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30,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万纯忠
万达甫(字 仲章 号 纯初 )
万静斋
严万宁
刘毅(字 万里 号 南山 )
吴宪(名 文宪 字 万为 )
康万民(字 无沴 )
方万(字 约思 号 虚舟 )
李万龄(字 永年 )
狄季万
车云辂(字 万里 号 沧洲 )
释万世
释万如
释广真(字 吹万 李 龛佛事 )
其它辞典(续上)
万禧(字 天祥 号 兰窗 )万纯忠
万达甫(字 仲章 号 纯初 )
万静斋
严万宁
刘毅(字 万里 号 南山 )
吴宪(名 文宪 字 万为 )
康万民(字 无沴 )
方万(字 约思 号 虚舟 )
李万龄(字 永年 )
狄季万
车云辂(字 万里 号 沧洲 )
释万世
释万如
释广真(字 吹万 李 龛佛事 )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八
字天祥,别号兰窗。少孤。为祖姑、祖心所养。长袭职为将,严而有法。开府知其才,使出守定海关,任以重地。时方大用之,会卒。公尝有家训十则,里中传为名言。又于便面题诗戒子,意谓世事不可以一时得失遂生休戚,诚有道之言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人。辑有《本草单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仲章,号纯初。万表子。诸生。袭世职。累官至广东海防参将。达甫承父业,喜吟咏。有《皆非集》、《一枝轩吟草》。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五八五
严万宁,罗定州东安县人。明万历间邑中耆民。事见清康熙十一年《东安县志》卷一○。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一八五
刘毅,字万里,号南山。乳源人。明孝宗弘治十四年(一五〇一)举人,官衡州府教授。事见清康熙《乳源县志》卷六。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一
宪,初名文宪,字万为,海盐人。贡授衡阳别驾。尝单车解散广塘矿贼。又率百馀卒援桂阳,逐流贼。后免归。有《陶阁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一二
方万,字约思,号虚舟。番禺人。事见明张乔《莲香集》卷二。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一一
李万龄,字永年,顺德人。事见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五一。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字万里,号沧洲。文科至弼善,赠礼曹参判。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释万世者,不知何许人。一笠一钵,游迹无定。尝居峨湄山,昼夜趺坐,恒数日不食,兀然不动,不可方物。明巴陵进士杨一鹏,初授成都府推官,登览太峨,抠衣直上,兴致勃然。见尊者高踞佛床,殊不为礼。忽睨而笑曰:“汝犹记下地时行路远,啼哭数日夜,吾摩其顶而止邪?”一鹏追忆儿时语,遂大惊礼拜,聒语达旦。临别属曰:“三十年后,见汝于淮上。”后一鹏开府汝安,一日向暮,有野僧击鼓,称峨湄山僧万世尊者寄书。发函,得诗七章,索寄书僧,已失所在。俄而流贼焚凤阳列祖陵,一鹏坐失救,论死西市。及临刑无他语,但称好师傅数声而已,由是世尊名大著。后不知所终,樵夫牧竖往往于峨山顶上见之。其寄一鹏诗后二章秘不传,传者五章,其词曰:“谪向人间仅一周,而今限满恐难留。清虚有约无相负,好觅当年范蠡舟。”“业风吹破进贤冠,生死关头住脚难。六百年来今一遇,莫将大事等间(閒) 看。”“浪游生死岂男儿,教外直传别有师。富贵神仙君两得,尚牵缰锁恋狂痴。”“难将蟒玉拒无常,勋业终终归土一方。欲问后来神妙处,碧天齐拥紫金光。”“颁来法令不容违,仙律森严敢泄机。楚水吴山相共聚,与君同跨片霞飞。”
人物简介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万如禅师语云。身心一如。身外无馀。人间天上。本无所拘。即此物。非他物。南北东西毫不差。千圣从来同一脉。若也向外苦驰求。奔到驴年恐未歇。回光反照无多子。黄檗棒头曾漏泄。知音须是个中人。不是知音莫饶舌。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截断诸方烂葛藤。指出当人活泼泼。贵乎直下便承当。佛祖直教眼里屑。祇如直指本分一句。作么生道。夜半碧云笼古殿。天明海岸迸金乌。
人物简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五
大师广真者。字吹万。西蜀僰道宜宾人。姓李氏。父祖世籍婆罗门。师生惟慕事佛。得法于月明和尚。万历戊午年。说法于潇湘之湖东禅院。次迁忠州聚云。夔州宝峰。及云来兴龙。巴台诸刹。阐扬大慧宗风。崇祯己卯七月三十日。唱灭于本山。嗣法门人曰。慧机。慧芝。慧丽等。依法阇维。阇维时。遍地荷香袭人。烟至松羃。结为五彩。火后收舍利三百馀颗。复得黄金锁子骨三茎。当门二齿。变为紫色。建塔于三目山之阳。属四川观察使田华国。为塔上之铭。署师为大慧十四世之孙。懒庵鼎需禅师之裔。盖。大慧初开法于洋屿庵。时需得法为第十三位。今灯谱。载大慧下法嗣。共九十四人。讹列需为第三十五位。需既得旨。韬光于福唐山水之间。及大慧从梅阳生还时。始开法于西禅。入室之子。仅得安永。南雅。志清。安分四人。分于元至正间。庵居剑门。志清。住天王。南雅。住龙翔。安永说法于鼓山。是为鼓山永。永付悟明法坚二人。坚。住承天。明。住净慈。纂修联灯会要。座下衲子虽众。独以大法嘱太原苦口益。益付筏渡慈。当益慈之时。约在明之中。叶丛林先德物故。禅门死于绳规。凡我行道之士。无不藉赖。中贵给劄住持慈公辈。或不忍视。而恬退于山边水边。保任乃事随方接纳一个。半个尚以笃实。承继祖宗命脉。慈。得一言显。显。付小庵密。密。出二仰钦。钦。出无念有。已上俱有语录机缘。有。付荆山宝。宝。付铁牛远。远。付月明池。此三代。惟述相见之语。并付嘱之偈。月明池公。以源流大法。付与真公大师。至师崛起中兴。光显大慧之宗。师初出世楚之湖南潇湘小院。衲子。相传上堂示众入室机缘。丛林识者。惊为大慧再来。崇祯辛未腊八日。布金檀越内卿田素庵。诸师居忠州聚云禅院。拈香毕。竖拂云。从上古人。只为者个东西。颟顸了许多英雄豪杰。赚陷了许多高人达士。抛撒了许多油盐酱醋。今日老僧。不徇人情。向汝诸人道破。只要汝等于日用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处。穿衣吃饭处。运水搬柴处承当。若承当得来。英雄豪杰。也颟顸他不得。高人达士。也赚陷他不得。油盐酱醋。也抛撒他不得。且问。大众如何是者个东西参。东吴有居士刘墨仙。久游玄墓之门。持圣恩问道录访师。论及杨岐九峰之语。师徵云。正恁么时。杨岐在。前九峰在前。仙良久云。和尚又作么生。师便喝。仙云。者一喝。是前是后。师翘一足。仙礼拜。玄墓汉月藏禅师书至。师以为千里同风。即挝鼓升堂。说妙法语。语见聚云全录。命维那。对众宣读其书。曰。大慧禅师。说尽人间禅病。四百年内。望之如渴人求井。不料一枝埋没。向三峡锦江之上。前得来书。语录已见作略过人。第未得从容谈三月于水流石上。为恨不浅。兹闻已返峡中。略伸四问。万乞答。我更欲禅师起已坠之禅于今日。令后辈。重见天日于座下。断不令山野遗恨耳。书尾复致四问。曰。正睡著时与死了烧了。心之与性。牙齿打不著。须向者里希取大用始得。如何是此处底大用。师答云。宁向太阳妆罗刹。不来黑暗扮睹音。二问。沿流不止。绝却真照。照不到处。如河是吹毛用了急须磨。且道。磨个甚么。师答折脚铛里淡黄齑。三问。明处既已脱却心性。切莫在离心性处躲跟。除此二途。如何相见。师答。才过驴胎。又闯马腹。四问。近世野狐。都说心性禅。不知姓张姓李。请禅师代答一转语。贵图天下衲僧脱却腥臭。师答夺者老贼头。拄杖拗折。莫言不道。已而师于回书之尾。亦致四问。以问汉师。作相问。用水一碗贮米七粒。架茅草十字在上。请道是甚么义。二问□□沩仰九十六种圆相。收尽六义问。有个收在那一义。三问。古人道。八角磨盘空里走。不知是空走磨。磨走空。四问。老鼠吞大象。虾蟆口咬著。吞不入。拖不出。苍头老儿跳一步。请下一转语。汉师或有答斯未载焉。师之说法。垂机勘辨。约类如此。有正录十卷。广录三十种。共六十六卷。属水部尚书郎熊汝学。捐俸刊行。板存忠州治平禅院。系法孙灯来编次。来住高峰。铁壁慧机之子也。 赞曰。真师既出世于万历之间。我禅门正当肇兴之时。至天崇间诸方有大名称者。俱有书问交通往来。未见一言表出大慧宗系之名。何也。无乃各阐己宗为急务。未暇轻重之耶。然亦是吴越燕赵众生鲜福。未获沾师法雨耳。康熙丙寅冬。余为天童封龛佛事。经四明。过寿昌禅林访旧。遇师之玄孙统公别庵禅师。始悉真师三代全录。不得不为之传。补入僧宝。否则阙典之责。其在余乎。 (有正录三卷。并师下三世语录若干卷。属四川向化侯谭养元捐俸梓板。附嘉兴楞严藏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