为东南患。卒谥忠穆。有《忠穆集》。全宋诗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世居沧州乐陵(今山东乐陵西南),五世祖官于齐州,遂为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历成安尉,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徽宗宣和末燕山之役,以转输功累官河北都转运使。以病辞,提举崇福宫。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起知扬州。三年,金人犯扬州,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未几,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一、二二)。四年,罢充醴泉观使,旋为建康府路安抚大使,兼知池州(同上书卷三二、三四)。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以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宣抚淮南,旋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同上书卷四四、四九)。三年罢,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同上书卷六八)。五年,为荆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同上书卷九四)。六年十二月,改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同上书卷一○七)。八年,因疾充醴泉观使(同上书卷一一八)。九年卒,年六十九。赠秦国公,谥忠穆。有《忠穆集》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八卷。《景定建康志》卷四八、《宋史》卷三六二有传。 吕颐浩诗,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他书,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全宋文·卷三○四二
吕颐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齐州(治今山东济南)人。绍圣元年进士,历密州司户参军、邠州教授、宗子博士、太府少卿、河北转运副使、都转运使。高宗即位,除知扬州。建炎三年,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改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苗傅等为逆,浩率兵勤王,擢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以与赵鼎不协,罢为醴泉观使。寻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平李成、张琪之乱。绍兴元年拜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开府镇江。三年,为侍御史辛炳等所劾,罢相,提举洞霄宫。五年知潭州,八年知建康。九年卒,年六十九,后谥曰忠穆。著有《忠穆集》、《吕忠穆公奏议》。见《宋史》卷三六二本传,《宋宰辅编年录》卷一四、一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51 【介绍】: 宋延安人,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家贫无产业,年十八以敢勇从军。徽宗宣和二年随王渊镇压方腊。钦宗即位,迁武节大夫,以千卒败李复数万兵。高宗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世忠率所部发平江,苗、刘败遁,追擒之,送行在诛杀。授武胜昭庆军节度使、浙西制置使,守镇江。以八千众阻十万金兵渡江,与兀朮相持黄天荡达四十八日。绍兴初,镇压建安范汝为起事。四年,大破金人与刘豫之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举为中兴武功第一。六年,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在楚十余年,屡挫伪齐及金兵,金人不敢犯。十一年,与岳飞、张俊同被召入朝,任枢密使,解除兵权。世忠诋排和议,疏桧误国。后罢为醴泉观使,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事,时跨驴携酒,纵游西湖。岳飞冤狱,世忠独诘桧曰:“‘莫须有’,何以服天下!”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全宋诗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延安(今属陕西)人。徽宗宣和中从王渊讨方腊。高宗即位,授平寇将军,大败金兵于黄天荡。后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平范汝为乱。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击败金兵与刘豫入侵,授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十馀年金兵不犯楚。秦桧为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自此卧闲居家,自号清凉居士。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二)。孝宗朝追封蕲王,谥忠武。《宋史》三六四有传。今录诗二首。词学图录
韩世忠(1089-1151) 字良臣。绥德(今属陕西)人。著名抗金将领。秦桧迫害岳飞,举朝无敢言者,独韩世忠面诘秦桧误国,为岳飞伸张。绍兴和议后,闭口不言兵,杜门谢客,以家乡清凉山为名,自号清凉居士。孝宗时追封蕲王,谥忠武。全宋文·卷三九七二
韩世忠(一○八九——一一五一),字良臣,晚号清凉居士,延安(今陕西延安)人,一说绥德(今陕西绥德)人。年十八从军,从御西夏,讨方腊。宣和中官至嘉州防御使。建炎初赴行在平苗、刘之乱。四年以浙西制置使守镇江,获黄天荡大捷。绍兴初平范汝为之反,四年大破金兵于大仪镇,时论以此为中兴武功第一。历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赐号扬武翊运功臣,加横海、武宁、安化三镇节度使,进太保,封英国公,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秦桧收三大将兵权,拜枢密使,罢为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岳飞冤狱成,世忠独面诘秦桧。改潭国公,封咸安郡王。久之,改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二十一年卒,年六十三,进拜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朝封蕲王,谥忠武,配飨高宗庙庭。见孙觌《咸安郡王致仕赠通义郡王韩公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六),《宋史》卷三六四《韩世忠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199 【介绍】: 宋开封人,字光锡,初名兴宗。徽宗郑后外家三世孙。以外戚恩授成忠郎。孝宗乾道初,徙福建路兵马钤辖。知庐、扬二州,皆有政绩。光宗绍熙中,迁保静军承宣使。宁宗即位,知明州。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卒谥忠肃。有《奏议》。全宋文·卷四九九○
郑兴裔(一一二六——一一九九),初名兴宗,字光锡,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徽宗郑皇后侄孙。初以后恩授成忠郎,充干办祗候库,累至江东路钤辖。乾道间徙福建路。淳熙间,历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入知閤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出知庐州、扬州。绍熙元年,迁保静军承宣使,召领内祠。宁宗即位,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庆元五年卒,年七十四,谥忠肃。见《武泰军节度使赠太尉郑公兴裔神道碑》(周必大《文忠集》卷七○)。《宋史》卷四六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宁波府鄞县人,字尧卿,一作安卿,号东明。嘉靖十一年进士。由随州知州升工部员外郎,忤武定侯郭勋,杖谪为袁州知州。三十八年,以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明年升兵部右侍郎。归乡后建天一阁藏书楼,有书七万卷。有《天一阁集》。甬上耆旧诗·卷十七
字尧卿,号东明,以进士出知随州,有治行,迁工部员外郎。时大工频起,武定侯郭勋为督,其势张甚,公以事忤之,勋谮于上,下公狱,杖之阙下,出知袁州。相嵩,其郡人也。嵩子世蕃欲取宣化公宇,公不可,世蕃怒,欲斥之,嵩曰:是抗郭武定者。踣之,适高其名,遂得寝。稍迁按察副使,备兵九江,历广西、福建、云南、陜西诸藩臬,进副都御史,巡抚南赣诸郡,擒剧贼李文彪,平其穴。疏请筑城程乡之濠居村,设一通判,以消豫章、闽粤之奸,复攻大盗冯天爵,斩之。迁兵部右侍郎,解组归。时郡中东沙张公、竹墟屠公亦以事废,与公并里居,投閒啸咏,主一时文柄,人称为东海三司马。而公筑居在两湖深处,舍径窅曲,林木翳然,不知在城市中。性喜藏书,于舍中起天一阁,尽购海内异本,列为四部。尤善收说经诸书,及先辈诗文集未传世者。与吴门王凤洲家岁以书目取较,各钞所未见相易。故浙东藏书家,以范氏天一阁为第一。卒年八十三。所著天一阁集、抚掌集。公天一阁所藏书最有法,至今百馀年,卷帙完善。适余选里中耆旧诗,公曾孙光燮为余扫阁,尽开四部书,使纵观,因得郑荥阳、黄南山、谢廷兰、魏松云诸先生集诗,录入选中,俱前此选家所未见者,其有功吾乡文献为甚大矣。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尧卿,一字安卿,鄞县人,嘉靖壬辰进士,累官兵部右侍郎有天一阁集维基
范钦(1506年—1585年),字尧卿,一字安卿,号东明,浙江鄞县莫家漕(今宁波市)人,祖籍京西路邓城(今湖北襄阳)。藏书家、学者。嘉靖年间,范钦以进士出身入仕,宦游各地三十馀年,官至兵部右侍郎。范钦酷爱藏书,晚年在乡里建立浙东第一的藏书楼——天一阁,至今尚存。范钦自幼刻苦攻读,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浙江乡试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式壬辰科二甲进士,任湖广随州知州。升任工部员外郎。当时正值朝廷在京师大兴土木,武定侯郭勋督建工程,气焰嚣张。范钦因忤逆郭勋,被廷杖下狱。后出任袁州府知府,升湖广按察使司副使,备兵九江。九江盗贼繁多,范钦下令卫所各率所属兵士,分别驻扎水陆两处,互相策应,盗贼溃散。升任广西布政使司参政转福建按察使,升云南右布政使、陕西左布政使。丁忧归里。守丧结束重新起用,补河南布政使,升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诸郡,剿灭剧寇李文彪、冯天爵,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八月升任兵部右侍郎。当时严嵩当权,同年十月即被南京御史王宗徐等劾奏“黩货纵贼,贻患地方”,“回藉听勘”,范钦见国政日非,遂辞归乡里。范钦友爱诸弟,致仕归乡后,兴建祖祠,对亲族多有照顾。其生性爱书,每到一处,即刻意蒐集当地的各种刻本,无法购买,就雇人抄录,并兴建天一阁,将书籍分门别类收藏。当时同乡张时彻、屠大山均家居,范钦与二人多有唱和,人称“东海三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