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十三事法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出家人宜务之十三行法,乞食四法(住正戒,住正威仪,住正命,住正觉),威仪四法(依法,依时,依处,依次),离烦恼五事(离贪,离瞋,离取著,离粗犷,离憍慢)是也。
【三藏法数】
〔一、住正戒〕,谓出家之人,入于聚落乞食,当收摄身心,安住正戒,勿令毁犯也。
〔二、住正威仪〕,谓出家之人,乞食之时,当须正其容貌,端其威仪,令一切人生敬信心也。
〔三、住正命〕,谓出家之人,当依佛制,乞食自活,资身进道,离于五种邪命之食也。(五邪命者:诈现异相,自说功能,占相吉凶,高声现威,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也。)
〔四、住正觉〕,谓出家之人,当须觉了身为苦本,甚可厌恶。为正道故,而行乞食,随得支身,以除饥渴,勿令多贪,妨进道业也。(已上乞食四事。)
〔五、依法〕,谓出家之人,或于道场中经行,或于聚落内乞食,当须行步徐缓,遵其法则也。
〔六、依时〕,谓出家之人,当念无常迅速,昼夜深自警悟,不可眠卧,妨损道业。遗教经云: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是也。
〔七、依处〕,谓出家之人,欲求寂静无为之乐,当离愦(古对切)闹之处,独处闲居,思灭苦本也。
〔八、依次〕,谓出家之人,于大众中,当依戒腊,资次而坐,勿令搀越。梵网经云: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是也。(已上威仪四事。)
〔九、离贪〕,谓出家之人,已住正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五欲之害,甚于毒蛇,不应贪著也。(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十离瞋〕,谓出家之人,当以慈悲为本,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无令瞋恨。瞋之为害,甚于猛火,常当防护,勿令得入也。
〔十一、离取著〕,谓出家之人,常以智慧观察己身及以外物,皆悉虚幻,不应妄取执著。遗教经云: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及诸财宝,皆当远离。是也。
〔十二、离粗犷〕,谓出家之人,当须柔软和顺,以成清雅之德,不应粗暴猛犷,有失和敬之仪也。(和敬者,谓外同他善,内自谦卑也。)
〔十三、离憍慢〕,谓出家之人,当须谦敬卑下,折己慢幢,精进修道,不应自恃有德,憍傲侮慢,贡高于人也。(已上离烦恼五事。)
三事戒
【佛学大辞典】
(名数)身口意三事之戒也。
【三藏法数】
(出大宝积经)
〔一、身净戒〕,谓身受诸戒,无有阙漏,无有毁犯,是名身净戒。
〔二、言净戒〕,谓一切所说语言,无有谀谄,虚诳不实,是名言净戒。
〔三、意净戒〕,谓蠲除恶觉,离诸贪欲,是名意净戒。
三事衲
【佛学大辞典】
(衣服)又曰三事衣。言五条七条九条之三衣也。禅林之语。
三事练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菩萨于资粮位生三种退屈时,以三事练磨之也。(参见:三退屈)
三退屈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萨五位中,第一资粮位之间,有三种之退屈:一、菩提广大屈,无上菩提,广大深远,闻而生退屈之心也。二、万行难修屈,布施之万行甚难修,闻而生退屈之心也。三、转依难證屈,二转依之妙果难證,闻而生退屈之心也。对治此三退屈,谓之三练磨。见唯识论九。第一引他既證大菩提者而练磨自心,第二省己意乐而练磨自心也。第三引他之粗善,比已之妙因而练磨自心也。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菩提广大屈〕,梵语菩提,华言道。谓闻无上菩提广大深远,心便退屈,是名菩提广大屈。
〔二、万行难修屈〕,谓闻布施等波罗蜜多,修之甚难,心便退屈,是名万行难修屈。(梵语波罗蜜多,华言到彼岸。)
〔三、转依难證屈〕,谓闻转烦恼、依菩提,转生死、依涅槃,极难可證,心便退屈,是名转依难證屈。(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事无尽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布施无尽,菩萨好为布施乃至身命亦能施与而心不疲厌。二持戒无尽,菩萨护持禁戒未曾违舍,复以戒法化人,心不疲厌。三博闻无尽,菩萨博学一切经典乃至谙练世间之艺术,而心不疲厌。见众德三昧经。
【三藏法数】
(出众德三昧经)
〔一、布施无尽〕,谓菩萨好喜布施,不吝财物乃至躯命,悉能施与,心不疲厌,是名布施无尽。
〔二、持戒无尽〕,谓菩萨护持禁戒,未曾违舍。见犯戒者,怜悯悲哀;见奉戒者,尊重爱敬。复以戒法传化他人,心不疲厌,是名持戒无尽。
〔三、博闻无尽〕,谓菩萨闻如是法,即当奉行,思欲化他,必须博学一切经典,与夫世间艺术无不谙练,求闻禀听,心不疲厌,是名博闻无尽。
三事入城──佛三事入城
【三藏法数】
(出金刚经疏)
〔一、为女人入城〕,谓一切女人女子,皆为父母及夫主所拘,不得辄自出入,思仰如来,无由得见。是故如来入城,令彼女人,皆得瞻敬。观佛三昧海经云:若能暂见如来,相好光明,除六十劫生死之罪,获无量福。未来生处,必见弥勒。(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二、为病人入城〕,谓如来于病人所,常兴救济之心,令其离苦得乐,是故入城乞食之时,凡有病苦者,因得瞻视,令其病差,发菩提心。
〔三、欲令人见相好入城〕,谓如来福慧庄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微妙难思,人得瞻仰,则罪灭福生,是故入城,令人普见。(三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师子相、身端直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四牙白净相、颊车如师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肉髻成相也。八十种好,一指爪狭长、二手足指圆、三手足各等无差、四手足圆满、五筋脉盘结、六两踝深隐、七行步正直、八行步威容齐整、九行步安平、十行步有仪、十一回身顾视、十二支节殊胜、十三骨节交结、十四膝轮圆满、十五隐处妙好、十六身支润滑、十七身容敦肃、十八身支坚固、十九身支安定、二十身相端严、二十一身有圆光、二十二腹形方正、二十三脐深右旋、二十四脐厚妙相、二十五肌肤匀净、二十六手掌充满、二十七手文深长、二十八唇色红润、二十九面门圆满、三十舌相长广、三十一发声威震、三十二音韵美妙、三十三鼻高修直、三十四诸齿方整、三十五诸牙明洁、三十六目广清净、三十七眼相脩广、三十八眼睫齐整、三十九双眉脩长、四十双眉绮靡、四十一双眉高朗、四十二耳厚脩长、四十三两耳相好、四十四容仪端丽、四十五额广圆满、四十六身分殊胜、四十七首发脩长、四十八首发香洁、四十九首发齐整、五十首发坚固、五十一首发光滑、五十二身分坚实、五十三身体庄严、五十四诸窍清净、五十五身力充美、五十六身相严好、五十七面轮脩广、五十八颜貌舒泰、五十九面颜光泽、六十身支严净、六十一毛孔出香、六十二面门出香、六十三首相妙好、六十四身毛纤柔、六十五法音圆辩、六十六顶相高妙、六十七指网分明、六十八行不履地、六十九神力自持、七十威德远震、七十一音声和雅、七十二观机说法、七十三一音演说、七十四次第说法、七十五等观有情、七十六先观后作、七十七相好具足、七十八顶骨坚实、七十九颜容奇妙、八十胸臆妙好。)
三事──为三事故修奢摩他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梵语奢摩他,华言止,即禅定也。
〔一、不放逸〕,谓修禅定而能止诸散乱,调伏诸根恶不善法,故心不放逸也。
〔二、庄严大智〕,谓修禅定,既得离诸散乱,则本性寂静之慧,自然照朗,内外洞彻,于诸佛法,无不通达;此之智慧,非定不发,是为庄严大智也。
〔三、得自在〕,谓修禅定,能灭一切烦恼散乱,即得身心寂静,安隐快乐,而无挂碍,是为得自在也。
三事──为三事故修毗婆舍那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梵语毗婆舍那,华言观,即智慧也。
〔一、观生死恶果报〕,谓修禅观,即能破诸昏暗,观察分别因缘生灭之相,故于善恶果报,悉皆明了,不起惑业也。
〔二、增长善根〕,谓修禅观,能灭贪瞋痴等恶业暗障,本性之智自然明发,故一切善根,悉皆增长也。
〔三、破诸烦恼〕,谓修禅观,了知生死过患,不为根尘所染,故一切烦恼,悉能破灭也。(根者,即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也。尘者,即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也。)
三事胜──菩萨生兜率天三事胜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菩萨当补佛处,故生兜率。梵语兜率,华言知足。谓于五欲境界知止足故。(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一、命胜〕,菩萨已离三界生死,虽不修命业,而于彼天托生。天数寿命四千岁。天寿毕已,降生中国,以补佛处,是名命胜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色胜〕,菩萨虽不修色业,既生兜率,而妙色身光明照耀,自然庄严,异诸天众,是名色胜也。
〔三、名胜〕,佛本行集经云:菩萨既生兜率,其诸天众,即唤菩萨名为护明,展转称唤,其声上彻净居,乃至色界天顶,是名名胜也。(护明,释迦佛也。从迦叶佛时,护持禁戒,梵行清净,命终生天,不失本心,不忘宿行,故曰护明。)
三事人胜诸天
【三藏法数】
(出大毗婆沙论)
〔一、能勇猛〕,诸天耽嗜欲乐,不复进修;是人虽不见当来之果,而能修诸苦行,精进不怠,是能勇猛胜诸天也。
〔二、能忆念〕,诸天耽嗜欲乐,慧性常惛,是人能忆记曩久所作所说之事,了了分明,悉无忘失,是能忆念胜诸天也。
〔三、能梵行〕,梵者,净也。诸天耽嗜欲乐,不复增修善业;是人初发心时,能种殊胜善根,爱持戒律,行业清净,是能梵行胜诸天也。
三事胜──阎浮提人三事胜馀三洲
【三藏法数】
(出长阿含经)
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即南洲也。三洲者,东弗于逮、西瞿耶尼、北郁单越也。
〔一、勇猛强记〕,谓南洲之人,于诸教法,勇猛读诵,记闻广博,心不忘失;其馀三洲,则不能然,所以胜之也。
〔二、勤修梵行〕,谓南洲之人,于诸清净梵行,则能精勤修习,期證道果;其馀三洲,则不能然,所以胜之也。
〔三、佛出其土〕,谓南洲乃是中华文物之国,一切圣贤,皆出其中,其人易化,所以佛之降生,必在斯土。其馀三洲,则不示现,所以胜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