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8,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兆物
亿品
兆类
气品
埒类
父母
为人
上天
无极
性命
有名
太虚
独往
虚无
恩泽
《漢語大詞典》:兆物
犹万物。《国语·郑语》:“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 汉 陈琳《鹦鹉赋》:“咨乾坤之兆物,万品错而殊形。”
分類:万物
《漢語大詞典》:亿品(億品)
犹万物。谓宇宙间所有的品物。 南朝 齐 孔稚圭 《答萧司徒书》:“万门朗奥,亿品宣玄。”
《漢語大詞典》:兆类(兆類)
万物。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因兆类而为有,托潜寂而为无。”
分類:万物
《漢語大詞典》:气品(氣品)
(1).指万物。 南朝 梁 江淹 《拜中书郎谢表》:“仰惟皇衢大融,气品呈观。”
(2).指人的气派和品貌。《天雨花》第一回:“婆婆听了,吐舌惊张道:‘原来是督爷家的公子,怪道气品不同。’”
《漢語大詞典》:埒类(埒類)
谓种类;万物。《淮南子·本经训》:“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气化物,以成埒类。”
分類:种类万物
《國語辭典》:父母  拼音:fù mǔ
1.父亲和母亲。《文选。潘岳。寡妇赋》:「少丧父母,适人而所天又殒。」《红楼梦》第六七回:「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
2.父母官的简称。参见「父母官」条。
《國語辭典》:父母官  拼音:fù mǔ guān
古代称州县等地方官为「父母官」。《水浒传》第一四回:「恐日后父母官问时,保正也好答应。」
《國語辭典》:为人(為人)  拼音:wéi rén
1.人的外表、形貌。《乐府诗集。卷二八。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一一首之一》:「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2.做人的态度、为人处世。《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植素知董卓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庭,必生祸患。」
3.作为人类。《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晋。陶渊明〈自祭文〉:「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
4.男女交媾。《史记。卷九五。樊哙传》:「荒侯市人病不能为人,令其夫人与其弟乱而生他广。」唐。张守节。正义:「言不能行人道。」
《國語辭典》:上天  拼音:shàng tiān
1.苍天、天空。《诗经。小雅。信南山》:「上天同云,雨雪雰雰。」三国魏。曹丕芙蓉池作〉诗:「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
2.上帝、主宰万物者。《书经。汤诰》:「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唐。韩愈归彭城〉诗:「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
3.升天、登天。《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唐。李洞 春日即事寄一二知己诗:「朱衣映水人归县,白羽遗泥鹤上天。」
《國語辭典》:无极(無極)  拼音:wú jí
1.没有边际、无穷无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德无极,妇怨无终。」唐。元稹 奉和窦容州诗:「自叹风波去无极,不知何日又相逢。」
2.宋儒周敦颐推阐道体的本原为无极而太极。如吾心寂然无思,万善未发,即是无极,然而此心未发,自有昭然不昧的本体,即是太极。《老残游记》第一一回:「玙姑拍掌大笑道:『我明白了!「势力尊者」就是儒家说的个「无极」,上帝同阿修罗王合起来就是个「太极」。』」
3.县名。位于河北省正定县东。
《國語辭典》:太极(太極)  拼音:tài jí
1.天地混沌未分以前,称为「太极」。《易经。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文选。曹植。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万物纷错,与道俱隆。」
2.天宫、仙界。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五:「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第一六章》:「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3.唐朝睿宗的年号(西元712)。
《國語辭典》:性命  拼音:xìng mìng
1.生命。《文选。诸葛亮。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文明小史》第一○回:「身上的肉也没有了,再过两天,只怕性命也难保了。」
2.哲学上指万物的秉性天赋。《易经。乾卦。彖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唐。孔颖达。正义:「性者,天生之质,若刚柔迟速之别;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夭寿之属。」
《國語辭典》:有名  拼音:yǒu míng
1.很有名声,为社会人士熟知。《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二:「且说婺州永康县有个有名的秀才,姓陈,名亮字同父。」《文明小史》第二○回:「是这里一个有名的财东,独自开了一爿学堂。」也作「有名气」、「有名望」。
2.有正当的理由。《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三国演义》第一三回:「今郭汜未除,而杀天使,则汜兴兵有名,诸侯皆助之矣。」
《國語辭典》:太虚(太虛)  拼音:tài xū
1.天空。《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也作「太清」、「泰清」。
2.空虚寂寞的境界。
3.近代一位僧人的法号(西元1889~1947)。俗姓吕,法名唯心,以字行世。浙江崇德人,十六岁出家,依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后从杨文会学楞严经;跟苏曼殊学英文,民国元年在南京创立中国佛教协进会以推动佛教改革运动。鉴于当时佛教不振,僧众素质低落,先后创办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等,培育僧材,对中国近代僧教育贡献很大,为中国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著有整理《僧伽制度论》、《释新僧》、《真现实论》等。有《太虚大师全书》行世。
《國語辭典》:独往(獨往)  拼音:dú wǎng
单独前往。如:「那个地方人烟稀少,你独往可要特别当心喔!」
《國語辭典》:独往独来(獨往獨來)  拼音:dú wǎng dú lái
1.游行无碍。比喻性行无所依傍。《庄子。在宥》:「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列子。力命》:「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
2.独自一人,不与人同伙。宋。杨万里〈雪冻未解散策郡圃〉诗:「静闻檐滴元雨语,倒挂水牙未怕晴,独来独往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也作「独来独往」。
《國語辭典》:虚无(虛無)  拼音:xū wú
1.太空、天空。唐。柳宗元省试观庆云图〉诗:「高标连汗漫,迥望接虚无。」
2.道家指道的空灵本体。《淮南子。精神》:「虚无者,道之所居也。」《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國語辭典》:虚无主义(虛無主義)  拼音:xū wú zhǔ yì
1.哲学上主张否定一切事物的可能性,真理或真知不可得而有,知识上的真伪、道德上的善恶,没有客观的效验,也没有普遍的标准,称为「虚无主义」。
2.政治上指一种激烈的革命思想。源于十九世纪的俄国,否定一切政治的权威,主张澈底改革社会制度,使各阶级归于平等,个人有绝对的自由,以破坏现有一切政治、社会组织为宗旨。
《國語辭典》:恩泽(恩澤)  拼音:ēn zé
1.君上施予臣民的恩惠。《诗经。小雅。六月。序》:「蓼萧废,则恩泽乖矣。」《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常云:『恩泽下于民』。这泽字不明明是个好字眼吗?」也作「恩润」。
2.比喻像雨露滋润草木一般的恩情。如:「父母养育我们的恩泽,永生难忘。」
《漢語大詞典》:恩荫(恩蔭,恩廕)
(1).庇佑。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非日非月,苍生仰其照临;如云如雨,天下蒙其恩荫。”
(2).谓遇朝廷庆典,官员子孙承恩入国子监读书并入仕。此制始于 宋 初,是 汉 唐 门荫法的扩充。 清 制,文职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得送一子进监,期满录用。文献通考·选举七:“ 仁宗 庆历 中大减恩廕制入仕之路。”明史·杨涟传:“ 涟 遂抗疏劾 忠贤 ,列其二十四大罪……滥袭恩廕,褻越朝常,大罪十三。”清史稿·选举志五:“恩廕:凡 满 汉 子弟奉敕送监读书,恩詔分别内外文武品级,廕入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曾逢 天启 乾恩荫,又见 弘光 嗣 厂公 。”