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5
词典
2
分类词汇
23
共23,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三庚
伏日
庚伏
伏天
玉井
伏腊
中伏
伏中
下伏
庚暑
入伏
金伏
终伏
暑伏
出伏
《漢語大詞典》:
三庚
(1).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 唐
曹松
《夏日东斋》
诗:“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2).三伏。 宋 黄昃
《酹江月·夜凉》
词:“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
分類:
夏至
三伏
初伏
《國語辭典》:
伏日
拼音:
fú rì
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称为「伏日」,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也作「伏天」、「三伏天」。
分類:
伏日
三伏
一年
时候
伏中
中祭
祭祀
一天
《漢語大詞典》:
庚伏
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别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开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故三伏亦称“ 庚伏 ”。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
之二:“候极南讹,日临庚伏。” 宋
朱熹
《次韵秀野署中》
:“病随庚伏尽,尊向晚凉开。”
《
宋史·职官志四
》
:“祕书监岁於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遇庚伏则前期遣中使諭旨,听以早归。”参阅
《
初学记
》
卷四。
分類:
三伏
伏中
初伏
中伏
分别
夏至
四个
《國語辭典》:
伏天
拼音:
fú tiān
三伏那些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参见「伏日」条。如:「在伏天里,少出门,免得中暑。」
分類:
三伏
一年
时候
《國語辭典》:
伏日
拼音:
fú rì
三伏之日。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有三伏,共三十日,称为「伏日」,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久之,伏日,诏赐从官肉。」也作「伏天」、「三伏天」。
分類:
伏日
三伏
一年
时候
伏中
中祭
祭祀
一天
《國語辭典》:
玉井
拼音:
yù jǐng
地名。隶属台南市玉井区,玉井盆地的中央,面积约七十六平方公里,原名为噍吧哖庄,民国九年改名为「玉井」。
分類:
星官
星官名
井
官名
华山
参宿
帝王
下方
方四
玉井
藏冰
大臣
三伏
《國語辭典》:
伏腊(伏臘)
拼音:
fú là
1.夏之伏日及冬之腊日,为秦汉时令名。汉。
杨恽
〈
报孙会宗书
〉:「岁时伏腊,烹羊炮羔。」唐。白行简《李娃传》:「娃既备礼,岁时伏腊。」
2.伏祠腊祭,或以夏祭为伏,冬祭为腊。《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每上冢伏腊,祠黄石。」晋。
潘岳
〈
闲居赋
〉:「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
分類:
祭祀
腊祭
所需
物质
指节
节日
资料
夏
农历
三伏
《國語辭典》:
中伏
拼音:
zhōng fú
三伏的第二伏。指夏至后第四庚日。也称为「二伏」。
《國語辭典》:
中伏
拼音:
zhòng fú
中了敌人的埋伏。如:「都怪我太不小心,不然我们也不会中伏!」
分類:
三伏
夏至
四个
立秋
秋后
第一个
日前
前一
一天
时间
中伏
《國語辭典》:
三伏
拼音:
sān fú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分别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金瓶梅》第八回:「那时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热。」《红楼梦》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
2.三重伏兵。《旧唐书。卷一二一。仆固怀恩传》:「玚令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等设三伏以待之,贼半渡,伏发,合击而走之。」
分類:
三伏
三面
初伏
埋伏
中伏
农谚
三重
伏兵
农历
夏至
《漢語大詞典》:
伏中
指三伏期间。 明
李贽
《答周柳塘书》
:“伏中微洩,秋候自当清泰。”
分類:
伏中
三伏
《國語辭典》:
下伏
拼音:
xià fú
三伏的最后一伏。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第三个十日称为「下伏」。唐。
姚合
酬光禄田卿末伏见寄
诗:「下伏秋期近,还知扇渐疏。」也称为「末伏」、「终伏」。
分類:
三伏
伏中
《漢語大詞典》:
庚暑
犹言三伏暑天。庚,庚伏。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
:“此日庚暑,伏惟尊候益轻捷。”参见“ 庚伏 ”。
分類:
三伏
暑天
《漢語大詞典》:
庚伏
即三伏。因三伏中的初伏、中伏分别自夏至后的第三、第四个庚日开始,而末伏自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故三伏亦称“ 庚伏 ”。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
之二:“候极南讹,日临庚伏。” 宋
朱熹
《次韵秀野署中》
:“病随庚伏尽,尊向晚凉开。”
《
宋史·职官志四
》
:“祕书监岁於仲夏曝书,则给酒食费……遇庚伏则前期遣中使諭旨,听以早归。”参阅
《
初学记
》
卷四。
分類:
三伏
伏中
初伏
中伏
分别
夏至
四个
《國語辭典》:
入伏
拼音:
rù fú
进入伏天。伏天即夏天。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
分類:
进入
三伏
《國語辭典》:
三伏
拼音:
sān fú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分别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金瓶梅》第八回:「那时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热。」《红楼梦》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
2.三重伏兵。《旧唐书。卷一二一。仆固怀恩传》:「玚令高彦崇、浑日进、李光逸等设三伏以待之,贼半渡,伏发,合击而走之。」
分類:
三伏
三面
初伏
埋伏
中伏
农谚
三重
伏兵
农历
夏至
《漢語大詞典》:
金伏
金气伏藏。多用以指炎热的伏天。按我国农历,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此即所谓“庚日必伏”,而庚,五行属金,金畏火而金气伏藏,故称。 唐
包佶
《同李吏部伏日口号呈元庶子路中丞》
:“火炎逢六月,金伏过三庚。” 明
杨慎
《苦热》
诗:“引脰望西顥,金伏何时终。”
分類:
炎热
农历
三伏
《国语辞典》:
终伏(终伏)
拼音:
zhōng fú
三伏的最后一伏。自夏至后第三庚日起,每十日为一伏,第三个十日称为「终伏」。也称为「末伏」、「下伏」。
分类:
三伏
最后
一伏
夏至
初伏
《國語辭典》:
暑伏
拼音:
shǔ fú
农历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二个庚日的前一天止,共三十天,每十天为一伏,分为初伏、中伏、终伏三伏。这段期间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称为「暑伏」。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注》:「此水清泠甚于大溪,纵暑伏之辰,尚无能澡其津流也。」
分類:
夏
三伏
《漢語大詞典》:
出伏
出了伏天;伏天结束。 元 竹蓑笠翁 逸句:“蚕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叶尚忧风。”
分類:
结束
逸句
三伏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