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丈六
一丈六尺。指佛的化身的长度。后亦借指佛身。后汉书·西域传·天竺:“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丹素炫彩,金玉垂辉,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 鹿苑 ;神光壮丽,若金刚之在 双林 。” 范祥雍 校注:“丈六谓佛身,佛説十二游经:‘佛身长丈六尺。’”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丈六放金光,神通称极大。”
《國語辭典》:大丈夫  拼音:dà zhàng fū
有志气而勇敢刚毅的男子。《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漢語大詞典》:丈二
数量词。十进制的度量衡往往将量词前置表示整数量,数词后置表示分数量。丈二,为一丈二尺。墨子·城守:“内深丈二广丈五。”《汉书·严助传》:“陛下以方寸之印,丈二之组,填抚方外。” 宋 杨伯岩 《臆乘》:“今俗语丈二尺一之类亦有所本,前汉·匈奴传,尺一牘尺二寸牘;《严助传》,丈二之组……容斋随笔略载,今详书之。” 元 无名氏 《谢金吾》楔子:“在这京城里立下丈二标竿,但抹着标竿者,不问军民房舍,尽行拆毁。”
《國語辭典》:丈人行  拼音:zhàng rén háng
1.老前辈。《汉书。卷五四。苏建传》:「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丞相中郎丈人行,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
2.义兄弟之父。
分類:父辈长辈
《漢語大詞典》:丈尺
(1).谓以丈、尺为单位来计量。《淮南子·泰族训》:“故凡可度者小也,可数者少也。至大非度之所能及也……太山不可丈尺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此为丝线既经於銓衡,布帛已歷於丈尺。徐説其斤两之轻重,端匹之修短。”
(2).喻深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仰视巖石松树,鬱鬱苍苍,如在云中,俯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
(3).比喻侷促的境地。楚辞·严忌〈哀时命〉:“负担荷以丈尺兮,欲伸腰而不可得。” 朱熹 集注:“丈尺,言行於丈尺之下也。”
《分类字锦》:丈八
傅玄 诗 弯我繁弱弓,弄我丈八槊。
分类:
《漢語大詞典》:石丈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米芾 詼谐好奇……知 无为军 ,初入州廨,见立石颇奇,喜曰:此足以当我拜。遂命左右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后用为奇石的代称。 清 诸九鼎 《石谱·墨竹石》:“既对此君,復近石丈。热客莫来,与尔霄壤。” 清 查慎行 《卢肇宅石笋一株犹存相传唐时故物也》诗:“地以名流著,人探古蹟来。便应呼石丈,幸不中碑材。”参见“ 拜石 ”。
《漢語大詞典》:拜石
(1).拜受俸禄。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湘东王赉米启》:“不待候沙,同新渝之再熟;无劳拜石,均辽仓之重满。”
(2). 宋 米芾 擅书画,知 无为军 时,州治有巨石甚奇。 芾 见之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遂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世称“ 米颠 拜石”。事见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参阅 宋 费衮 梁溪漫志·米元章拜石宋史·文苑传六·米芾
《骈字类编》:四丈
汉书食货志: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
《漢語大詞典》:丈席
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 郑玄 注:“谓讲问之客也。函,犹容也。讲问宜相对容丈,足以指画也。”后因以“丈席”指讲席。 宋 岳珂 桯史·吕东莱祭文:“ 吕东莱 居于 婺 ,以讲学唱诸儒。四方翕然归之。 陈同甫 盖同郡,负才頡頏,亦游其门,以兄事之。尝於丈席间,时发警论, 东莱 不以为然。”
分類:讲席
《漢語大詞典》:契丈
旧时朋辈间敬称。 宋 杨万里 《答朱侍讲书》:“知我者其惟亡友 钦夫 与契丈乎,由今观之,知我者 钦夫 一人而已。” 宋 杨万里 《慰程监簿书》:“书问不至於亲旧,深交厚契如吾契丈,亦復作踈。”
分類:朋辈敬称
《韵府拾遗 养韵》:为丈(为丈)
高迈度赋:积分而成寸,引尺而为丈。
《骈字类编》:六丈
北史牛弘传:制度之数,各有所依。方一百四十四尺,川之策也。屋圆楣俓二百一十六尺,乾之策也。太庙明堂方六丈,通天屋俓九丈,阴阳九六之变。且圆盖方覆,九六之道也。 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妖星六丈出。沴气七重悬。又宋史张俊传:使左军统制赵密偃兵篁竹。出六丈 河,以分金势。
又续闻见近录:庆历中,范文正、富文忠、韩忠献执政,议斩边帅,范文正力争之,至论上前,退之殿陛。文忠厉声曰:六丈无过待作佛。
《漢語大詞典》:方丈室
(1).一丈见方之室。极言室之狭小。 唐 元稹 《归田》诗:“冬修方丈室,春种桔槔园。”
(2).指寺院住持的居室。 唐 綦毋潜 《宿龙兴寺》诗:“灯明方丈室,珠繫比丘衣。”
《分类字锦》:盈丈
何逊七召:蔗有盈丈之名。
分类:
《骈字类编》:八丈
水经注地理风俗记曰:方城县东八十里有益昌城,故县也。又东,八丈沟水注之。 洞冥记:元光中,帝起寿灵坛,坛高八丈,帝从董谒乘云霞之辇以升坛,至夜三更,闻野鸡鸣,忽如曙,西王母驾元鸾,歌春归乐。谒闻王母歌声而不见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